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听教师抱怨最难上的就是复习课。每年到中考复习阶段,学生死气沉沉,提不起精神,沉闷的课堂、疲惫的学生、低下的效率和教师想达成的美好愿望形成鲜明对比。这该如何破解呢?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要让学生在"好吃"中学习有"营养"的数学。思想品德复习课亦是如此,"好吃"就是把"有营养"的教学烹调成适合学生口味,让他们喜欢、爱上。莫怪学生不愿意学,是教师还不曾给他们提供"好  相似文献   

2.
高三语文课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语文课堂上常常显得格外沉闷。怎样把高三语文的专题复习课上出情趣,让课堂充满生机?笔者根据任教高三的经历,试从几个方面作一总结。复习课需要教师激励恰当地引用名言会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从主观意识上对复习课产生兴趣。复习伊始,我就引用郭敬明的"高三,是坐在地狱,仰望天堂"  相似文献   

3.
李英 《成才之路》2014,(4):58-58
闻一多《死水》中那一湾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绝望的死水,让我们不寒而栗。我们感受不到它生命内在的动感节奏,这一不具流动性的生命体无法使我们内心激昂澎湃,受到感染。对于音乐课堂来说也是如此,动感和流动性是它的灵魂,没有这灵魂的鼓荡,音乐课堂不会泛起涟漪,不会以它灵动的生命力感染我们。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实现动感课堂的建立,还原音乐流动之魂。  相似文献   

4.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高三的语文课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后,不少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常常显得格外沉闷。这种现象是值得深思的。专题复习阶段学生每天面对的是一系列干巴巴的考点,要做的是一道道枯燥的习题,阅读的是一篇篇有时让人硬着头皮方能读完的文章。如此单调的内容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复习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虽然不像数学新授课那样充满新鲜感,也不像习题课那样具有成就感,但是却具有独特的意义。高中数学教师通常会发出这种感慨:"高中数学复习课真难上!"高中数学复习课需要教师谨遵学习规律,在回顾某一阶段知识的基础上将一定时期内的较为分散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其中的关系和变化。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数学复习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进行讲解,而新课改下理念下的复习课则是要让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探索总结,让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的沉闷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安安静静"的观众,他们缺乏一种积极参与的激情。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大多呈现为集体的回答,而这种问题通常是无法呈现学生的个性思考的,所以,渐渐地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呆滞,课堂的气氛也越来越沉闷,如同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相似文献   

8.
王刚 《教书育人》2008,(5):36-37
沉闷、压抑的地理课堂如一潭,死水,会令学生开小差、打瞌睡,反应冷淡。这与教师缺乏激情有关。一者,教师缺少情调、激情,课堂语言枯燥,教法单一,学生当然会昏昏欲睡;再者,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三者,学生迫于升学压力,起早贪黑,课堂上自然没有了激情,提不起精神。如何让学生激情四射,  相似文献   

9.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堂上越来越不愿意回答问题。特别是进入高三,日复一日的复习、做题,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长期的讲授和分析使学生的话语权利备受漠视,课堂尤其显得沉闷乏味,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高三的复习课上也能动起来、活跃起来?我以为,新课程标准中对话理论的提出是针对现实、改造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平时的好课评比也大多是新授课,很少有人关注到复习课,所以复习课中可借鉴的经验少而又少.很多复习课等同于习题课,复习成了重复或者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等,对于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势必沉闷,课堂没有生命力,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把复习课上得像新授课一样有声有色,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焕发生命的活力,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是很多一线工作的教师一直探讨的课题.下面就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复习课为例,来探讨一下怎么上精彩一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是知识的乐园,学生在里面自由地遨游.课堂上老师是放松的,像经典的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学生是轻松的,可以笑、可以闹、可以激昂、可以愤怒,甚至可以游戏、可以比赛.营造这样如此的快乐、活泼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闻一多先生在诗歌<死水>中写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课堂如成了死水,在我看来那是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不经过激碰,思维何以活跃?没有思维的课堂,老师的价值在哪里?上课的意义又在哪里?何不让思维舞起来,让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一直处于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育阶段,课堂上教师空讲道理,指出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一味地识记,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气氛沉闷,思想品德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复习课多是以教师主讲、学生练的形式来完成复习任务,但效果甚微,教师疲惫,学生沉闷.以一节"概率初步"复习课的两重改进教学设计为例,阐述通过激活学生复习热情,合理设计教学流程,用问题串联结知识点来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达到复习课堂高效、学生学习快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初三中年级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升学情况,甚至前途问题,而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初三"虽然比不上"高三"让学生"谈之色变",但就其教学过程来说也是相当沉闷及紧张的。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初三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善学生获取知识的环境,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快乐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化学复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以及趣味性,让化学教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重复,单调乏味的计算,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快乐地吸收知识。  相似文献   

16.
<正>高三是高中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从传统的高三教学理念上看,高三课程应该是"复习为主,练习为辅"的回顾课程,既不需要"花式各异"的教学方式,也不需要进行更庞大、繁杂的"高考外"知识信息学习。尤其是语文的高三课堂,充斥着无止尽咀嚼"老旧知识"以及各类"高分作文"规范格式的无味气氛,沉闷且低效。要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最初的教学目的,并通过"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九年级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通过打造有效复习课堂,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实现中考梦想。但每每提及复习课,不少教师总会感叹:"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才能让复习课唱响"好声音"?我一直在学习、尝试与反思。在我看来,复习课不是对新课的简单复制,也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堆砌,亦不是对习题的简单练习。我们可以尝试让"好声音"唱响复习课堂,让学生远离机械、重复的被动接受状态,借以激发复习热情,提升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高三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平静得不会泛起丝毫波澜。而爱开玩笑的上帝却偏偏在我的这滩死水中投入一条活泼灵动的小鱼,激起了阵阵涟漪,让这滩死水在这本应该平静的一年里充满生机。——题记  相似文献   

19.
陆丹 《小学教学研究》2014,(1):20-20,22
在传统的数学复习课中,由于课堂内容大多数都为学生学过的知识,且以习题讲解、习题操练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复习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沉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课堂没有太大的活力和生机,犹如死水一潭,有些学生甚至感觉到在数学课堂上就像睡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笼罩在课堂上。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作出改变,用"绿色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来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爆发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