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锦 《报刊之友》2011,(8):107-108
本文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等角度探讨了新闻报刊语言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变体所受到的外部生态影响。文章认为新闻报刊语言翻译必须树立生态意识,尊重和顺应翻译生态规律,促进翻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控制生态平衡,达到翻译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变革、观念的更新,新闻语言的表达也应与时俱进。报刊新闻词汇的变异修辞主要包括:重复使用特定词语,更换、增添语素,使用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缩略语,借用其他语域术语等。作为国家发展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媒体之一,报刊中的新闻词汇必须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语境进行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发多文种新闻采编系统,满足新闻机构对不同民族语言新闻采编管理的需求。【方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多语言新闻采集、编辑、翻译、发布等功能模块,实现新闻内容全流程管理。引入流程管理机制,支持多语言新闻业务动态化管理。【结果】系统实现了多语言新闻的高效采集、处理、翻译和发布,提高了不同语言新闻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能力,满足了新闻机构的复杂语言环境需求。【结论】多文种新闻采编系统推动了语言平等和文化多样性,为新闻机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系统还需在语言支持、流程优化、翻译质量提高等方面不断优化,打造开放式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一、抓眼球,提高科技新闻的关注度。科技新闻要提高关注度、抓得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用形象、浅显的语言,当好“翻译”,同时,还要抓好人的报道。有些报刊上的科技新闻写得干巴巴,味同嚼蜡,是受了学术文章的影响科技新闻也要讲究开门见山,突出重点,注重形象,因而要尽可能用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以引起共鸣,达到共识。徐迟先生写《歌德巴赫猜想》,如果不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写,且极富文采,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也不会感必趣。所以,一个优秀的科技记者就像一个好翻译。  相似文献   

5.
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体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载体,广播电视新闻和报刊新闻虽同属于新闻文体,但由于传播媒介方式的不同,它们在语体上既存在共同特点也表现出不同差异.本文基于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的真实语料,从受众群和传播学视角,考察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言在语体特征上的异同,并着重分析其在词汇、句式语法和语篇结构层面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广播的语言属于新闻语言,但是,广播语言跟报刊等新闻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特殊点,也就是说广播新闻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是广播的特点所规定的。广播有什么特点呢?这只要把广播跟报刊放在一起对比一下就清楚了。广播跟报刊不一样,报刊使用的是看的语言,读者不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收听广播就不同了,广播是通过无线或有线电波传送播音员的声音,用的是有声语言。收听广播不象看报刊那  相似文献   

7.
媒体通过媒体语言与符号的建构产生社会性意义,并试图影响作为客体的媒体阅听人。本文意图通过分析报刊媒体语言符号的产制过程,帮助读者认识媒体的运作机制。最后,提出了阅读和批评报刊媒体语言的方法,为报刊新闻读者提供综合评估报刊新闻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新闻英语是大众传播工具在报道英语新闻中使用的文体,有书面新闻和口头新闻两类。书面新闻可称报刊文体,口头新闻可称广播文体、是以声音的形式进行传播。由于其传播途径与报刊文体不同,广播文体的语言也与报刊文体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句子、词汇、语法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变迁的大背景下,我国新闻语言的变迁已不可阻挡。具体体现在新闻语言传播主体"三元化"、传播渠道宽广化、表现形态多样化、构成成分融合化、受众多元化、传播效果进步化等方面。新闻语言的多元化变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活跃了新闻语言,对新闻语言的发展、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给当今的传媒语言规范带来了挑战,增加了规范的难度系数。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变迁中的媒介环境谈传媒语言规范,并实行分层规范,防止"一刀切"。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2012,(4):57
正2012年新闻出版总署将重点开展4项新闻报刊领域的专项治理行动。分别是: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开展教辅类报刊专项治理,规范报刊出版秩序;开展学术期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专项治理工作,提升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报刊广告监管。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在抓专项行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和督办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12.
传媒资讯     
《记者摇篮》2012,(4):75-76
新闻出版总署将开展报刊专项治理在2012年全国报刊管理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重点开展4项新闻报刊领域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新闻敲诈、治理有偿新闻专项行动,规范新闻采编秩序;开展教辅类报刊专项治理,规范报刊出版秩序;开展学术期刊违规刊发质量低劣论文专项治蒋建国:优化管理积极推进报刊改革在3月21日-22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报刊  相似文献   

13.
(续上期)瑞典的《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新闻自律的国家。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瑞典形成得甚早。早在1923年,瑞典时事评论家俱乐部即已正式采用《报业伦理守则》作为报刊发表新闻与评论的规范、依据。1953年,该守则曾被修订。历经近80年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发展,瑞典目前已形成规范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新闻媒介的新闻道德准则:由瑞典新闻合作理事会于1978年首次通过,1995年再次通过的瑞典《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该准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布信息的准则”,第二部…  相似文献   

14.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报纸新闻语言一直在变化与革新,呈现了差异化的语言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报纸新闻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严肃、严谨的报纸新闻语言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注重语言的平民化、趣味性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在语言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报纸新闻语言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相关报纸工作人员要把握语言变化,强化语言规范,保障报纸新闻语言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①不同时期的新闻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关注的对象是以白话报刊为载体的晚清新闻语言.截至目前,学界对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学、史学、新闻学、语言学等角度.笔者选择五种报刊进行深入考察,分别为《杭州白话报》(1901-1903)、《中国白话报》(1903-1904)、《安徽俗话报》(1904-1905)、《京话日报》(1904-1905)、《第一晋话报》(1905-1906),总字数为300万字.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新闻语言特点的分析,促进晚清白话报刊的研究,力图对这一过渡时期的新闻语言面貌有更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外宣新闻翻译要旨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闻翻译是对外宣传强有力的手段 新闻翻译是应用文体翻译中的重要类别,既担负着传播新闻资讯的使命,又在两种语言文化之间架起桥梁,是国际间信息和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周燕  周琳 《新闻界》2012,(4):3-5
新闻体词汇作为英语新闻报道文体中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对其如何运用关系到新闻的可读性和关注度。因此,对新闻体词汇进行科学、规范的运用对于报刊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攫取了英美国家的报刊,对新闻体词汇的实际运用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敏 《新闻世界》2009,(12):51-53
标题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和提升,是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英美报刊、杂志的新闻标题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具有与一般英语语法不同的独特的语法体系和语法特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我国媒体越来越多地采用翻译后的英语新闻,满足受众的求知需求。因此,如何准确翻译和表达原语言国家的文化,同时让题目言简意赅又新颖独特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各种修辞手法的阐述,探讨如何通过翻译技巧打造精彩的标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