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核心亮点:层次清楚思辨深刻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水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顺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同样地,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  相似文献   

2.
<正>观点游移、论证松散作文示例及诊断"文如其人"总有其理◎浙江一考生寻求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是否一致的道理,正如寻求一个人行为做事及其行事风格是否与其本人有一致性的问题一样,是人与其反映的问题。我认为大部分情况下作品格调与作者人品应是一致的,会有背离的现象,那也应该是少数或是极少数。  相似文献   

3.
潘岳因"人品"与"文品"的悬殊遭到后世严厉的批判。然而,从潘岳的《悼亡诗》可以看出其情感的真实流露,他的《闲居赋》也并非当时评价的那样"高清千古",他后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他人格的沉沦。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再次证明了潘岳的"人品"与"文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古典文学阅读中因作者因素而造成的"文品不如人品"、"人品不如文品"以及作品语言与作者本人的性别差异等三种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读者在阅读时不能局限于常规的"文如其人"式解读,面要全面的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诸多因素,这样才能对作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卷,共批阅了3000多份作文卷,感触颇多。现在不揣浅陋,写下来,希望对考生备考明年的高考有所裨益。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没有"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考生可以就这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展开议论即可,或者把两者综合起来。比去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正>核心亮点:思想深刻议论透彻言为心声◎浙江一考生古语有云:"言为心声。"我以为此言得之。一部作品不仅能反映作者的性情,更是对其人品的投射。回顾漫漫历史长河,从《荷马史诗》到《红楼梦》,从《史记》到《忏悔录》,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作者忍受了巨大的艰难困苦,只身潜入生命的深处后潜心创作的。时间无法蒸发掉其血肉的气息,因而经典不  相似文献   

7.
<正>核心亮点:结构清晰,逐层推进。得分60分。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但,总有例外。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音乐课堂中,当我们在给学生赏析一部音乐作品时,都会交代作品背景,分析其中的音乐要素,以至于有时候都忍不住自问:我要不要交代一下作品背景?我分析音乐要素是为了什么?的确,很多时候交代作品背景和分析音乐要素似乎成了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目的。本文将通过笔者亲身观摩的一些鉴赏课案例来谈谈作品背景之"妙用",音乐要素之"巧析",避免作品赏析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9.
阅读音乐     
正我想对你说:阅读音乐应该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习惯。音乐总是愉悦我们的耳朵,很多人觉得音乐就是用来听的。其实,在"读万卷书"里,音乐同样让我们的目光闪现激动、妩媚和惊讶。这里的"书"与"阅读",我们的理解还尽可以宽泛些。就像我们今天对"文本"的理解。它可以不再仅仅是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文本,也涵盖了影音画之类的视觉、听觉作品,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作品形式。有这样的时候:到了一个地方,突然  相似文献   

10.
<正>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任教,转眼第五年了。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一首先说说清华的学生。夫子曰:后生可畏。清华的后生尤可畏。来清华前,我是东南大学还算著名的教授,得  相似文献   

11.
一品文意: 师:请同学们选出一个课堂"热词",并说明理由. 生:"背"字,课文中多次出现它. 师:课文中有两个"背"字,名词的"背"和动词的"背",词性不同,读音有异,你选哪一个呢? 生:我选的是动词的"背",文章多次写到了"背".作品中的我提及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还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些句子为"背"母亲做了铺垫.然后有下文"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背"字把全文情节紧串一起.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形象     
<正>人们常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既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教师职责与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仪表心境、人品学识、精神态度、情感胸怀事关教育对象的成败和教育事业的兴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  相似文献   

13.
列位看官,不要误解,此处的"中层"不是某一个单位的中层领导,而是指"中产阶层";"下流"也非我们中文字典里所讲人品的"卑鄙龌龊",而是"向下流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秦雄 《教学随笔》2013,(Z2):76-80
<正>"自我个性"类作文要求考生以自我为写作内容,写出自己独特个性。2011年涉及"自我个性"的中考作文有:江苏南充市"我和别人不一样",湖南岳阳市"我也有一套",湖南常德市"假如我是老师",山东滨州市"我的天空",四川遂宁市"反省",安徽合肥市"在我们这个年龄",  相似文献   

15.
圣贤的交友标准 关于交朋友,先贤们都很有话说.荀子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他们都在强调,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品.当然,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大概还得是孔老夫子,毕竟《论语》开篇便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6.
学习仿写     
李郁  段厚永 《新作文》2021,(1):42-47
课堂回放 一、仿写知多少 师:同学们好,本单元我们写作训练的重点是"仿写".我们都知道,学习书法绕不开"临摹",其实写作也一样.写作的起点应该是仿写,你们平时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借鉴过一些作品? 生:有的,我每次写作文前都会翻一些杂志,看看有没有好的句子可以借鉴和模仿.师:看来你比较关注语言的模仿,难怪你每次作文中总会有几...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亮点:观点新颖独特,议论理性深刻。得分60分。古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他品性高低。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  相似文献   

18.
妈妈和房客     
<正>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过来,还有我的书。"他顺顺当当地住进了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我爸  相似文献   

19.
强迫完美     
正张妮1991年出生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角牙的"宿命"》Q:你的毕业设计作品主题是什么?A:以大自然的动物头像雕塑作为设计主题。Q:为什么会想到在衣服上设计出立体的动物头元素?A:我们学院这次开题的主题要求是"绿色环保可持续",近两年动物元素比较流行,我个人又比较喜欢动物。但秀场上,大  相似文献   

20.
正都说高考阅卷就是走马观花——快。但快不等于没有原则,快也不等于视若无物。如果有"花",还是会被发现的。问题是我们的考场作文是不是一朵"花"。所以,考生只有文中有"花",并主动送到阅卷老师的眼皮底下,作文才能获得发展等级的分数。下面笔者就说说什么样的考场作文才具有"花"的视觉效果吧。有心栽"花"花满园一、接地气才有底气莫言获奖时,这样回答记者:我的作品依靠的是故乡的民间故事,民间艺术伴我成长,影响与决定了我的风格,是童年的生活经历给了我创作的源泉。莫言的感谢都给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