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河西四郡自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五代,音乐歌舞极盛,故四郡州郡名全都被用为词牌名,即《敦煌曲子》,《酒泉子》,《甘州子》,《凉州令》,其中《凉州令》的前身当为《凉州词》。从内容上看,《凉州词》基本上都是边塞歌词而不一定都与凉州有关,它应属音乐曲调名而不像是诗题,并且很可能是唐教坊大典《凉州》的截曲,属于《竹枝词》,《杨柳枝词》同类,第七绝同构的亦诗亦词的作品,辨析《凉州词》这类亦诗亦词的创作现象,对揭示唐代文人词的起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原河西四郡自魏晋南北朝到晚唐五代,音乐歌舞极盛,故四郡州郡名全都被用为词牌名,即《敦煌曲子》、《酒泉子》、《甘州子》、《凉州令》。其中《凉州令》的前身当为《凉州词》。从内容上看,《凉州词》基本上都是边塞歌词而不一定都与凉州有关,它应属音乐曲调名而不像是诗题,并且很可能是唐教坊大曲《凉州》的截曲,属于和《竹枝词》、《杨柳枝词》同类、与七绝同构的亦诗亦词的作品。辨析《凉州词》这类亦诗亦词的创作现象,对揭示唐代文人词的起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唐代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人,后迁居绛(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性情豪放,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戎马生活。气势雄浑,意境阔大,语言凝炼优美,音韵谐和,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本为唐朝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后成为乐府诗题。宋代郭茂倩收此类诗入《乐府诗集》时,将其归入“横吹曲辞”类。该类歌词一般都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激昂慷慨,雄浑悲壮,颇能感人。王之涣此诗也正是具备这个特点。王之涣《凉州词》原题二首,这是第一首,郭茂  相似文献   

4.
近日偶读《乐府诗集》中的《凉州词》,发现与小学课本里的《凉州词》(选自《全唐诗》)第一句不同,《乐府诗集》中为“黄沙直上白云间”,课本中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同为王之涣的作品,为何会不同呢?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到玉门关后写下的一首千古  相似文献   

5.
[原诗]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犤词语注释犦凉州词:古代歌曲的一种。多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凉州,古代一个州的名称,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名称,相传7尺为一仞。万仞,形容山势很高。羌(qiānɡ)笛:羌族的一种乐器。羌,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杨柳:这里指《折杨柳》,它是古代一种乐曲的名称。诗中是双关语,一方面说羌笛吹出哀怨的《折杨柳》曲,一方面借杨柳象征美好的春光。怨杨柳,就是怨恨西北地区荒凉寒冷。犤内容赏析犦这首诗描写了边塞荒凉辽阔的景…  相似文献   

6.
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出塞》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再说出几首这样的“边塞诗”。学生说还有卢纶的《塞下曲》、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师生集中诵读后,体会“边塞诗”中特有的内容:边关、落日、大漠、哨楼、战旗、尸骨、将帅的英勇、士兵的思乡……因为有了内容的宽度和长度,才有了理解的深度,所以积累、内化的程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王维在凉州创作了六首诗,《双黄鹊歌送别》、《凉州郊外游望》、《使至塞上》、《出塞作》、《凉州赛神》和《灵云池送从弟》。其中《双黄鹊歌送别》与《出塞作》两首诗,人们对它们的解说,颇多异词。对此,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之涣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他虽然留下的作品仅有六首绝句,却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两首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92年12期载文,称唐王之涣《凉州词》首句“黄河远上自云间”宜作“黄沙直上白云间”。作者因“站在玉门关”“没有看到黄河”,遂断言“黄河远上”句“不伦不类”,“破坏了意境的和谐统一”。此说未免武断。《凉州词》首见唐芮挺章《国秀集》,其一、二句作“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直上白云间”。唐薛用弱《集异记》载王昌龄、高适、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称王之涣曾亲耳聆听美貌歌妓奏《凉州》歌,唱词首句  相似文献   

10.
高适以一个盛唐知识分子的襟怀进行边塞诗创作,其《燕歌行》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高适的《燕歌行》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反映了边塞战争主题下的人民生活,体现了盛唐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省思精神。更因为其不拘成法、突破窠臼,充分发挥散点透视的作用,突破时域、视域的限制,境界阔大、气势雄壮、主题隽永、风格浑厚,获得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