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永婷 《今日教育》2023,(10):42-43
<正>随着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进入普通小学就读,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障碍、多动症、自闭症等特殊学生。这些学生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然而,相较于城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农村小学随班就读特殊学生(以下简称“随班就读生”)面临的困境有所不同,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容易出现问题。重庆市永川区万寿小学从加强心理疏导和辅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促进积极情感体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多元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弱智儿童的随班就读,其实就是有意识地让这些特殊儿童在普通学生中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然而,如果不注意因"残"施教的话,那随班就读就会沦为随班混读.笔者认为随班就读的教学要注意弱智儿童的个性差异,实行因"特"施教.  相似文献   

3.
一、资源教室:融合教育的必由之路(一)随班就读的问题与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班就读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师的不够关注,同学的歧视等,常常使"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就坐",特殊学生缺失了应有的补偿性教育和潜能开发教育。如何让特殊学生不是形式上的"随班",而是实质上的"就读",这是资源教室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如学习障碍、感统失调或发育迟缓的学生,他们不在特殊班学习,也不属随班就读学生,但确实有特殊的教育需求,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也成为当代普通教育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薛竹 《学周刊C版》2020,(12):176-177
由于经济水平、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当地的教育的专业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班就读学生还没有受到更良好的特殊的教育。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本文从随班就读学生的现状分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积极乐观心态,随班就读学生,要让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总结出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管理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是指我国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特殊教育已经从原来单纯注重智力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转向全面促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随班就读子女安置的主要途径。我国从90年代开始推行随班就读,随班就读子女入学率明显提高,在确保学生受教育权方面,已取得很大成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如何促进随班就读学生融入学校生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对于随班就读的学生入学后得到哪些支持,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如何让他们能够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融入校园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渗透式课堂提高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同伴接纳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现象更为普及,弱智儿童已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注意以及关心。如何使这些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我认为,教师应用爱心去认识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为这些学生树立信心,注重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生,会有低度智障生。他们面对很大的学习困难,能日复一日地安静地坐着,先天因素让他们随班就读的校园生活不同寻常。教师是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要有爱心,要帮助、照顾班上的智障学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并不领情,似乎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生活。要让这些智障学生和谐地融入整个班集体,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关爱每一个,特别关爱这一个"是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理念。本文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为阵地,探究农村小学随班就读学生进入普通班学习的问题。我们以"多关注、有爱心"为策略,同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力求提升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四个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由于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且比较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导致他们对算理算法的理解比较困难,运算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随班就读智障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运算法则正确地进  相似文献   

12.
随班就读学生普遍存在着课堂问题行为,这些行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经实践,随班就读教师可着力从开展全面的学情分析、创建融合的教学环境、选取适用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入手调整教学策略,改善随班就读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提升其课堂学习效果,在实现随班就读学生完满生涯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我国随班就读工作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盛光前  杨汀  马爽 《宁夏教育》2023,(10):41-42
随班就读教学模式有助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促进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随班就读教学策略,旨在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环境,从而让特殊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成长,以此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梅花 《中国教师》2012,(14):69-71
<正>"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他们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大陆吸纳现代"融合教育"理念而开展的一种特殊教育办学形式。"随班就读"儿童包括智力低下儿童、残疾儿童和一些特殊心理表现的儿童。据研究表明,同伴关系对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适应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1]所以,为了避免他们产生自卑感,并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让他们能较好地融合到集  相似文献   

15.
随班就读已成为我国普通学校安置特殊学生的常见形式,它让大多数轻度障碍儿童能与正常儿童一起享受平等的教育。但是,毕竟这些学生受生理条件所限,让他们完全和普通学生一样也是不现实的。怎样让随班就读生在普通班里接受特殊的教育,而且又不让他们感觉自己特殊呢?经过一定的教育实践与分析,我初步摸索出了这样一些做法。给予一样的信任和尊重那天,三年级(2)班班主任外出学习,这个班的自习课  相似文献   

16.
绿色,象征着生命,象征着活力,象征着勃勃生机。营造随班就读绿色环境,就是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儿童的生命发展需要,建立使其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全方位地为他们创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随班就读条件,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广泛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教学质量,必须对特殊儿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培养随班就读的师资队伍,加强随班就读的管理,努力探索形成有效的随班就读管理模式,对随班就读要拨出专项的教育资金,解决教育资金的短缺问题,有效发挥特殊儿童的内在潜能,增长他们的知识,使他们掌握有用的生存技能,使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发挥一份光和热,做一个有益于对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学生在学校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参与班级学习活动,接受教育教学,让他们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班就读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得到了相应的运用,并且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形式,满足了随班就读学生的客观要求,使得他们的学习特征得到了体现,特殊需求得到了解决。小学班主任应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有效的随班就读工作,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育行政部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开展相关的活动,建设可以包容特殊学生的无障碍教育环境,真正推动随班就读工作的进行,使得特殊孩童可以和正常儿童一同享受小学时光。因此,在本文中我们针对当前班主任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论述,并且提出相关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公平化的大背景下,特殊学生可以随班就读。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特殊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如何促进这类特殊学生深度学习,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这是一个摆在所有教育者面前的难题。阿斯伯格综合征学生是特殊学生的一种。此类学生大多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但日常行为古怪,易受到排挤和歧视,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是他们融入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此类随班就读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结合一名学生的实例,通过“耐心陪伴,因势利导,宽严相济”等方法寻求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以期提高其体育课的参与程度,使其逐步融入班集体,并能自信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