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无形的组织”,有较高的整体性、融洽性和功效性。从性质上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后进型。积极型,可以借用和保护;中间型的,能够引导和争取;后进型的,就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这也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后进型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共同的爱好,一致的态度,自然结伙,有消极和破坏行为的非正式群体,便是后进型的非正式群体。这些群体成员已经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品德。他们有的在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后结伙出走,有的课外时间一伙无休止地玩,影响了学习和休息,有的通  相似文献   

2.
李宏祥 《江西教育》2002,(17):27-27
在高校从事学生工作,观察学生的日常活动,发现除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外,他们中还存在着众多的自发群体,即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指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有自己的规范和领袖,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情感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在很多情形下,非正式群体更能满足人们的社交欲、归属感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因而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一般可分积极、无害、消极、破坏四种类型。对积极型的应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对无害的应多加以引导;对消极型的应加强教育,积极疏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状况及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校学生中,由于相对集中的校园时空、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社会情感的高度发展,存在着众多的非正式群体。它们大致分为兴趣型、情感型和利益型,有积极、消极两种。因此,要针对特点、寓教于乐;有的放矢、消除障碍;合理利用、加强自治;积极改造、规范行为,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作用,使学生工作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社会、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活跃在社会大环境中,有其独特的社会功能。如果从作用上分,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1.积极型。这类非正式群体约占整个总数的 25%。由于这类非正式群体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学校学习的尖子,各种活动的骨干,他们思想进步、上进心强,对学习、活动认真负责。因此,组织非正式群体主要是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文体、科技等活动,以弥补正式团体的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研究的是班级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成因、非正式群体与班级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等,接着重点分析找出更有效管理非正式群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一、强化对非正式群体管理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的对策。(1)热情接纳各积极非正式群体;(2)耐心改造积极非正式群体的办法:①降低难度,放大优点;②转移兴趣,长善救失;③要做好非正式群体的领袖工作。(3)断然消除各种破坏性非正式群体: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实施积极的情感体验,实行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榆娇 《教师》2022,(6):9-11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中职学校中客观存在的内在力量,对校风的形成、班风的营造、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及个人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正确的态度认识和引导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采用客观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探讨"非正式群体"的正确管理策略.文章作者希望通过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承认和...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振伟  朱永 《江苏教育》2022,(79):59-62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与班委会、团支部等正式群体相对而言的,它是在学校教育语境中,初中生相互交往的一种普遍存在形式。教师应通过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现象的研究,弄清其形成原因、群体特质以及对班集体建设的各种影响,深化对该群体的科学认识,积极探寻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群体,也叫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官方规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人们在交往中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要,在自发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形成的一种不定型的网络、同盟.如,一个单位内的小团伙、小圈子,社会上的校友、乡谊、战友、亲友等聚合的网络.非正式群体不是非法组织,任何组织内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种群体.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正式群体的发展趋势,它与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是探索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视角.一、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群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非正式群体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从其形成的心理原因上分类有利益型、情感型、爱好型、信仰型和亲缘型等.利益型,这是人们出于利益上的联系、利害上的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阶段企业非正式群体作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霍桑试验发现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及其对工作绩效的重要影响后,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成为了现代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处于急剧变动时期,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以此为背景探讨我国企业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认为非正式群体在我国当前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基本作用是积极的,并且能对改革事业产生推动和保护的作用,但也存在消极甚至破坏的可能,因而对非正式群体必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和管理,以达以消除破坏、转变消极、鼓励积极的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图书馆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点,提出了正确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积极发挥正式群体的主导作用,使非正式群体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析教师非正式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正式群体是群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由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个体的集合。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引导得当,会对学校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放任自流不能有效控制,则会对学校正常的工作及教育教学管理起到消极阻碍甚至破坏作用。因此,对教师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区别类型、区别对待,利用非正式群体进行人性化管理;利用共同目标将非正式群体纳入学校管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协调发展,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论对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是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的前提;正确认识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及其影响,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重视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开展互帮互学,是做好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生中,除了属于正式的学生组织(即正式群体)之外,还有可能自发组成友伴群体。国外一般称为非正式组织,我国有的叫“无形”组织,有的叫小团体友伴群体(以下称小团体),即非正式群体。根据其倾向性,可分为亲集体、偏离集体及反集体等友伴群体;依据其思想情况,可分为先进型、中间型及后进型;从其作用看,又可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及破坏型等。  相似文献   

15.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告诉人们,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化解其消极作用将会促进正式群体的发展。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通过加强教育,开启民智,逐渐消除非正式群体产生的社会基础;通过完善监督,强化管理,努力破除非正式群体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消极影响;通过开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非正式群体普遍存在于高校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对高校教育管理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文章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况、形成原因、类型、内部模式、目标方向等方面状况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体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广泛地存在,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熟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自发性、多样性。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要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必须区别对待,即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要加强引导教育,又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班主任要提高非正式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淡化非正式群体的本位思想,加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沟通 ,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互帮互学,逐步树立起勤奋、求实、进取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很有必要.探讨用组织传播方式干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可行性,应先探明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及组织的关系,组织传播的作用对象以及如何把握传播方式的正式程度.其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下行传播、平行传播与上行传播三种组织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班级非正式群体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对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对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影响;否则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本文主要谈论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作用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心理学中群体动力理论,分析了科研活动中非正式群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状况,探讨了非正式科研群体的行为规律以及非正式群体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非正式科研群体进行引导与管理的措施,发挥非正式科研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