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让学校里的人过得有快乐感。这话说来虽简单,却意味深长。教师和学生每天在学校度过的时间差不多占了他们整个生活的一半。如果在学校过得快乐,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幸福的;如果在学校过得不快乐,他们的整个生活就是不幸的。为此,在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考试拿高分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我们学校的学生和老师过得幸福。其实,这两个目标是相关的,甚至相互包含:学生考试拿高分了,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幸福,否则他们不可能快乐;学生和老师幸福了,学生考试拿高分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否则他们也不太可能有好的学…  相似文献   

2.
个体成人不仅系于知识的生长与思想的萌发,更离不开个体切实的行动。学校公共生活建构,需要切实地引导个体参与实际的公共生活。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公共参与,激活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锻炼公共实践能力,唤起他们对公共事物的关照,促进他们对公共价值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生命境界,乃是开启学校公共生活、展开学校公民教育的根本着眼点之所在。学校生动开展的各种活动,可谓学校公共生活建构的基本形式。学校公共活动既是实践学校公共生活理想的场域,同时也为学校公共生活价值的创生与扩展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全寄宿制学生长时间离开家庭,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必要,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他们的理财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要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的行为习惯,总之,全寄宿的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挑战,我们要帮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关健明 《语文天地》2012,(23):55-56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第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学校生活对  相似文献   

5.
特殊学生寄宿,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培养特殊学生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特殊学生为对象,阐述了智障生、肢残生、自闭生等在学校寄宿生活中的思想特点,并围绕学生寄宿生活,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适应困难学生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或者是学习适应困难(如厌学、逃学、学业不良).或者是社会性行为适应困难(如捣乱、攻击、退缩、损人等)的学生.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准备、能否帮助这类学生走出困境.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因而它不能不成为今天学校所高度关注的问题.适应困难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点是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上进心微弱.因此.消除他们的自卑、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上进.让他们挺起胸膛走路.就成了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取得进步的关键.难怪许多学校开展的各种旨在帮助适应困难学生的教育实验都紧紧抓住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积极性的激励作为突破口,例如“快乐教育”、“希望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7.
培智学校的教育是面向广大社会的,帮助那些智力落后的学生能够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所以对于培智学校而言,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更为重要,讲课内容更应该紧贴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语文课程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所以对于智力落后的学生而言,语文课程也是他们融入社会、终身发展的基础。过去,很多培智学校和正常学校一样,以传授知识为主,运用相同的教材,强调学科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生活的运用能力,忽视了提高学生生活能力。所以,现在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差异性教学,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解决学生本质性问题。帮助智障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学生作文的个别辅导要从内容着手,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生活,一旦发现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就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指导他们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可以捕捉三方面素材进行个别辅导。一、捕捉学校生活素材进行个别辅导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捕捉能反映学生个性特点、表达他们真情实感的作文材料。如我班一位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跳楼梯,不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寄宿制小学的考察,发现学生在寄宿学校生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探寻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生活指导的有效措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制的学校生活,帮助他们在各方面都得到健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他们成长最为重要的一个地方,但是学校绝对不是高墙围成的一方四角的天空,不是隔离于生活的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架起一座走向生活的桥,让他们最终能成功地融入社会生活。在这当中,教材的作用不可小视,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来“架桥”,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校外寄宿生是指那些与学校距离比较远,不能实现走读,但是学校又不具备住宿条件而需要在校外寄宿的学生。这些学生离开家,又不能完全纳入学校的管理中,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比普通学生要多,更应该得到关注和帮助。而要让校外寄宿生适应寄宿生活,并能处理好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能独自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娇 《考试周刊》2011,(29):208-209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生活老师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但他们的工作现状却令人担忧,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活老师的困难处境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魏宏福 《学周刊C版》2014,(10):205-205
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班主任的作用尤为突出。实行寄宿制后学生和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多,学生时时关注着教师,教师的言行就更显得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谈谈自己的意见,以求教于方家。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由于农村寄宿式学校的学生远离亲人,作为班主任要体贴和关心学生,要善于接近学生,多与学生亲切交谈,在交流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到班主任是个容易接近、随和的班主任,并且在谈话中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和经济困难带来的负面影响,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知道班主任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一中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不强,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中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较少接触社会,所以当他们离开家庭和学校之后,认识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显得很差。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家庭的固定的精神生活环境和物质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了一种固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会告别学校生活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快速、良好地适应于全新的工作生活就成为了他们要学习的另一类知识。为了使学生实现从学校生活到工作生活的顺利过渡,就需要对工作生活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了解。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对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给出了各自的理解,揭示了工作生活具有文化特征、情境特征和个体特征,从而使我们对工作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为我们如何在学校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带来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学生作文“假、大、空、废”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层体验和切身感受。由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生活被死死的限制在学校与家庭这个狭窄的圈子里,这种机械、刻板、枯燥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感受社会、感受生活的许多机会。尤其是高中生,有些学校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成天泡在题海中,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再加上不少学生因学业不理想而产生了压力,甚至焦虑,他们哪还有心思去思考生活,感受生活。更为遗憾的是,不少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以质量求生存”,竟取消了正常的社区活动,取消了有着重要意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作文走进生活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作文教育需要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带着他们走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给他们观察感悟生活这把钥匙,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流自己的泪,唱自己的歌,让自己的生活有生机,吾手写吾心(黄遵宪),这样学生作文必定有感而发,必定真切动人,生活在作文中大放光芒。  相似文献   

18.
在校学生权利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学校能不能健康成长,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人身安全权利。人身安全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必须以制度的方式保证学生在校园之内拥有人身自由,他们作为生活主体能够没有恐惧地参与学校所安排的学习、生活等活动和自己安排的学习、生活、交流,交往等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学生必须拥有拒绝学校和老师安排他们参与一些违背学生本人意愿的活动的权利.也就是说.学生有权按照学校的制度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学校和老师不应该随心所欲、心血来潮地安排学生从事日常学习和生活之外的活动。可是.显然学生的权利普遍没有得到充分尊重。一些学校出台的管理措施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侵犯学生包括人身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河北省某中专学校投资30万元建设监视系统.在37个教学班、楼道、校门口都安装了监视器。学校官员每天坐在观测室里.随时把镜头切换到任意一个地方,检查教师的教学,学生  相似文献   

19.
右玉县注重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校的学生生活服务水平。他们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队伍建设。针对本县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的特点,1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有低年级学生的还安排有一定数量的保育员。同时,各学校还设立了专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招聘了食堂炊事员。二是注重设施配套。  相似文献   

20.
<正>对学生们来说,学校和家庭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世界,而学校作为学生们日常交往活动最多的地方,教师作为他们活动的指导者,给他们的生活撑起了大半边天。要怎样使这半边天晴朗无云、明媚和煦呢?那就是用师爱去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