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缀宜修,婷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相似文献   

2.
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园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温宜修,姱而不丑兮.  相似文献   

3.
我敬仰屈原,似乎多因为他的倔与迂。读屈原的诗,随处可见他倔与迂的秉赋。他在《橘颂》里写橘"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里歌颂的橘,便是我家乡溆浦的红橘,它只产于溆水之滨。红橘确实只恋溆浦  相似文献   

4.
《橘颂》是《九章》中的一篇,是诗人屈原“托物以言志”的瑰丽诗篇。全诗表面上是歌颂和赞美橘树,实际是歌颂和赞美诗人自身的理想人格,即“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秉德无私”、“行比伯夷”的高尚情操和坚贞精神.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自汉以来,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是顷襄之世,屈原遭谗见斥,放逐江南之时所为。王逸《离骚序》云:“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  相似文献   

5.
屈原在那士人们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屡遭本国群小的迫害、怀王的疏远,却仍然有着“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的忠君爱国思想,这与他的身世、学识及楚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楚地奇特而秀美的山水对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孕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湖南长沙友人何泽翰兄诗云:“颂橘高情怀正则,咏梅野趣意尧章。”屈原《橘颂》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咏物诗的名篇。屈原歌颂橘树为“后皇嘉树”,“生南国兮”,“受命不迁”,“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通过颂橘,歌颂人的“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的贞介性格,显示了屈原志洁行芳的品质,“自喻才德如橘树。  相似文献   

7.
橘香衢州     
金秋十月,田野里、山坡上翻起了金色的波浪,一盏盏小灯笼似的橘子挂满枝头,金灿灿的一片。衢州是柑橘的主产地,今天,就让我带着你走进衢州,去品味我们家乡的柑橘吧!橘颂衢州种植柑橘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代名人对柑橘多有描述“。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青染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这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橘颂》中的诗句。诗人赞美橘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绚烂多姿,果实纯洁精美,像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橘子物语柑橘类水果的品种很多,有枯碰柑、胡柚、衢橘、蜜橘、广橙……柑橘有丰富的糖分、果酸和多种维生素,含16种人体所…  相似文献   

8.
诗中的色彩     
歌德有一部长篇小说,叫做《威廉·迈斯特》,我国还没有译本,故知之者甚少。但小说中的《迷娘》一诗,经作曲家多次谱曲,广泛流传人口。诗一开头是“你可知那柠檬花开的地方,香橙在绿荫深处闪着金光”,不知怎的读到时总联想起屈原《橘颂》中“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技剡棘,圜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以及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诗句。联想不一定都牵连本质,有时沾一点边也会引起联想,以上联想或许是诗中相似色彩所引起的吧?  相似文献   

9.
屈原精神的内涵阐释,需回归屈原、回归屈原作品、回归楚国文化。爱国与好修是屈原精神的文本抒写,忧国忧民于众皆贪婪之时代、好修自爱于浑浊之世道,是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亦是中国国魂之所在。屈原一生,执着求索,孤独高洁,以死殉国,不愿妥协苏世独立的品格,正是他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所歌颂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秉德无私"的橘树品格。屈原精神之"好修爱国"与我们民族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0.
屈赋直言“伯夷”者二,《橘颂》“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悲回风》“求介子之所存兮,见伯夷之放迹。”王逸《章句》引《史记·伯夷列传》释之,以为《橘颂》、《悲回风》中的“伯夷”乃“孤竹君之子”,“叔齐兄也”;洪《补》进而引韩愈“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之颂,以为“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为像,尊贤之词也。”又,《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以为“指夷齐事”,“言采薇而惊来女子之讥,遂弃薇而饿,白鹿又何以佑之,而荐之乳乎?”[清]毛奇龄《(天问)补注》复证之:  相似文献   

11.
《橘颂》上章以自我视角观照橘,乃“人颂橘”也,下章运用代拟手法从橘的角度体察自我,系“橘励人”也,中间存在一个视角转换。同时,通过“独立不迁”之意将上下章有机融为一体,共同昭示屈子的高贵节操。  相似文献   

