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驰明 《学周刊C版》2019,(5):145-146
培养学生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上、教师在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方法上等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学校应该借助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利用示范引领,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通过班级管理,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2.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高职学生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阶段,如果学校教师在这个时期不及时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生活上放任自由,学习上听之任之,道德上不加约束,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定会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是建设优秀班级、品牌专业、示范学校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认为这里的行为习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语言习惯,三是思维习惯。在养成教育方面,班主任的作用很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检验班主任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检验一个班级是否有朝气、有秩序、有凝聚力,要考察细节,细节最能考验一个班级的软实力。而软实力的形成源于好习惯,也就是养成教育,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纪小,随意性大,是养成教育的起点,更应注重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4.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诚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学生卫生知识缺乏并习惯不良.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重视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把强化班级建设作为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突破口,应增强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等,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小学教育阶段是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教育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养成教育课程融合在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是学生养成教育培养的关键,教师更应该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强,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诚信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其他习惯的培养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从学科渗透、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教师示范四个方面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吴翠娟 《考试周刊》2013,(92):180-180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这样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着重对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并总结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可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学生的生活,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将来。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者应致力于把养成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之中,抓住学生的"关键时期",发挥"关键环境""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仅结合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经验,就班级管理中的养成教育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6,(20):77-78
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安全行为习惯这些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因为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能够建设优良的校风,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也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养成教育的着力点便是培养一系列具体的行为习惯。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老师需以身作则;在班级内部制定规矩;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去感染学生;用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13.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小学阶段是少儿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此时培植健康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氛围,狠抓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笔者把养成教育作为心中的一面旗,把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充满自信、文明做人等放在班级工作的首位。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聋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听力的缺陷,与同龄的正常学生相比,存在着对事物感知  相似文献   

15.
刘灏 《考试周刊》2013,(3):195-195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怎样实施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呢?一、加强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魏书生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的礼仪习惯、良好的书写习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会为学生奠  相似文献   

17.
所谓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行为习惯养成是学会做人的基础,好的习惯将伴随学生一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从早做起。因此,班主任应重视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关爱学生以情明理班主任是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启蒙老师,应全身心地去关怀学生的养成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指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了解学生,晓之以理班主任必须主动、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习惯,从学生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观察,通过和他们谈心、接触来掌握情况,把心放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注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以及教育改革持续进行,使得农村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将对农村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养成教育进行探索研究,以帮助农村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  相似文献   

19.
<正>习惯培养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就人的学习来说,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诸如求知欲、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等。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习惯。一、理论指导———明确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20.
"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大量的社会事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生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中小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与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就如何在班级中开展养成教育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