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竞赛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曹永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听后感受颇深。虽然当时《课程标准》尚在酝酿之中,但我反复看了这节课的录像,认为该课好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相似文献   

2.
《荷叶母亲》区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赞许,也有许多环节值得我反思和总结。备课时,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希望通过公开课倡导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于许多环节都是课堂上即时生成,便多了一些不可控因素,对这节课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是暗地里捏了一把汗;对学生来说,在全区的初一语文老师面前听课、学习,也是一种挑战。好在,从初中入学以来,学生一直是我课堂生命的主角,他们呈现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我对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初步理解与实践。一.《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一课,编排了泰戈尔的《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文质兼美的  相似文献   

3.
从1980年以来,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出“四步导读教学法”。我首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征求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意见和建议。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初三年级布置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系列作文。如《给语文老师的一封信》、《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谈语文教学的方法》、《假如这一课我来上》、《我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我认为阅读是实验的关键点。只要把握好了阅读在教学中的位置和开展方式,主题课堂就成功了一大半。下面,以我所执教的一节基础阅读教学课为例,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带学生围绕"读"字学习语文的。这节课的主题我定为"异域风情",选取了人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荷兰风车》和《埃及的金字塔》两篇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前一阶段,我应邀到杭州执教了一节略读课《假如没有灰尘》。这是我第一次执教略读课文的公开课,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不断接近和理解学生的过程。在和学生共同走过的这段历程中,我的学生观在不断调整,不断改变。在第二板块"品读语言,掌握方法"中,我要感谢孩子们生成出的两种观点。请看教学片段:师:(媒体出示)试着为课  相似文献   

6.
在不久前举行的"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活动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用一节《去年的树》,充分展现了"诗意语文"的魅力,给人以极大的震撼.这堂课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在此,我只从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言文字运用" (以下简称"语用")训练的角度,谈谈这节课给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了10年语文,做了七年语文研究员,东西南北听了数百节语文课,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了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我们的语文课程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的,很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明白课文只是个例子这一理论,但如何将这一理论物化为科学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从学课文最终学语文,越来越成为语文专家和教师们研究的焦点。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台湾的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四年级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这节课我认为很好的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天上午,我想随堂听小吴老师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时,我打电话到三年级语文组,经询问得知小吴老师当天上午第二节课执教《拉萨的天空》一课。这是一篇新课文,我并不熟悉。在处理好事务后,我于第一节下课前十分钟赶到三年级办公室.借小吴老师的语文书把课文看了两遍。三年级其他班级的老师听说我要听小吴老师的课,也随同我一起前往听课。小吴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步骤环环相扣,教学流程自然流畅,但是我始终觉得学生学习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似乎教师牵引得太多,并没有真正地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一边听一边思考:假如这篇文章让我来上,我该怎么上呢?下课后,老师们纷纷回到办公室。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保持并提升课堂的"语文味"?从"读"这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教学的《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谈谈如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在"读"中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一、一箭双雕"入境读",进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课伊始,学生还没有完全从课余的兴奋回到课堂,此时可以创设一种走近文本的机会,或者安排学生一节一节轮读课文,或者老师和学生接龙"互读"课文,主要是了解内容.  相似文献   

10.
这节课是我学习用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尝试.下面谈谈我教这节课的备课体会和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备课备什么?过去我只是备"本本",没有认真钻研毛主席著作,也不了解学生实际,对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发掘不够,课堂教学方向不明,无的放矢,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通过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学习,我在备课中抓了三个环节:钻研毛主席著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知识实际和思想实际.过去教《各地的反清斗争》一节,完全是就事论事,大量补充史实,根本没想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历史规律、前途道路的教育,也没联系现实阶级斗争实际.这次备  相似文献   

11.
<正>叶圣陶很早就提出:"要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这里的"自能"是指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想建设自能高效的课堂,巧用学习小组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下面我以我所教学的《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巧用学习小组,使之为构建"自能"课堂服务的。一、启动:用好组长这只"领头雁"《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活动以同单元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为引子,要求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词语教学过程中时机与形式维度的审视,需要有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以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刻洞察。一节同样内容的课,教授同样的若干个词语,不同的呈现时机,不同的呈现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大相径庭。一、词语教学的时机要恰当下面以我区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执教的《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为例,谈谈具体的操作方法。《会摇尾巴的狼》是一则寓言故事。一匹掉进陷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重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灵活、充分地去参与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谈谈在教学《四季》一课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近期听了我校一年级语文教师翟老师的一节语文研究课——《影子》,对我个人而言,触动颇深。最大的感触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前景光明。翟老师主讲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儿童认知事物的规律,将传统的、局限于教室内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室外游戏与室内教学相结合,在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校本资源、构建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定教”正在逐步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一切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与进程,使我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下面我就四年级第二学期《位置的表示方法》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教多年,我发现,许多老师有这样一种想法:谁都可以教语文,语文不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写写生字,将参考书上的解释照本宣科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记住就可以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语文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体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到符合学习这节课内容和要求的学习规律,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简惠莲 《辅导员》2012,(15):50-51
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一般都会遵循"引入——理解——运用"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把概念教学转化为规律化的概念教学。下面以《倒数的认识》这节课为例谈谈。一、例题引入,发现规律,引入概念。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一般都会遵循"引入——理解——运用"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把概念教学转化为规律化的概念教学.下面以《倒数的认识》这节课为例谈谈. 一、例题引入,发现规律,引入概念. 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如《倒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19.
听了不少课,常常也在思考,现今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才能上出品位,上出好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引领要有"度"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并不是一种容易把握的情形,如在《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中,有位教师是这样和学生展开对话的:师:这位哲学家给他的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课是什么内容?(生答:去旷野里除草)  相似文献   

20.
黄敏 《教育艺术》2021,(3):25-25
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已有四年。我的《逍遥游》《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汤显祖与<牡丹亭>》获部级优课,《长相思》获省级优课。可以说,我是此项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为,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语文老师,几乎已经失去了参加各级现场大赛课的资格,而"一师一优课"活动则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理念与思考的平台。因此,我想就以上几节课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来谈谈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希望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