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洪河 《教师》2015,(3):26
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读、说、画、演,寓教于乐,寓教于趣,从中既体验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教学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我们进行了以下多元化的朗读尝试。一、角色体验"读"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把"机械"的文字化成活生生的情境。它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教学《池塘边的叫声》时,我采用"演读结合"教学法,以演促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即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以文中"小壁虎"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壁虎妈妈"的对  相似文献   

3.
闻美娟 《广西教育》2014,(25):71-72
正为构建"倾听、串联、反刍"的教师教学行为,实现"活动(作业)、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分享表达"的课堂学习形式,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场所,我校开展了语文教师磨课研讨活动,针对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纠正、补充。其中,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课文《蒲公英》由汤小燕老师执教。汤小燕老师在第一次执教时,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上,让学生在学生字、读课文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其主要教学环节如下。【《蒲公英》第一次执教的教学片段】一、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一)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你对蒲公英有多少了解。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很多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对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对思想内容的提高,大多把听、说、读作为训练的重点,使课堂教学习惯于“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思、议,也能够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却很少让学生在课上写(作文课除外).  相似文献   

8.
<正>尽管语文人都认为语文课应该"用课文来教(学)语文",可是,"教课文"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习俗。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纵观全国语文专业期刊发表的阅读课教案,几乎没有一课的目标设计没有指向课文内容的,大多数教案直接以课文内容为教学目标。课改马上二十年了,作为"例子"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踏入语言世界,迈进文字沃野,摒弃形式上的花花架子,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语言文字蕴含的美好意境。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作出论断:语文课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笔者拟以《月光曲》一文为例,刍议在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的活动并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诚然,“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感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每教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11.
王翠格 《考试周刊》2012,(92):37-38
在语文教学中,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以读传情,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13.
王丽 《云南教育》2005,(32):30-30
[《升国旗》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小韵文,押韵上口的三句话描述了校园里升国旗的情景,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王丽老师执教该课,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以趣促读,以读激情,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14.
朗读课是一种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语文课课型。朗读教学从"文本主义"和"生本主义"出发,在关注课文内容诵读品析的基础上,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和阅读欣赏,并从"朗读"这一语文实践活动中生发开去,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案例:《守株待兔》学会阅读(看书、看报),学会与人交流(听话、说话、写文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与人交际就体现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特点。前不久听了一节课,上的是《守株待兔》(人教版六年级第六册)一课。从课的开头到结尾,每一个步骤都引导得很好,尤其是读的指导,通过个人读、自由读、集体读等形式,理解关键词语“窜”、“撞”等,也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复述、进行角色的表演,并以“你如何劝说他(种田人)回去呢”为契机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课堂上静默1分钟后,…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学习首要任务就是语感的培养,初中学生可以自主阅读文章,深刻感悟文章传递的感情。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分析文中关键的语句,体会渲染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的学习要围绕"读"展开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行感悟文章的意蕴,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语感。一、朗读感知文章,体会作者感情现在的语文课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朗读重视不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何建军执教的示范课——《金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该课贴近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方式的关注。整节课以"思"为核心,以"读"、"悟"、"用"等为支架,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体验、领悟、表达、运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智读、精思、巧悟、活用"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收获感悟,明晰道理,淘取语文学习的"真金"。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手段,巧妙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将语文从课本牵引到学生的心上。苏教版语文八上第二单元是个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单元,一共有《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祖国》、《古诗四首》、《晏子使楚》等五篇课文。下面就以该单元三篇现代文为例,谈谈如何通过生动灵活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倾听已届风烛残年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重讲轻练"、"重讲轻读"的倾向,大部分时间被用于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而留给学生朗读、背诵以及情感体验的时间甚少.现在许多教师对"多练少讲"、"多读少讲"已有所重视,但为练而练、为读而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1)只重练的形式,不重视练的效果,即忽视语言训练与思想内容的联系,思想内容未与训练内容同步;(2)只重读的时间,不重视读中情感体验的过程,使读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义与要求.怎样才能防此弊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当前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训练这条主线,在训练中突出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体验?体验是指通过读的实践、读的亲身经历,对课文中的人物、事、景有所认识有所感触。发胖式的分析与拉长了的体验仅仅一墙之隔,可是跨越这一步,需要的是厚重的底蕴、驾驭教材的功力以及融渗到血液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阅读教学必须通过读懂每一篇课文内容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仅读懂一篇课文内容绝不是阅读教学。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