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旨在通过激励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乡村教育,帮助他们在乡村一线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改善乡村教师队伍人才结构,带动乡村教育发展。12月11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对外发布"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项目预计在10年内投入至少3亿元,目标是为中国乡村教育注入新生力量,发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教师教育》2020,(1):32-37
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目前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从"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所倡导的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四项维度——"自我反思及成长、教学方法及规律、教育实践及创新以及同伴示范与带动"对获选该计划的乡村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马云乡村教师计划"提升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使命感、充实了乡村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使乡村教师们更乐于与同行交流合作等。在改进措施上,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与教师个人职业成长需求相结合、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相结合,与学校、社会、国家发展相结合,从而实现"定制式""可持续式""合作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非公费定向师范生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了解程度低;但对其八大举措的认同度高,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是基础,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是根本,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是关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切实促进非公费定向师范生主动投身乡村教育,但他们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持观望态度。教育行政部门和师范院校应细化政策文本,落实责任主体;创建活力机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加强在校师范生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乡村新任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乡村教育未来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乡村新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较低、生存压力较大、专业发展较难三方面的困境,影响着新任教师的留教意愿与教学成效。建立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由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共建导师队伍、协同完成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任务,有利于增强新任教师身份认同、减轻生存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因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需要出台系列制度作运行保障、构建多主体良性合作机制、借力数字赋能与政策优势、做好导师组建与规划引领。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有助于改善乡村教师队伍困境、储备乡村教育发展人力资本、平衡教师教育改革政策代价、弥补其他补充渠道缺陷。对定向师范生高考志愿选择自主性、高校乡村教师培养经验和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目标实现的政策前提进行反思,发现存在以下政策风险:高考志愿选择的“非自主性”,不利于激发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也不便于学校甄选优秀乡村定向师范生;高校欠缺乡村教师培养经验,会相对拉低乡村定向师范生毕业水平,给乡村孩子带来新的不公平;乡村定向师范生社会化过程的城市化特点,不利于培养乡村教师职业情感、树立乡村教育思维、涵养乡村教师特质。建议对政策进行微调,吸引有志乡村教育的优秀生源、允许乡村定向师范生更换专业、提升大学教师的乡村教育教学素养、注重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乡村特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江苏省五所定向师范生培养高校的问卷调查,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对乡村定向师范生职业承诺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教育行为态度对乡村定向师范生职业承诺具有正向影响;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乡村定向师范生的教育行为态度,还可以通过教育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其职业承诺;乡村定向师范生所属学科和学段对职业承诺影响机制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高校和地方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合作培养过程中,需要提高定向生的契约意识和责任精神,强化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质量和乡村特色,培塑定向师范生本地情感和乡土情怀,从而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良好师资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习支教在我国教育规模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产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师范院校扶持乡村教育之路。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通路是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生实习支教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的主旨为精准实习支教,实习与支教互利共生和教师专业成长。当前,实习支教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深层合作机制欠缺,对师范生专业发展支持不足等问题。乡村教育振兴下师范生实习支教改革,应建立响应乡村教育需求的多元实习支教链条,深化师范院校与乡村学校互利共生机制,加强乡村教育环境中实习生专业成长支持,以便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入职期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乡村小学新任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有助于他们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担负起乡村基础教育的重任。文章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和教师适应性绩效理论,通过现状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从心理适应、生存适应、文化适应、人际适应与专业适应五个维度构建了乡村小学新任教师入职适应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小范围测试,通过 SPSS AU检测得知预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乡村小学新任教师入职适应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及时发现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职业,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实习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自我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深入研究了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专业自我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教育实习工作以促进师范生专业自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研究,对于落实新时代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这一关键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既有研究聚焦了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概念界定、价值探讨、困境梳理、实践路径等问题。研究仍明显存在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内涵不够清晰、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系统性实践方案及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意涵,深化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推进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实践模式的研究,深化定向师范生乡村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不断反思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关注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采取了多种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美国推行的职业教育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教师教育》2020,(1):26-31
通过对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37位校长的问卷与访谈调查研究,发现:入选校长对该计划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与暑期培训等各环节比较满意;该计划不仅明显促进了入选校长教育理念、管理智慧与社会影响的提升,而且对其周围同事、学生、学校、乡村校长职业声望及所在区域的教育政策与文化均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显性影响。整体观之,"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初步实现了其培养"乡村教育家"的初衷,但仍需深化跟岗实践的帮扶指导环节、增强暑期培训课程的实践导向、完善校长委员会的精准帮扶制度。  相似文献   

14.
闽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与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三项工作有机衔接,实施协同支教、乡村教师专项培养、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资源共建等四项计划,推进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效地培养了师范生的乡土情怀、责任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不断反恩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分析职业教育教师面临的困境,关注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采取了多种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美国推行的职业教育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本文采用Logit阶层回归模型,对西部贫困地区15所院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师范生愿意去乡村从教,但只有少数愿意从教3年以上;政策知晓度对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少数民族、男性、非独生子女更愿意去乡村长期从教;农村户籍、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家人支持的师范生更愿意去乡村从教;月收入期望值底线、乡村厌恶度对乡村从教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国家制定多样化激励政策鼓励师范生乡村从教;西部地方院校要加强乡村教师政策的宣传力度;西部乡村教师招聘时可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农村籍、非独生子女、家人支持的应聘者。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学是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必修的教育课程。从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目标出发,探讨小学教育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意在培养师范生未来当好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并鼓励师范生努力成为未来的"最美乡村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对其专业精神的关注不仅珍贵而且理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向度加以考量。调查发现:师范高专职前教育对师范生专业精神的影响特征明显;师范生专业精神主要受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技能和校园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师范高专教育当加强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兴趣、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合理设置教育实践课程,提升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立德育人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能力与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借助对五年制农村公费师范生的成就需要理论及城乡教育差异的分析,从三个维度研究农村公费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内涵,即服务农村教育教学、扎根农村的自我专业成长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素养,以完善在校农村公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为西部农村地区培育更多优秀教师,振兴乡村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循证教育实习是科学评估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更是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质量的未来所向。以乡村教师定向培养中的小学全科教师为例,对全科师范生的10节实习汇报课进行循证评估,发现职前阶段尚未建立起全科教师实践教学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特别是全科教师的乡土认同感、乡土知识储备以及乡村教学能力在实践环节均暴露出不足。需要全面推进教育实习质量的循证活动,构建凸显乡村教育属性的全科教师教育实践评价体系,以提升全科教师人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