12.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13.
要考察屈原晚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要以《九章》为主要依据。《九章》是一组分篇独立的诗作,大部分可以确定为屈原晚期所作,它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期的思想情绪。当然,《九章》并不完全是屈原晚期放逐江南时的作品,其中的《橘颂》是其青年得意时的咏物抒情之作,格调清新明快,不同于屈原其他篇章的沉郁顿挫,并且文中有“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等句子,就可证明这一点。另外,《抽思》和《思美人》两篇都是屈原居于汉北时所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和《离骚》十分相近,同《离骚》有明显的连续性,故写作时代与《离骚》相距不远。除掉以上三篇外,其他六篇可以说是屈原晚期的作品,按顺序便是:《惜诵》、《哀郢》、《涉江》、《怀沙》、《悲回风》和《惜往日》。这里所说的《九章》主要指这几篇。  相似文献   

14.
楚人的精神是广博而丰富的,既有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也有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更有着博采众长的吸收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传承到今天,引导着荆楚人民奋斗不息,推动着时代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隋书地理志》考辨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三卷,本是《五代史志》的一部分。名为《隋书地理志》,实际上涉及的内容,上至晋宋,下逮周隋。它“承南北豆分之滥觞,综州郡瓦合之棼绪,千移百变,巧算难明,”颇有一些与其它正史地理志不同的复杂之处。加上唐朝设宫修史,往往是“监之者专司画诺,修之者第苟事完”,因而错误百出,蔽端丛生。一九七三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点本《隋书》,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校勘,使其面目大变,诚为可喜之事。但细阅《地理志》全文,犹觉勘误未尽,即如标点方面,亦或有误点之处。为了整理好祖国古代文献,进一步芟夷《隋书地理志》中的谬误,我不揣浅陋,又集元明以来诸版《隋书》试作补校,并参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所得一百三十余条错误一一详作考辨(新标点本已作校勘者不录)。归纳起来,这一百三十余条错误大体上又可分为七类。即:一、因字形相似而误。二、因义反、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秦汉的迁徒刑罚包括迁徙边郡、免宫就国或归本郡、謫戍、谪徙和迁虏等不同的惩治手段,它虽然和后代的流刑属于同一刑种,但是其地位和具体内容却不尽相同。秦汉的迁徙未被冽入正刑,处罚程度轻于重徒刑,有关的法规很不完善。从其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封建社会在秦汉时代确立巩固,奴隶制下的主刑——肉刑不适应新生产关系的需要而被废除,而流刑得以发展推广,逐步填补了刑法体系中出现的空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其内容逐渐完善,终于在北朝隋唐时期列入常用的“五刑”,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刑罚。  相似文献   

17.
孙玲 《文教资料》2013,(26):66-67
西晋,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的王朝,历史短暂却尤显重要.其一大特色是吸纳居住于关中、并州、幽州一带的五族内迁.然因民族矛盾突出,江统承袭前人加以系统著述《徙戎论》,但不为当政者采纳.介于此,通过追溯江统《徙戎论》的背景及渊源,透视“迁戎理论”的不切实际,观民族大融合之必然.  相似文献   

18.
白行简(七七六─—八二六),字知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退之,小字阿怜。原籍太原,后徙下(今陕西渭南)。德宗贞元末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中,卢坦镇东蜀,辟为掌书记。府罢,归其兄居易贬所浔阳。十五年(八二○),随兄入朝,授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穆宗长庆末,振武营田使贺拨志言营田数过实,诏令行简按复之,不实,志惧、自刺死。其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精密,为后学所摹尚。敬宗宝历二年冬病卒。们日唐书》一六六、《新唐书》一一九有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白行简集》二十卷,不传。今从《文苑英…  相似文献   

19.
屈原在其代表作《离骚》中,先自叙身世、品德,然后述兴利除弊之志,抒忧国忧民之怀,发遭谗被黜之苦闷,斥楚王之昏庸,贬群小之猖獗,抨击现实之黑暗,表达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及坚持"美政"的理想与矢志不渝的爱国热忱。诗中第一部分有"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之句。对于"能"字,人们的解读不尽相同。一是音,  相似文献   

20.
周岳 《现代语文》2007,(2):36-37
江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五)建议教学《项脊轩志》时采用“文本研习”的形式,并设计了这样一个研习的切入点——《项脊轩志》中作者写道:“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说说作者因为什么而觉得可喜,又因为什么而觉得可悲,它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