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与"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故而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然而,不知何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成为调和上述两种对立观点的新提法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成为人们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的一大标志。虽然关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争议始终存在,但这一理念对于正确地揭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都  相似文献   

2.
自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逐步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即"以教师为课堂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现代模式,其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重心不再过于放在"教",而是把"学"摆在课堂的主要位置,"学"成为了课堂的中心和最终目的,课堂教授的一切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本文将通过说明现阶段小学英语课堂存在问题,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一些方法进行简要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观念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反映课堂教与学本质特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课堂教学观念的演绎过程可概括为四个阶段:以教代学,以教带学,以教促学,变教为学。其中,近年兴起的"变教为学"观念颠覆了前喻文化的"过去时",转而面向后喻文化的"未来时",它以个人主体为逻辑起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力和表达力。"变教为学"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引领着未来课堂教学观念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笔者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一、在教学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只有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才能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仅仅被看成是教育的对象,长期以来难以引起重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努力改正.笔者以为,从当代教育学理论来看,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过程,教最后转化为学,而"学"对"教"的反馈,正是为了使"教"更好的服务于"学".正如一位教育家指出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是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因此,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新的课程目标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扮演"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  相似文献   

7.
张保根 《河南教育》2007,(7):116-116
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趋向于"学"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应试教育以考试为目的,所以一些教师急功近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则是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正确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展趋向学生的"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主体是相对于以教师为主体而言的.交际法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应是主动的,因此,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应被视为积极的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在学的基础上研究教的问题,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本文探讨了大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也就是说,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树立起"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把学生中存在的"要我学"的思想变为"我要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生成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成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主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析,得出生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主体是统一的、内容是不确定性的、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成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对生成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主体、内容和形式进行探析,得出生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主体是统一的、内容是不确定性的、形式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12.
<正> 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对教学目标阐述的角度及落脚点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来的,规定的是教什么、如何教,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现在新的课程目标直接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直接指向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关注的焦点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得如何。这就要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只是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中实行的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学习方式,即"以教定学"。这种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学"是"教"的目的,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和"会学",这就是"为学而教"。正是为了实现这样理想的课堂而构建"学导课堂"。如何构建"学导课堂"?笔者从"学导课堂"的理解到"学导课堂"应该做到让学于生、还学于生,以及"学导课堂"中如何去"导"等方面谈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到底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热点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派"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教师在"教"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过分强调一方,而偏废另一方.  相似文献   

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正式进入乘法学习的发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感知乘法的由来,经历乘法的发现过程,探寻乘法的意义,真正实现变教为学。  相似文献   

16.
孙建新 《考试周刊》2013,(63):184-185
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函数的单调性"的第一课时聚集了数学教学的诸多矛盾,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对每个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挑战.基于"为教学设计学习"理念的教学设计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注重知识的传递过程和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而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意义建构.基于"为学习设计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则着眼于学生的学,注重让学生经历函数单调性概念由图象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描述的进化过程,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体验函数单调性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异步教学理论是由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立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为现代教学提供理论指导的教学新理论。它适应了当今世界对教育和人才激烈竞争的需要,摒弃“满堂灌“、“一刀切“、“注入式“的同步教学弊端,本着“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异步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实事求是。一、学情理论是异步教学理论创立的基础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要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实现成功的“教”,就必须从学生…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了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以“教为指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一、“导”“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在教学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如何“导”,关系到学生怎样“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意识暴露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其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一.对教学中成功之处的反思李炳亭在课改答问时说:课改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是少讲多学,实质上是改变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新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所以说还是教育教学思想的问题。在"六模块"中我觉得自己可以说是改变了"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样的一个弊病。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