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权力制衡原则决定了美国法院不能以司法机关的普通身份来进行司法审查,而应以体现最高民意的宪法的代表机关这一特殊身份来进行。此特殊身份取得首先由司法审查的本质——宪法解释权来决定。美国法院的双重属性、美国法律的普通法传统和制宪者对立法机关的不信任三方面决定了此权力只能赋予法院。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5,(3):33-40
宪法具有政治权威和法律权威双重属性,而其规范性、制度化、强制性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在司法中予以适用。囿于现有政治体制的要求,合宪性解释成为宪法适用的最佳选择。这是因为合宪性解释是解释方法与解释材料的结合,而且现有制度并未明确排除宪法适用的可能性。通过相关司法解释及案例的佐证,最终明确司法适用中合宪性解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目前仍被排除在诉讼之外。推进宪法司法化的进程:要消解宪法司法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和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权,肯定宪法基本权利对于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4.
国内一度引起学者专家争议的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已经经过学者一番严谨讨论,但是"宪法可以司法化"吗?"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提法是否妥当?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宪法的地位决定了宪法的权威,但是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诉诸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还应当诉诸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宪法司法适用的主旨: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5.
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讨论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以及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中适用.部门法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就应该首先诉诸于部门法;当部门法缺失时,法院就应当诉诸于宪法,而不应当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审理.同时,宪法的司法适用存在适用的主导:一是宪法间接性援引,二是使合宪性解释成为一种宪法义务.  相似文献   

6.
尽管美国联邦宪法字面上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审查,但采用寻求制宪者的原旨,司法审查制度已经隐含在宪法条文和宪法的整体架构所追求的目的之中。宪法本身才是司法审查制度的真正渊源和直接依据。因此,司法审查制度不是“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的,但该案系对隐含于宪法中的司法审查制度的一次成功发掘。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宪法司法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宪法司法化问题成为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 ,制约宪法司法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有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误解 ;宪法长期以来形成的“纲领化”、“政治化”形象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宪法解释工作的落后 ,使宪法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 ;我国社会整体民主意识和公民宪法权利意识的淡薄 ;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模式对我国宪法产生的深刻影响 ,等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行政国家及其行政机关所特有的专业知识及其专业领域内的政策形成功能,使得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对法律问题的解释有最终决定权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行政国家的法治发展需要。分析我国行政解释司法审查判例,结合英美司法尊重原则,可以发现我国行政解释司法审查所采用标准之利与弊。我国行政解释司法审查标准之理性选择,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政策质量、实现行政法治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0.
依据国际法理论,受国际法约束不等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体系具有直接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仅在国际层面对国家有约束力。由于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缺乏对国际条约效力的一般性规定,国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就成为国内法院适用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但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适用《儿童权利公约》的方式改变了既有的国际法适用模式,将代孕子女类推为继子女后赋予上诉原告监护权,但是这显然违反了我国民法秩序下的身份法定原则。法院依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了代孕子女监护权,为法院保障人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同时,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法院适用国际人权条约提供了合宪性基础。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时,适用与宪法权利性质相同的国际人权条约规范或者原则,既可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也可为法院参与合宪审查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正是司法主观性和司法客观性相一致的状态。司法民意作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性维度被提出来,成为司法制度确保自身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司法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正当性和可行性,其影响司法亦有限度。协商民主理论在司法系统中的具体运用和司法协商机制的构建为获取真实而理性的司法民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程序安排。在司法系统中设计一个由司法公开制度、司法协商制度和民意保障制度等具体制度构成的司法民意形成机制,以实现对司法民意的合理收集和有效整合,最终达成共识性民意,指引法官做出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模式可分为三种。从现行的宪法来看,我国基本倾向于采用权力机关违宪审查模式。这种模式与我国的国情及政治制度基本相适应,但也存在不少的缺陷与问题。所以,我国应建立一个事先由宪法委员会进行预防性立法审查和事后由违宪审查庭进行监督性司法审查相结合的双重违宪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情绪型舆论是指一种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或受外界不良信息刺激,网民在网络上散布的一种片面的、偏激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言论。作为网络舆论的存在样态之一,网络情绪型舆论对大学生社会认同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政治认同感及公德认同感的消解上。开展媒介教育,积极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是网络情绪型舆论中大学生认同感反消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很多有争议的案件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其中有些舆论或多或少地对司法判决造成了干预,影响了司法独立,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司法本身不够公正,具体表现在审判程序有瑕疵;量刑不妥、违反先例;司法不够独立;审理不公开透明;司法系统缺少问责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我国网络舆论发展状况正在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网络暴力显现了网络舆论的发展困境。而依据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理论,网络舆论在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为公众舆论,它呈现了非公众舆论的表征,分析这一表征带来的后果,凸显了一个共同文化本源,即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给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刑罚量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结合特定情形,探讨自首的认定问题,克服在内容理解和适用方面产生的分歧,充分发挥其打击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全面而又深刻地论述了如何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即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提高把握舆论导向水平;打好主动仗,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强化四种意识,提高新闻舆论宏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舆论是公众对社会生活、事件的心态和情绪的集纳,它在内涵上接近于公论、民意等概念。舆论监督作为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重要方面,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传媒的直接领导者以及公民愿望的诉求对象,在舆论监督的环境构建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来论述政府在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和谐的舆论监督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论暴力是社会舆论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舆论暴力的成因在于相关法律规制不健全,网络媒体自身有局限性,网民理性的缺失,网络管理把关的缺位以及政府疏导的不到位。有鉴于此,我国政府须进一步完善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加强行业自律,发挥"传媒把关人"的作用,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网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从而有效的解决网络舆论暴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深入,政治传播研究作为一个跨越了传播学、历史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旨趣.本文拟对现代西方政治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理论流派、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构建等作一梳理和述评,以期为方兴未艾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