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沐 《收藏》2010,(10)
吴冠中:中国艺术的一颗良心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写一点关于吴冠中先生的文字了。当然,这不是缘于凑热闹的心态,而是出于内心的一种感动,一种对一位艺术老人的铮铮铁骨及其对待艺术一往情深的一种感动。没成想,就是在昨晚,他已悄然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使我们在艺术的殿堂内,似乎再也难以碰到这么一位真实到可以让人拉手并直面的艺术大家。没有世俗的酒饭之气,清瘦而又淡静的面孔,他连同  相似文献   

2.
朱有仪 《收藏》2012,(11):147
享誉世界的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代表作《呐喊》当地时间5月2日晚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1.1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世界艺术品拍卖新纪录。这次拍卖在开始之前,就被业内人士视为最近10年最重要的拍卖之一。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他  相似文献   

3.
许立 《收藏界》2011,(1):87-91
石涛(约1640—1724年),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名朱若极,法名元济、原济等,字石涛。题画别号曾用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瞎尊者、济山僧等。石涛出身于明朝宗室,是靖江王朱赞仪之后。明亡后其父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  相似文献   

4.
杨虹仪 《收藏》2013,(11):152-153
维也纳给人的联想是金色的——金色的华尔兹,金色的歌剧院,金色的阳光洒在往日的帝都。普通游客很难接触到但确是维也纳很重要的社交活动,是每年在多禄泰(Dorotheum)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这是维也纳甚至整个奥地利的艺术盛会。多禄泰拍卖公司是欧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拍卖公司,是奥地利历史  相似文献   

5.
朱浩云 《收藏》2017,(1):24-31
早在民国时期,海上画坛就涌现出不少绘画高手,其中有四位著名花鸟画家的作品个性鲜明,号称“海上四大名旦”和“江南花鸟画四才子”,他们就是享誉画坛的江寒汀、唐云、张大壮、陆抑非。  相似文献   

6.
邵大箴 《收藏》2012,(12):50-53
当今我国的绘画创作,不论题材内容还是形式语言,均愈来愈显示出多元和多样的面貌。题材内容的不断扩大和形式语言的不断拓展,都基于艺术家对自己独立人格的自觉和对自我艺术个性的自信,表明他们艺术视野的开阔和修养的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的宽度与深度在增长,艺术家们的视觉经验和表现手段也相应地日益丰富。例如,在近十多年  相似文献   

7.
金娜 《收藏》2012,(12):44-47
2012年春天,沾艺术家蔡小松的光,到纽约参加亚洲艺术周。他的作品在纽约富勒大楼做了题为《中国文人》的专题展览。策展人龙美仙女士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作了香港苏富比的CEO,在纽约收藏圈有着极高的声誉。美仙很早就告诉我,她的好朋友杨致远邀请我们去喝下午茶,一起聊聊中国水墨和收藏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2,(2):32-35
艺术世界在谁的掌握中?权力有着显而易见的诱惑力,然而真正让我们着迷的是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在艺术界,这样的权势人物有着各种的身份,有资助人也有玩家,有传统的也有时髦的,有目空一切的市场缔造者也有身居幕后的中间人。《艺术+拍卖(Art+Auction)》的年度指南试图将这些人一一收入:在老一辈中国藏家中广布人脉的拍卖师;投身艺博会和杰夫·昆斯以顺应市场变化的早期大师交易商;在伊朗培育当代艺术气氛的同时忙着把现代大师之作送出国去的策展人。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6,(5):168-169
F2016年3月24日,胡润研究院在京发布《2016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5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今年是《胡润艺术榜》连续第九次发布。这份榜单,为读懂当前收藏市场现状提供了一份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范迪安 《收藏》2013,(11):136-143
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界面临的最重要的文化命题。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变革,中国艺术在今天正迫切地需要从中西文化观念碰撞的旋涡中,也从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中走出自己独特的航线,并且以鲜明的文化特征在世界文化之林拥有鲜明的形象。中国艺术的当代形态,不仅指目前一般称为"当代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10):64-65
2012年3月31日,胡润研究院于中国成都和美国加州马里布同时发布《2012胡润艺术榜》,榜单内容为前100位中国在世国宝艺术家按照2011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的排名,今年是胡润研究院连续第五年发布"胡润艺术榜"。  相似文献   

