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有语文,然后才有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源于语文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相反。因此,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究竟是教育学生熟练掌握什么对象的课程.就必须认清先于语文课程的语文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王鹏伟:各位来自教学一线。目前你们各自关注或思考的语文教学问题是什么?从中筛选出一个,我们一起来探讨。 夏维波: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语文教育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就是24本语文书吗?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究竟具体是什么,我曾以为那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后来翻阅了一些书,也看了许多介绍这方面知识的文章,感觉还是比较糊涂  相似文献   

4.
董淑珍 《考试周刊》2014,(77):39-39
<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那么,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在语文课上究竟要学什么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归根结底是扎扎实实地学习语言文字,构建  相似文献   

5.
正十多年的课改,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上都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但"伪语文""非语文"的因子依然不时充斥着语文课堂。对此,我们不禁要叩问: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必须坚守本色,返璞求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是语文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2000年修订原教学大纲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它替代了常说的语文能力一词。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变化很多教师不适应,不知道语文素养的范围究竟有多广,它的核心又是什么,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二者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等。本文对于何谓“素养”,以及何谓“语文素养”暂不作理论上的探讨,只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联系教材对二者加以阐说。一、语文素养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相似文献   

7.
高雪玉 《学语文》2013,(4):11-12
语文课程内容依托教材("课程内容教材化"),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内容。它是具体而动态的,并不是语文课程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并不是语文教材有什么内容我们就教什么内容。如何避免这种"教内容"、"教教材"现象,我们必须从文本出发,从学情出发,对语文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做出合适的选择与定位,  相似文献   

8.
<正>某语文专业杂志今年连续几期就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有专家声言"到现在我们不知道语文是什么",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他们好像都不知道课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有人说,这里说的是语文课程,不是语文。这又非常令人遗憾,语文课程就是我们天天上课教的语文  相似文献   

9.
王夏莲 《甘肃教育》2014,(11):64-64
正语文教学究竟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语文教学究竟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这些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认为,语文课程是人文性的课程,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所以语文教学就是一种生命教育;还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能读会写,能听会说,所以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教育。凡此种种,都反应了当前大家对语文教育的关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堂好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喜爱的语文课究竟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该是摒弃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有个性的语文学习。专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客观存在,关注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人文精神,不是什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程度高低的问题。《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从提高人文素养的  相似文献   

12.
黄瑞 《今日教育》2016,(4):42-43
《今日教育》:您教了二十几年语文,也使用过很多不同的语文课本,您觉得最近十年来语文最可喜的变化是什么?张咏梅:我做语文老师有两个感受,一是幸福,二是太难了。幸福是因为借助语文我可以跟孩子们在文化与生活中实现生命的共生共融,那种可以参与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感觉实在让人迷恋。太难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折腾太多,关于语文究竟是怎样的一门课程一直未有清晰的表述,直至《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  相似文献   

13.
本次论坛备受大家关心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的阶段被再次提出,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影响作用。对此,30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教什么是目前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是语文课程性质"工具论"的主要提出者与重要论述者,他在"语文不是什么"的否定性探讨中,明确否认了知识(文化)性、文学(审美)性、思想(政治)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对语文课程性质讨论不能达成统一认识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泛语文"、"非语文"现象突出并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提高的今天,重温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科学论述,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课程,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根本性的关注点是两个:一是学习这门课程的什么知识?(即课程内容);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即课程形态)来学习这些知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什么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生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江苏教育》2017年第4期由王金涛老师策划的专题"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引发了我的思考。当下,语文课究竟怎么上?平时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教学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地讲读课文,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被异化成了在教师"牵引下"的分析讲读课文,这显然不是语文教学的本义。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意味  相似文献   

17.
"本色"解释为:天然色,原来的颜色。那"本色语文"应该理解为:语文原来的颜色。那么,语文原来的颜色究竟是什么呢?"本色语文"应是朴素的、实在的、真实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繁琐复杂的,语文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学语文》2014,(4):5-6
当前,绿色课堂是很流行的词语,语文绿色课堂更是如此。但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甚至一线语文教师对什么是语文绿色课堂闪烁其辞,不得要旨。要弄清什么是语文绿色课堂,首先就要对语文学科有个准确的定位。 一、语文是关于言语的学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即是说,语文是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9.
大凡真理都是至简至易的,谓之“大道至简”。这里说的简单决不是肤浅,而是一种厚重的凝练。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繁杂不堪,教师和学生长期处于“迷惑”的状态中,丢失了教语文、学语文的价值。语文教学不达到“至简”的程度,学生就无法“得”。一、把握课程本质至简把握不住新的语文课程本质,必然出现语文教学“散乱臃肿”现象,加上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多,犹如雾里看花,就连语文究竟是什么都迷失了。有时突出了人文关怀,却又淡化了语文,似乎新课程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关注“人文性”,故而出现了竭力回避其“工具性”。于是,语文课出现了少有的空泛,一…  相似文献   

20.
"本色"解释为:天然色,原来的颜色.那"本色语文"应该理解为:语文原来的颜色.那么,语文原来的颜色究竟是什么呢?"本色语文"应是朴素的、实在的、真实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繁琐复杂的,语文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