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四大的政治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①十四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规定:“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②在这种改革开放的总态势下,教育改革必须紧紧跟上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笔者认为,转换现行教育运行机制是消除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困惑,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潜力的关键,是教育能否兴旺发达的契机。教育改革的总思路,决不能离开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应尽快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能对教育发展起强有力推动作用的教育运行机制。在此。笔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是一种科学形态的生产力。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生产力构成的各要素,体现了“精神变物质”的哲学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生产力”概念,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主驱动轮。”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生产力研究,具备鲜活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现象同其他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固有矛盾或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如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这是规律: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而特色发展,这也是教育规律,如此等等。今天基础教育中不缺乏各类先进的教育思想,缺乏的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与坚守。因此,要推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发展,就必须理解并认识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并实践教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对学校健康教育产生更多的促进作用和一些负面影响,为此,作提出了新时期发展学校健康教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新课题——就业意识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教学内容滞后,教育中偏重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改革大潮,劳动用工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就是要适应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改革反映在教育活动上,就是要求教育活动要做出变革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同样教育活动也是有市场的,有市场就有交易。教育活动中的交易是指教育运行过程中,不同教育产权的让渡和转移,即教育活动中的不同产权在不同当事人(个人、集体、组织、国家等)之间的转移或教育资源的产权在不同当事人之间的配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活动中有三种最基本的交易方式: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  相似文献   

7.
深化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教育在改革中应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等师范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适应市场经济,就必须深化改革。本文试从高师存在的问题、面临市场经济挑战和如何改革才能迎接挑战以及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来阐述必须“深化高师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对教育的生产力属性认识不够,使得教育的生产力属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教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只有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才是唯一出路。本侧重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就建立教育市场这一论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要适应新的经济体制,适应政治、科技、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又必须充分尊重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在党的十四大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两个根本性转变同样也适应于教育领域 ,这是毫无疑问的。面对这样的形势 ,我们应该积极适应“两个转变”,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教育实现“两个转变”,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教育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转移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向规模教育要效益 ,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这是教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哲学教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需求,做了诸多培养学生实用谋生技能的努力,这些努力都使哲学教育的本性扭曲。哲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恢复自身本性、尊重自身规律。当然,这不意味着哲学不必适应市场经济,而是说哲学适应市场经济应该采取恰当的模式。加强应用哲学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对哲学教育提出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2.
推动高职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化的新 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获得了快速发展。 我院也在去年诞生,从此挤身于高职教育的实践和探 索,肩负起新世纪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的重任。尽管发展高职教育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从事 四十多年中等职教经验,一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 战,锐意进取,把我院高职教育办好,一步一步走向 辉煌。 一、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的适应性 转变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各项工 作的基本要求和落脚点,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不断 的加强学习,从理论上搞懂弄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德育工作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是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要全面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张敬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是一个现实而急需解决的问题,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眼务。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从高校具体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区域教育研究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而兴起的。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转轨,引发了教育体制的改革。为了使教育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教育理论 工作者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的教育发展,以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等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研 究教育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揭示区域教育发展的规律。经过20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发展创立了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区域教育学。  相似文献   

16.
教育“适应”说和教育“三化”说单子经济体制的转轨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反映到理论层面上,作为一种本能性的直接反应或者说条件反射性的反应,就是出现了许多关于教育要适应商品市场经济和教育要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三化”[‘]的观点或主张。这在一...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当代社会语境中的"关键词",以其特殊的言说方式影响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在分析语境的趋利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特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影响。作为承担特定阶级价值观、道德观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必须适应而不能回避市场经济;另一方面又不能仅囿于适应市场经济,而是要实现超越性和引导性。在适应中超越,在超越中适应,螺旋上升,层递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适应市场经济、加快地质类专业改革步伐是大势所趋。但要根据中国国情,尊重教育规律,加大宏观调控,避免一哄而下。 一、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是“双刃剑” 教育要为政治、经济服务,政治、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体制,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与经济紧密相连。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体制、经济活动有着更为直接、更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它们是一种不可分离的双向关系,而并非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适应与被适应的单向关系。1、双向依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固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则是大面积、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教育,尤其是要依赖于构成生产力要素的成人高等教育,这已成为人们所共…  相似文献   

20.
也谈社区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社会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实践活动 ,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 (社区 )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社区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 ,也是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 ,是 (侧重于 )满足社区发展需要 ,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