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面看来,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描述的是主人公汉德森在非洲的旅行,实际上却展示了主人公汉德森心理疾病恢复的整个过程。根据荣格的理论,当精神错乱时,潜意识会发挥作用,与有意识的心理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最终消除精神错乱,取得心境的平衡。本文意在通过心理分析理论解读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运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索尔·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出现的动物意象及流浪母题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汉德森的精神追求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一部比较特殊的小说,评论家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莫衷一是,但作者本人却一再表示对主人公具有最强的认同感。这部小说虽然与贝娄其他作品有着许多不同,但同样反映出了作者的犹太文化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在《雨王汉德森》中尤其表现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人道主义的信仰与歌颂、对社会伦理价值的肯定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梁丽娥 《海外英语》2011,(1):207-208
《雨王汉德森》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它被作为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但是笔者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汉德森不仅是一个流浪汉的形象,更是一个流亡者,其流浪之旅仅是被迫精神流亡的载体。本文用萨义德的流亡理论来分析汉德森这一人物,指出汉德森是具备时代特征的流亡者,其最终的重生表达了索尔·贝娄的人文主义浪漫精神,他对汉德森这一流亡者的信心即是其对人类精神困境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由于主客观原因,都产生了精神危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往往以“流浪”的方式寻求自身存在价值。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贝娄小说《雨王汉德森》的主题,通过汉德森远遁非洲的形体流浪,揭示现代人精神层面的困惑和追求,并在回归自我的旅途探索中,实现其存在价值与心灵的蜕变。  相似文献   

7.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8.
王敏  刘英 《海外英语》2014,(18):195-197
中年危机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处理得法,不啻一场机遇,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洞察人生的玄妙。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的主人公汉德森经历了中年危机。结合文本,探讨中年危机的心理学成因与表现,走出危机的途径以及其后的变化与成长,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9.
《雨王汉德森》是著名的美国文学家索尔·贝娄的第五部作品,出版之后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认可与喜爱。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尤金·汉德森离开家乡去非洲寻找精神归属的事情,主人公经历了担任雨王等疯狂举动之后,最终发现生存的价值就是使自我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并肩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这部小说带给读者丰富的人类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雨王汉德森》中,贝娄刻画了一系列自然人形象。这些自然人形象正是贝娄生态思想在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贝娄试图揭示一个法则:只有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类自身才能获得精神的安宁,若违背之必遭惩戒。主人公汉德森正是在文中"自然人"的影响下,最终完成精神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索尔·贝娄的<雨王汉德森>的主人公汉德森从质疑进而探寻,到最终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论证明确人生价值对生命存在的重大意义.爱在人们明确人生价值中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雨王亨德森》是贝娄作品中最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一部小说,主人公亨德森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现代性意蕴,其追求自我,探索人生价值的个性化历程呈现出鲜明的三大层次,即自我意识觉醒-人格分裂-寻找自我的发展过程,而这三个阶段都以同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三只动物为标志,从亨德森的精神迷惘和人生探求上体现出贝娄小说中普遍的追寻主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江户时代翻案小说盛行,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将这种翻案小说推向顶峰。《雨月物语》共五卷九篇,其中卷一第二篇《菊花之约》对《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翻案,卷二第二篇《梦应鲤鱼》对《醒世恒言》中《薛录事鱼服证仙》翻案,卷四《蛇性之淫》对《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翻案。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同于前期翻案小说,前期翻案小说吸收中国小说的故事结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甚至是直译;而《雨月物语》在吸收中国小说原始精神的同时,又融入了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元素,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王》开拓了史诗小说的表现空间,可以称之为一部新史诗小说。它将世俗性与神性,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将欲望的日常生活化与宗教的拯救意识糅合为一体,从独特的角度处理了格萨尔王这样的史诗题材,并试图找寻摆脱后现代语境中人类生存困境的途径。小说中的人物执着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寻找战胜欲望之魔的力量,也让我们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遥远的神性召唤。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熹平石经(即汉石经)有关史料作出考证,辑考出王念孙佚文《跋孙承泽本汉石经残字》及江藩佚文《跋文选楼汉石经残字》;并指出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将宋代重刻汉石经的胡元质误作胡宗愈,对其致误之由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韩雪 《海外英语》2022,(13):184-185
作为索尔·贝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雨王亨德森》一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该文拟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着手,探讨该小说中隐含存在的狂欢精神,及其对该小说主题的深化,以此来给现代社会中存在精神危机的人们指出这种精神的可取性。  相似文献   

18.
《人间天堂》是美国20世纪著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成名作。小说生动记录了艾莫里·布莱恩"成长——恋爱——幻灭"的历程,深刻揭示了一战后的美国青年对"美国梦"狂放而不懈的追寻。这种追寻,集中体现在艾莫里对自我的追寻及对爱情的追寻中。年轻的艾莫里曾经不顾一切地想要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智力获得声望和地位,后来才发现他所追求的,甚至包括爱情,都不值得赞美。这一幻灭历程,充分显示了"美国梦"的虚无。菲茨杰拉德在《人间天堂》中展现了一系列对生活和时代的观察,这也逐渐成为他后期的小说中持续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盛娜 《文教资料》2008,(12):26-27
<雨王汉德森>与贝娄其他的城市小说不同,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狂想,呈现了一个虚构的原始非洲大陆.贝娄试图用寓言的手法来表达他对人性的乐观态度:在荒诞的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始终对自己抱有信心,从而与自己周围环境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汉文小说是指从日本奈良时期一直到江户明治时期,日本本土文人用汉语创作的文言文小说。以《日本汉文小说丛刊》收录的88部小说为研究对象,发现日本汉文小说体现出了虚与实、尚奇的小说观,具有补察史缺、惩恶扬善、游戏笔端自娱自乐以及提倡汉文和抒发愤懑之气的创作动机。江户时代及其后日本庶民文学的发达、汉学者儒者的身份以及汉文学的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日本汉文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