12.
张少华  张民芳 《收藏》2012,(14):24-31
栗宪庭,艺术批评家、艺术理论家,百度上有关他的搜索结果超过十万个,百科名片中是大篇幅的关于他的个人简介。大事年表等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一个坐标,被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父"、最大的"腕"。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13.
Lain 《收藏》2013,(10):182-187
"现在市场上有两大类收藏行为,一类是喜欢,一类是投资。‘投资’细分可能有基金,有民间资本等。而未来的收藏模式,首先应该解决的是盈利模式的问题,而去这么做的可能不是美术馆(最终是美术馆),初期只是一个机构。这个模式需要钱,需要去吸引大量的藏家把钱放进来,还能赚到一些钱,又不能让他们把藏品拿走,这样老艺术家们可以把自己好的作品都拿进来,同时用这些画来带动其它一些画的价格,通过这样来盈利,艺术家也高兴。"  相似文献   

14.
杜曦云 《收藏》2013,(10):168-169
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取决于社会的富裕程度,只有当消费者的收入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才可能去消费艺术品。而且,消费者还需具有文化、艺术消费需求。从艺术品生产者的角度来看,艺术品如果想成功销售出去,消费者能否接受价格,以及能否在艺术方向、趣味上接受艺术品,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艺术方向,决定了艺术品的流向。"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内涵是含混的。目前出现的冠以"中国当代艺术"之名的艺术品,艺术方向也是非常多元的。从艺术市场的角度看,这些不同方向的艺术品所面对的消费者也各有不同。"当代艺术"是源发于西方的,西方当代艺术史的逻辑演进很清晰:现代主义在解构了以"再现客观表象"为基点  相似文献   

15.
一、被"误读"的一座里程碑 2007年是中国当代油画市场最火的一年。12月,陈丹青1980年作的《西藏组画·牧羊人》在北京匡时从700万元起拍,以高出估价5倍的3584万元成交,创个人价格新纪录,位列年度油画单价第五名。  相似文献   

16.
岳岩 《收藏》2008,(9):12-15
以前似乎一谈艺术就到了云端.一谈市场就掉到了地上.艺术充满神圣,不食人间烟火;市场满是铜臭,到处是尔虞我诈。而现实是.在拍卖会上.当一幅幅画作拍出高价时候.关于艺术的更多的想象一下子就被启动起来。真真假假的艺术家、满口理论的评论家、艺术掮客、理想主义者.拜金主义者、投机者……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到这个圈子里来.艺术市场也越来越显得生动而富有活力。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好像一张大网,一下子就网过来,大鱼小鱼大虾小虾似乎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12):48-49
2012年的战后和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仅2012年5月8日和9日,佳士得纽约和苏富比纽约战后和当代艺术拍卖共成交102件作品,成交总额达5.783亿美元,共创造了18个艺术家个人最佳拍卖成绩。如此骄人的成绩创造了当代艺术拍卖的历史,并且一举超越2007年11月所创下的成交总额纪录(佳士得纽  相似文献   

18.
杨国亮 《收藏》2012,(10):72-77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回头来看,当代艺术市场的启动,也不过才十来年的时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来声名显赫的当代艺术F4等人也不过是不安分的艺术青年,日后屡创天价的作品在当时并无市场;即使到2000年左右,在外部资本的关注下已经有了起色的当代艺术的市场,低迷还是常态;但2005年至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行情迅速开始启动,成交总额逐年呈爆炸式增长;在2009年短暂的回档与调整之后,2010年至今,市场又有一波新的行情。香港苏富比春拍历来被看作是市场的风向标。2012年4月初的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春拍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这次拍卖有天价,有赔本,有流拍,亦有600万的"新势力"——这些都是市场的表象,如何透过表象了解到当代艺术市场的背后所蕴藏的趋势?本刊为此专访了长期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赵孝萱博士。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2,(4):34-35
继推出2011年艺术市场信心指数分析及法国销售情况报告之后,Artprice在其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对2011年的全球拍卖情况进行了回顾。2011年的艺术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尽管金融市场在2011年衰退了1%(资料来源:标准普尔500指数),7月至10月期间更是下滑了18%,但是艺术市场的销售量却在2011年攀升,涨幅高达15%。  相似文献   

20.
老赵 《收藏界》2010,(5):34-39
印象派油画作品的交易向来被国际上看作艺术的保险投资,也最能反映艺术市场基本走向。买入印象派作品的第一次热潮是在1973年至1975年间:即在所谓"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印象派作品下跌了54%,而在此之前曾于1965至1971年价格上涨了117%。第二次购入热潮更为疯狂。1982年至1990年之间印象派作品价格上涨了602%,而接下来3年55%的下跌幅度则大大刺激了艺术投机行为。从2005年起至2008年印象派作品价格恢复了1989年至1990年间价格水平的两倍。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艺术品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象派绘画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地位如何?印象派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向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