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而法国议会刚刚通过了一项“子不教,父受罚”的新法案,在这方面似乎比中国人走得更远。此新法案是在近些年来法国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得以通过的。舆论经常提及的一个观点是:应该在惩罚犯罪孩子的同时,也对那些没能让自家孩子走正道的家长予以经济惩处。而最简单、最直接的惩处办法便是取消家长们原本享受的由政府发放的“家庭补助金”——这是一种对有孩子家庭的福利性经济补偿,为的是帮助家长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实行新法案意味着:只要未成年孩子因犯罪而被关进类似我国“少年管教所”的“封…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进入中学,你会发现孩子不再是以前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再愿意做父母的“小尾巴”,不再把父母的话奉为圣旨。他们更喜欢与同龄人呆在一起,更喜欢参考同龄人的意见。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与同龄人在一起,他们不得不考虑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得不面对同龄人施加的种种诱惑。此时孩子也就进入了我们常说的“少年叛逆期”。可是,少年毕竟还是孩子,思想很单纯,所以,家长一不留神,孩子就会与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国外的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给出的建议,来看看吧!家长教孩子如何面对来自同龄…  相似文献   

3.
一个12岁的少年,竟然动手殴打自己的双2.谁动了父母的权威?亲,这匪夷所思的事情竟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老师孩子一进学校,父母的权威就会先分给老师一中。据报道,这名少年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面半。一句“老师说了……”会让孩子分外的理直气壮。而有对孩子的顽皮,他只会用棍棒、皮鞭来解决问题,些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也会出现偏差,这时,孩子大多而少年的母亲,开始对孩子是百般娇惯,当她发现会站在老师一边,而家长的支持率下滑也就是意料中的不奏效时,就和丈夫达成一致,开始用暴力来对待事了。孩子。久而久之,这名少年养成了孤僻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几乎在所有的少年大学生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个个都非常喜欢学习。对学习的强烈兴趣是少年大学生超常发展的起因和持久的心理动力。这个道理我想许多家长是明白的。但是,有不少家长却不明白,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这一点,田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6)
一是意识盲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比如“少年十四五,天天气鼓鼓”“,少年十六七,时时惨兮兮”。孩子与父母是平等的,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处在一个什么年龄,他这个年龄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成年人的常规教育盲区家庭教育中家长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在某一天,你已经比孩子懂得少,你也需要用一种“仰视”的方式去观察他。三是审美疲劳的盲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很厌烦你,这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作为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些新鲜感,每天要有点…  相似文献   

6.
家长话邮局     
家长1:那天我在单位收到了孩子给我寄来的母亲节贺卡,同事们都羡慕极了!看到上面的邮戳,我才知道孩子的学校有了个少年邮局。回到家里,我激动地抱起孩子,他天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们学校邮局开展母亲节寄贺卡活动,我才知道今天是母亲节,祝您节日快乐!”感谢学校的少年邮局,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母亲节。  相似文献   

7.
听一位家长讲,他的孩子八岁了还不是正式学生,是“旁听生”.最近,学校的一年级统考,他的孩子语文和算术都不及格,因此被辞退了.经过多方奔波,苦苦相求,总算保住了孩子的“旁听”资格.《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是有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单纯  相似文献   

8.
十岁的少年,有的也许还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撒娇;有的也许还是个懵懂少年;有的也许还不知道明天的梦想在哪里。但是,浙江省兰溪市的十岁少年柳凯译,却已经开始放飞自已的梦想——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这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人生难题。而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更是千千万万家长梦寐以求的理想和追求。而在现行这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要让孩子超越自  相似文献   

9.
当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儿童变成少年,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已不再是“乖宝宝”:他们把父母的忠言当啰唆,把父母的关心叫“独裁”,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固执地将父母挡在“小天地”的门外。  相似文献   

10.
家长在爱孩子和为孩子创造“幸福童年”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主动发展和适应的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这要求家长做到:(1)对孩子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中最常遇到的头痛事就是孩子不听话。因为孩子不是“拨浪鼓”,会那么乖乖地随着你的手转。要想让孩子“听话”,家长需要掌握循循善诱这把家教的金钥匙。 我国少年小提琴手郭昶,3岁学琴,10岁登台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14岁在国际大赛上  相似文献   

12.
能考多少年     
家长这样问孩子:“孩子,这一次你能考多少分?”专家这样问家长:“孩子这一生能考多少年?”家长的问话,言简意明,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专家的问话,却让人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14.
少年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反抗期”或“第二反抗期”。这个时期的孩子 ,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 ,逐渐产生“成人感”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情绪表现出“闭锁性”和不稳定性 ,性意识逐步觉醒 ,心理矛盾增多 ,常对父母持反抗态度。可以说 ,少年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是从未成熟走向成熟、从未定型走向定型的“反抗期”。这要求家长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少年“反抗期”。一、了解孩子 ,尊重孩子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是理解的前提 ,是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少年期的孩子 ,学习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书本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性格,到底对孩子的学习有没有影响?许多家长并不太注意,总觉得孩子还小,性格好坏,无碍大局;及至孩子渐渐长大,不良性格已经形成,又觉得已成定局,无法改变了。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小孩子的性格品质和智力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在少年大学生中几乎都具有自信、坚强、乐观,百折不挠的性格。中国少年大学少年班曾对少年班学生作过心理测试,测试题目中有一条:“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认为这一条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自己性格的占76.2%,可见强烈进取、持之以恒是少年大学生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河北石家庄蟠龙湖景区的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成立于2003年10月,是一所专门对那些“学校难教、家长难管”,存在非智力因素学习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难以完成正常学业的8-16周岁“问题少年”进行转化挖潜的民办校外教育训练机构。8年来,他们成功矫治了来自全国各地,曾经令“老师头疼、家长心烦”的1600多名“问题少年”,将他们“教育成人、训练成才”。出营孩子脱胎换骨般的转变和学业上的进步,让为孩子烦透了心的家长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相似文献   

17.
送孩子到少年军营尝尝“苦”滋味,是去年和今年暑假期间烟台市民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烟台培训中心与烟台警备区教导队共同举办的“暑假少年军营”的消息经新闻媒介一传开,不少家长求亲托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报曾头版发表了孙云晓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报道了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草原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病了就回大本营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却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是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却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汽车;中国少年和日本少年在困难面前的不同表现,以及两国家长帮助、爱护孩子的不同做法,令人深思。就此,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了不是我们的对手!警言值得我们猛醒! 近日,山东济南市爆出一则新闻:一位15岁的初三女学生,因期末考试第一天的成绩“自我感  相似文献   

19.
浅谈性教育尴尬现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培升 《贵州教育》2005,(11):19-20
早在1998年国家教委和计生委就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时隔这么多年,尽管有些学校已开设青春期指导、青春期性生理保健等课程或开通知心电话等,但总体而言,性教育现状仍停留于过去的水平:一方面是花季少年迫切需要,一方面是家长们遮遮掩掩,学校课时和师资不足。本文拟对这一尴尬现状作些肤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以求抛砖引玉之效。一、成因1.观念错位(1)无师自通论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性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面对孩子“我是从哪来的”提问,家长们通常会有“捡来的”、“买菜时搭来的”等各种…  相似文献   

20.
正值花季的少年向家长述说他们有经常性的腰酸背痛和清晨起床时腰部僵硬,家长一般都不相信孩子真有病,以为他们是缺乏锻炼或不想早起。可能真有这样的问题存在,这些孩子可能正在经受一种称之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折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