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纵跨数千年历史,横越数千里地域。千百年的征战,千百里路的迁徙。先由北而南,后由东南而西南。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形成了苗族社会普遍存在的“迁徙文化”。长时期大幅度的全族性迁徙,使苗族社会及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今天苗族支系众多、方言差别大、服饰类型多样化等原因造成苗族文化系统建构因素庞杂的历史特质。  相似文献   

2.
在苗族文化中 ,民主、自由现象较为突出 ,此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并着重探讨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长期、频繁的迁徙和经济的落后 ,指出了苗族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苗族口传经典中有关于苗族祖居地的情况、苗族迁徙的缘由及其迁徙的历程。作为无文字的苗族并非是没有历史的民族,作为经典叙事的苗族古歌不仅是苗族的信息系统,而且是苗族民族认同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并影响社会的构成。根据不同区域苗族古歌关于祖居地和迁徙历程的叙述,可以得知苗族在远古时期就是中国南方一个分布范围较大的族群,至少东起洞庭湖西部河流的下游,西到古巴蜀的南部山地,也就是长江上游中游的交界地带。历史上的苗族因不同原因,都有一个从河流的下游向上游的云贵高地迁徙的过程;尽管因迁入不同的生态环境,苗族内部差异增大,但其社会的深层结构仍有相似之处,即各族群对于死后灵魂回归祖居地及其祖先的迁徙历程十分重视,这也是各方言区各支系苗族古歌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自17世纪开始,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不断穿越中国的国界进入了东南亚国家。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苗族迁入越南主要有三四次大规模的迁徙浪潮。越南的苗族主要来自于云南、四川、贵州等省。从19世纪开始,有一部分居住在越南及中国西南边疆的苗族又零星地、渐进地迁入老挝、泰国及缅甸,也有一部分苗族在这些国家中相互迁徙。苗族迁入东南亚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及其它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贵州松桃苗族民歌是松桃苗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的流传都并不广泛,仅仅只在本县流行.它是随着苗族人民迁徙到松桃,在长期艰苦的迁徙生涯以及以后开疆拓土,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当中产生的.苗族民歌是苗族悠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血脉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活跃的细胞.本文对松桃苗族民歌进行简单的梳理,对它的种类进行分析,剖析它的音乐特点和音乐价值,与它在苗族人生活中的地位.通过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松桃苗歌”,弘扬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让大家都来重视这一不多见的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7.
在苗族化中,民主、自由现象较为突出,此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并着重探讨形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长期、频繁的迁徙和经济的落后,指出了苗族化在我国传统化现代转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改土归流以及苗族迁徙的研究卷帙浩繁,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主要散见于各种通史和其他研究资料中,缺乏对改土归流与苗族迁徙之间关系的系统论述。本文主要是从苗族迁徙、改土归流以及改土归流对苗族迁徙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改土归流对苗族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苗族“古歌”一般是指苗族社会远古时期(传疑时代)的诗体神话传说,如有关天地形成,补天撑天,铸日造月,人类起源,生产劳动,民族迁徙等神话传说.他们是苗族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也是苗族最早的原始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10.
反排木鼓舞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示方式,随着时代的不同发生着文化的变迁和意义的生产,由一种族群源流与迁徙,祖先历史与记忆的隐喻和象征,逐渐转向反排文化,这种文化的展示与表征,一是通过苗族形象,二是展示和表征贵州少数民族和苗族的文化符号,从而实现文化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被全球化浪潮吞没的危险。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最突出的代表,款式之复杂、配饰之精美、工艺之高超,在国内外各民族中都属罕见。面对全球化的威胁,苗族应以坚持民族文化个性化为宗旨,不断挖掘和保护自身优秀的服饰文化,实现其现代化转型,使其在传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的历史可上溯到上古黄帝时代,苗族文化充满了历史的烙印,其氏族文化象征在苗族今日的生活、建筑中依然清晰可见,构成一种独特的民族美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装设计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服装设计者从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广西隆林苗族的分支——偏苗的服饰,因其款式多样、色彩鲜艳而倍受关注,其基本结构、穿着方式及配饰别具一格。深入研究其形态结构、穿着方式,对服装结构学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湘西夯沙乡苗族原生态苗族服饰文化保存相对完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传承。但是,在文化交流碰撞日益剧烈的今天,湘西苗族服饰及其文化面临着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适用性和消费水平都大大降低。了解湘西苗族服饰的传承特点,研究湘西苗族服饰发展的瓶颈,以期为湘西苗族服饰在多文化竞争中突围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5.
情歌是每个民族中最具语言美感和愉悦人心的传统歌谣.由于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环境中的差异性,因而情歌在其民族语中的表达方式和语境建构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苗族情歌不仅在语言形式的表达上有丰富的韵律美,而且还蕴含苗族的传统婚俗文化于其中.透过苗族情歌的各种表述方式,从中可以看到苗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6.
具有苗族血统的沈从文,在其青少年成长和人格趋于成熟阶段,明显受到湘西苗族生活环境和苗族文化传统的多方影响.当后来的沈从文主动以文学方式反映他的故乡题材、以较理性的思维认知和评介本土文化时,湘西苗族文化作为他关照和反映的一个对象就显得十分自然.于是,沈从文通过自己的文章知识评介和文学作品建构,形成了对湘西苗族文化为主打的一种传播行为,尽管这种传播及其贡献在目的性、体系性、丰富性等方面同沈从文的整个文学世界创造与物质文化史研究成果相比较,显得不是特别突出,但对它作出必要的梳理和评价,就沈从文的研究视角而言,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讨.另外,对民族文化的一大传承前提就是传播,所以,沈从文对苗族文化的传播亦即是对苗族文化传承上的一种贡献,对于这种贡献人们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7.
苗族服饰历来是学者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对古今中外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学术文献进行梳理与钩沉,发现其研究多从服饰的主观性和整体性出发,对具体工艺缺乏深入性研究,并多集中于云贵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苗族服饰的现代应用研究对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苗族侗族的文化绚丽多姿,尤其苗族服饰更是异彩纷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比较分析广西融水、三江地区的苗族侗族服饰刺绣文化存在的趋同与存异现象,通过服装上图腾图案及其他故事场景、人物图案的比较①,探析苗族与侗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审美意识和民族性格对其刺绣文化的竞生共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巴代文化是湘西花垣及其周边一带苗族人民的集成。它包括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三十七种类的庞大内容,囊括了苗族文化的原生基因与苗族文化特质的全部内容,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神秘性、艺术性等多方面特点,是湘西苗族代表性的文化瑰宝,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门坎苗族文化在短时间内从边缘崛起到繁荣引起众多关注,本文从石门坎的历史叙述着手,探究石门坎文化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发现饱受压迫的苗族的政治诉求以及强烈的族群意识是产生这次苗族文化繁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