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休止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从功能、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对人们过去生活的一种记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恰当营造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历史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并实现以史为鉴的历史功能。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过往的历史情境之中,并在"那个"情境中了解、观察、体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怎样"以史为鉴",怎样"神入"历史,怎样达成目标,注意哪些事项,不能不为广大教师所注重。下面,笔者就如何"神入"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18):141-142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同样的,我们忘记了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背叛",历史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有其深刻的重要性,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从这句话看来,历史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我们要学习历史,铭记历史。作为中学生,正是接触历史的初步时期,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使其对于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可以更主动地开展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学习历史的社会功能在于以史为鉴、启发智慧、面向未来,即不能沉缅于过去,而要构筑历史通向现实、通向未来的渠道,使人能够透析人生,洞悉社会.这也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竭力倡导的"读史使人明智"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许多历史事件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教师应该注重对初中历史的学习。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不管是开国帝王还是官僚士大夫,一般都很重视史学的借鉴作用。这是因为,尽管历史作为逝去的现实已经凝固不变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是不断深化的;尽管历史的内容是过去的,但目标却指向现在与未来。历史不能割断,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除了承载着让学生了解过去,以史为鉴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知错能改,培养学生顾全大局意识,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等优良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9.
历史虽然讲述的是人类发展的过去,但历史又是与现实无休止的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通过借鉴历史的经验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和超越自我.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科学地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历史可以让人理解、认识过去,同时也可为未来的事物演变作参考依据。"以史为鉴"是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之一,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首先介绍了历史的概念以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我国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历史观是研究历史的大视角,是全景式,立体式洞察微观与宏观,连接过去、现实和未来的唯物史观.坚持以大历史观研究五四精神,必须从宏大的历史题裁与巨大的历史长河中把握五四精神的重大意义、远大影响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大势.要以"四个研究"为主要内容,以"四个历史"为研究背景,以"四个讲清楚"为根本要求.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不仅可以使人洞察过去将来,还能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世界观、人生挂和价值观。感悟历史,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对我们解决现实中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初中历史教学重在树立学生的历史观,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洞察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是一门丰富多彩且终生受用的学科,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需要"以史为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但长期以来,历史课却一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产生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1)经济社会功利性的影响;(2)"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误导;(3)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承担着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符合该课程的教材体系,可以强化历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利用历史人物成长的背景及活动的轨迹拓展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中学历史教育有助于人的成长和可持续成长 历史是昨天的事,但与今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恰恰是认识过去.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具有多方而的社会功能,包含着极富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经验与教训,不但有助于今天的现实,还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行动.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替.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融入了比例不小的历史教育。该如何带领学生"穿越"历史,回到历史现场,体验历史的真实呢?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尝试着运用实践体验、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对接现实等生活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历程,深化历史理解,品味历史内涵,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成功对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回归生活,生成生活智慧,使历史学习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革命先辈李大钊曾经说过:“无限的过去,都归结到现在。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指出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脉相承的,不能贸然割断。任何发展阶段都必须以史为鉴。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记者任鹏杰与台湾的历史学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是史学的重要功能,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很少观照史学"以史为鉴"的功能,导致课堂没有"灵魂"。本文以人教版《辛亥革命》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让历史真正成为"一面镜子"。一、寻觅:挖掘辛亥革命的史学价值寻觅"镜子",需要厘清线索。人教版《辛亥革命》一课共三目:武装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如果按照文本的顺序,则是革命的过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介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建设和平与友好的东亚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本叙述以中、日、韩三国为中心的东亚历史的书,是一本开辟未来的教科书。由于发生了侵略与战争,由于对人权的压抑,使19-20世纪东亚的历史充满了创伤。当然,东亚的过去也并不是一片漆黑。东亚有悠久的友好交流的传统,出现过许多为了光明的未来而跨越国境努力的人们。我们应当继承过去时代的积极面,而彻底反省以前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由改革开放的剧变动荡到稳定发展的阶段,习惯了计划经济和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文人们在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在市场经济和中央集权的辩证关系中经历着茫然、失落、焦虑和重新定位的历练.这一时期出现的家族小说热不能不说是这种心态的反映.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为主线、以个性化的视角为叙述平台的家族小说既回避了正史的严肃又迎合了"寻根"和"以史为鉴"的民族心态,是这一历史时期值得关注的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