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强的支撑,作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的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的联结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对自身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针对当前广东高校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存在的联结方面层次低、规模小以及科技创新对区域创新体系贡献度不高的状况,提出推动并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自身建设和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创新联结的宏观环境两大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福建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但是,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彰显当前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弱点。为了促进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乃至整个海峡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寻求支撑福建区域创新的有效结构与过程,以期对区域创新体系产生重大而持久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词。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支撑。文章在总结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和美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验,探讨了长株潭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型甘肃的特征,文章阐述了建设创新型甘肃必须有相应的区域创新体系作保证.高校作为甘肃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并引领创新型甘肃建设,就要坚持为创新型甘肃服务的办学方向,着力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和汇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携手高水平科研院所.取得一批属于甘肃原创的突破性成果;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郑世珠 《科技与管理》2010,12(3):138-14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以福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十五"以来学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学科发展、区域战略需求、企业创新体系三方面相衔接的建设成效以及对推进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地方高校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般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进程中,一般地方高校与国家重点高校一样,也可有所作为.而且由于一般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区域创新体系功能目标和定位的一致性,使其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更可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一般地方高校要更新观念,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创新,加强激励措施,通过官、产、学合作创新途径,采取产学合作教育、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基金项目牵引和共建企业实体等灵活多样的模式,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浙江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必须依赖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本文对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在激发和实现创新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限制了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优化与区域的支撑密切相关。理想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学习型区域的拓展和延伸,学习型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贡献。为了优化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在综合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主体、战略、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建构学习型区域。  相似文献   

9.
马凌飞 《科技通报》2023,(4):110-116
浙江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是浙江省内促进学科发展、挖掘科研创新潜力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至今已有15所高校先后纳入建设对象,科学合理地评估这些高校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产出水平,是检验建设成果、寻找创新突破的关键。本文基于InCites和ESI平台,检索Web of Science论文数、被引频次、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占比、H指数、ESI全球前1%学科数、被引情况、高水平论文数等指标,从整体发文情况、科研产出影响力、合作情况、学科竞争力4个维度评价15所高校的科研产出水平,并基于数据探讨这些科技成果在创新思路、创新资源、学科引领等方面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以更好地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东莞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由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产生了强烈的制度需求,因此,东莞市不断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模式,为提升东莞市的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决策支持平台运行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决策直接影响着区域科技发展的方向、水平和成效,科技发展决策支持平台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必要支撑。在对运行机制的基本概念界定后,以山东省为例,提出科技发展决策支持平台的架构体系。然后以长期、短期、现状与未来4个决策维度为框架,分析了山东省科技发展决策平台的运行过程。对省际层次的科技发展决策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域创新,2022年全国首批47个国家级创新型县(市)成功创建,但现阶段创新型县(市)建设路径尚未完全明晰,且对于指导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内研究也相对缺乏。为此,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分析创新型县(市)内涵,即具备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生态环境优美、创新创业氛围良好等特征,以湖北省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的7个县(市)为例,总结分析其实践经验做法。案例研究显示:我国科技支撑产业类创新型县(市)本质上是多因子共同作用、多层面相互叠加形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其建设模式主要包括核心层、主体层、支撑层三大组织层次共6个维度构成要素,地方主政部门通过对这6个方面因地制宜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新型县(市)建设治理效能。进一步探索符合地区发展特点的创新型县(市)建设路径,提出鼓励县(市、区)在科技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人才吸引等重点环节先行先试,通过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创新的支持和培育、加快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强化配套保障等举措,推进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推动我国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国外先进城市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韩国大田通过支持各研发主体的创新发展,促进其在体系内外的网络联系,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内创新型城市应从园区建设、高端研发资源聚集、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建立实验室企业等方面开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科技力量强大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借助近年来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科技投入加大和国家科技部门条块逐步被打破的良好基础,通过强化体制制度创新、实施区域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立用户主导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等途径,整合优化区域内国家科技资源,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化,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将区域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分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子系统、高等学校子系统、科技企业子系统和支持环境子系统,采用2009—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各地区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及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各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偏低;4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出差异性;各地区的科技创新复合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严重制约本地区科技创新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知识创造和获取能力、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经济溢出能力5个要素,选取31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测度2008—2013年间京津冀区域各子系统协同创新有序度及整体协同度。研究表明,北京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最强,天津其次,河北最弱,由于各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有序性差异较大,导致京津冀整体区域创新协同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应做好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整体规划,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的软环境,搭建区域科技创新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建设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