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家将自然作为独立探索和研究的对象,认为自然界是绚丽未知的,因此,对自然的探求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则偏爱研究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有的倡导天命不可违,以此求得民众的顺从和臣服,有的则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强调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在"天命所归"和"人定胜天"两种观点上,先贤们的分歧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自然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今天的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应当善加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荀子《天论》中“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义观点,阐发了“自然之天”和“人为”的思想,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意志之天”与“因任自然”的论调。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荀子校释》一书,本文专就《荀子·仲尼篇》的原文再次进行校勘,并对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补订.所据底本原文与杨惊注文,仍用《古逸丛书》影南宋台州本.原文校勘用南宋浙北翻刻熙宁监本(简称浙北本)、南宋刊删“纂图互注”巾箱本(简称巾箱本)、南宋坊刻纂图分门类题注本(简称题注本)、南宋坊刻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明世德堂本(简称明世本)主校,并以《说苑》、《群书治要》等参校.本文将《荀子·仲尼篇》原文分列为5段,每段按序号进行汇校集释,所校释之字词句下皆用横线标示.校释补订必先蒐诸贤时彦之说,去其重复,采其精要,其次附以笔者拙见.  相似文献   

4.
荀子思想与思孟学派有着复杂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表现于荀子对思孟学派的批评,而且表现于对其思想的转化和吸收。以荀子"积善成德"的观念为例,它实与思孟学派的《五行》篇关系密切。然而这种观念在《荀子》和《五行》篇中存在着异同,从中可以看出荀子对《五行》篇思想的继承,更重要的是荀子拓展了"善""德"观念的内涵。荀子把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成就了他的"集大成"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5.
荀子的"解蔽"说是一种独特的诠释方法,这种方法以"道"为诠释前见,以"非道"、特别是"乱家"为诠释对象,在道的衡量、裁断之下,墨、道、法、名等百家之言的长短得失被一览无余。荀子确立其诠释前见的途径是"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虚壹而静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可以使诠释者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获取对于道的认识。解蔽说属于诠释学方面的范畴,而虚壹而静则属于认识论方面的范畴,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正可为诠释学与认识论之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个案、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6.
《荀子.解蔽》与西方哲学家关于破除“假相”或“幻像”的学说都是探讨认识和真理的关系,都试图达到“无蔽”的境界。文章通过对荀子与西方“解蔽”思想进行深入比较,找出荀子思想在知识与价值、天道与人道、认识前提与认识目的等问题上暴露的认识之蔽。  相似文献   

7.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成相》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相即鼓形的拊,成相也就是击拊,后来演变成曲调的一种。《成相》全文共分四篇,每一章由三、三、七、四、七五句组成,第一、二、三、五句押韵,格式统一、节奏鲜明。它的来源与《诗》及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成相辞有关。《成相》对汉乐府民歌、唐变文、宋话本及部分唐宋词与说唱文学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荀子·劝学篇》中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一句,意思是说木头直处合乎墨绳的规格,把它弄弯做成车轮,它会圆得像圆规划出来的一样。这句话中,对于“輮”的解释,不同版本的书籍有不同的解释,笔者总结,大致分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荀子·性恶》所引三处“孟子曰”,应出自《孟子》外书,反映的是孟子后学“性善修习论”、“性善完成论”的思想,与孟子“性善扩充论”有一定的差别。《性恶》乃针对《孟子》外书之《性善》篇而发,围绕《性恶》所引“孟子曰”的种种分歧和争论,均可由此得到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荀子·劝学》集中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教学思想,特别强调学习过程中“积”的重要性。“积”依赖人为,既是学习过程的体现,又是学习方法的提炼,还是“化性起伪”的必要准备。荀子“积”之思想的教育意涵精深旨远:从我“积”,凸显主体挖潜能;从小“积”,积微见著有成效;从本“积”,透过现象看本质;持续“积”,锲而不舍贵有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于《荀子》首篇《劝学》的文本分析,结合荀子思想全书的脉络结构,从所劝之学与所成之学两个方面来揭示《劝学》在《荀子》全文及荀子思想中的意义,以说明《劝学》篇在荀子思想中纲领性,导言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讲授文言文应以词汇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词汇分实词虚词,虚词是少数的,实词是大量的。目前,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家只注意虚词的特点变化,这是很不够的。我们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教学实词。高中课本语文第六册《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裁之”这一句,《荀子集解》注为:“尊天而思慕之,欲其丰富,孰与使物畜积而我裁制之也?”课本编者注为:“尊敬天而仰慕天,例如把天当作物体而裁制它?”两说都未能道出荀子的精神实质。按《天论》这段六个排比句,句式结构一致,每句中的两个分句都省略  相似文献   

13.
荀子《正名》篇语言理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一书(计三十二篇)出现“不”字2436例。一、《荀子》一书“不”字在句中的分布:1.不+动词,计1238例;2.不+形容词,计298例;3.不+助词+动词(或形容词),计466例;4.不+介宾词组(或介词)+动词,计48例;5.不+名词(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计39例;6.不+代词,计41例;7.不+数词,计14例;8.不+副词+被限定词语,计83例;9.副词+不+被限定词语,计206例。二、“不”限定谓语与限定谓语部分的问题:在否定句式中,不少限定整个谓语部分的,如“不”用作兼摄式句的状语,“不”用作递接式句的状语。三、关于肯定有“之”字与否定式无“之”的问题;四、与“不”字有关的动宾倒置;五、双重否定的结构类型,“不”与其他否定句连用,“不”与其它否定词中间有别的语言成分;六、与“不”字有关的几种句型  相似文献   

15.
16.
荀子被认为是先秦最有成就的逻辑学家之一,在中国逻辑史上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荀子.正名篇》当中。《正名篇》的杰出贡献是“概念论”。精辟的“概念论”,使《正名篇》堪称不朽。《正名篇》中关于“名”的论述从提出,到作用,到名的分类,非常细致,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究和考察。  相似文献   

17.
马瑞 《文教资料》2010,(13):24-26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舆”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苟子》中“舆”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荀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章中"與"字例句的深入分析,归纳了其词性和用法.<荀子>中"與"字除作介词和连词外,还被用作动词、名词、副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广泛,除了有一般用法外,还有字典辞书中所没有的特殊用法,体现出了专书中词语用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荀子兼采道、法、名、墨诸家思想于一体,却始终被视为儒家学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礼"深入系统的阐发。荀子思想在吸收先秦各家学说后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向,集中体现和落实于关于"礼"的形上建构中。通过对"礼"的深入分析,不能不说荀子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0.
专就《荀子.非十二子》篇中疑难词语进行考释。所据底本《荀子》原文与杨倞注文,皆用《古逸丛书》影南宋台州本。考释以序号列出原文,次以鱼尾符号【】标示疑难词语,并以序号列出先后。考释先搜诸贤之说,去其重复,采其精要,其次附以笔者愚见。全文共摘引该篇原文9段,斠考疑难词语15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