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它的定位与大的教育环境、社会的教育观念、教育系统对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找准自己的位置,适时点播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深刻、多维。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
加强教师合作是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合作当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书面报告、指导实践为合作过程,以例行合作、主题合作、科研合作为形式。因此,教师合作是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方案而展开的双边或多边活动,通过教师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充满朝气的基础教育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应,教师也务必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旅途中,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4.
杨军 《河南教育》2005,(9):22-22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它的定位与大的教育环境、社会的教育观念、教育系统对于教学的评价标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时代感,跟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因此,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在教学策略上大胆创新和实践,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核心。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找准自己的位置,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深刻、多维。下面,我从六个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一、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听课到与师生访谈,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程理念正一步一步地融入到教学中,但在高兴之余也发现:在实施新课程时,由于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而产生矫枉过正的现象,严重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效果。要顺利实施新课程就必须解决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一、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过去基础教育的确定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有: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标准。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活动,使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独  相似文献   

6.
丰瑞江 《贵州教育》2014,(21):45-46
正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的解释者,课程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综观古今中外课程改革发展的历史,教师的参与直接影响了新课程的推行,因此教师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课程改革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可能回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这个问题。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的观念来理解和实施新课程,必须进行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而更好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学校领域的“革命”,它将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审视与这场“革命”相关的一切因素。作为衡量教师优劣的专业标准,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那么,在新课改条件下,什么样的教师是优秀教师呢?一、从教师的自身条件看,应具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和人格魅力首先,具有高尚的品行、高洁的志趣、高雅的修养,远离庸俗、猥琐、卑劣,具有人类普通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和仁爱。其次,具有亲和力,善于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探寻学生思想情感变化的轨迹,开启学生的心扉。第三,具有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机敏的智慧和练达的…  相似文献   

8.
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教学行为、心理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标志。教师转变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会经历焦虑无助期、冲突适应期和创造再生期三个阶段。只有在专业引领、资源配置、制度建设、文化更新等方面为教师转变提供充分的支持,教师才能成功地走进创造再生期,从而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新理念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师角色来对此做出回应。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承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终身学习者等角色。这些新型角色的重塑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外部支持系统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 《华章》2012,(1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自主、活泼、全面地发展,成为有完善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师培训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角色创新 ,相应地也就要求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必须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以技术型教师观为基础的胜任为本的培训模式 ,将反思研究引入教师培训 ,建立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 ,以确保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评价改革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教师评价具有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的初期,有些实验区着重在学生评价领域进行了很多改革与探索,但后来发现,如果教师评价改革不及时跟进,在教育实践中仍沿用传统的标准与方法评价教师的工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教师评价改革已经成为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实验区教师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功能、评价标准与要求、评价主体、评价措施与方法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课程组织的实施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更新观念,从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呢?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的主体,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而是学校领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使教师能从多渠道、多角度获得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万众瞩目的大事,它承载着国家振兴的希望。但从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教育界似乎正涌动着让人不得无视的失败、失望或抵触情绪的暗流,尤其在不少一线教师身上的抵触情绪较为明显;而一些所谓的专家们习惯了站在山顶上俯视挣扎于泥沼中的实践教师,对他们的疑虑、困惑和冷漠或无动于衷,或无能为力。作为牵动全国上下的浩大工程,新课改需要全国教育界人士踏踏实实来做,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同时也需要学者、专家和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们渴望了解新课程内涵,吃透新课程精髓,掌握针对新课程富有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的教学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忽视教师基本功底的一些求新、求远、求大、求奇、求快的课改活动,已无法开展,并造成一定的误导。因此,我们必须开辟多种渠道,从内外部创造条件,不断为自己提供事业辉煌的生命核能。一、语言组合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在内的双重表达能力,即驾驭语言的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优劣的重要尺度。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具有遣词正确、发音准确等这些基本的规范化要求外,还应追求特色与个性。诸如…  相似文献   

17.
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严权 《教育探索》2005,(2):120-12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不得不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引导;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转变为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型教师;由教学的孤立转变为教学的合作;由应试教育的执行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由“学校”型教师转变为“社区”型教师。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的希望,我们渴望了解新课程内涵,吃透新课程精髓,掌握针对新课程富有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新的教学法。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忽视教师基本功底的一些求新、求远、求大、求奇、求快的课改活动,已无法开展,并造成一定的误导。因此,我们必须开辟多种渠道,从内外部创造条件,不断为自己提供事业辉煌的生命核能。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创生"、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新课程理念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当倡导实践、反思、合作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本、重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专业群体意识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受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的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往往充当着主宰课堂的角色。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和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