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有许多的交通要道,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走廊”。一、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因其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又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15世纪以后,逐渐衰落。目前亦是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河西是指汉代河西四郡的管辖区域,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三地两市和内蒙古额济纳旗及阿拉善右旗一部分。它南依祁连山脉,北有龙首山、合黎山;东自乌鞘岭,西迄玉门关、阳关故址。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十几公里到上百公里,因其狭长如走廊,故又称河西走廊。西汉中期以前,河西走廊先后居住着戎翟、月氏、乌孙、诸羌和匈奴等众多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北界北山、合黎、龙首;南界祁连;西北起疏勒河下游;东南至乌鞘岭。自古以来是通往我国  相似文献   

4.
两汉盛世,由于汉王朝和其他国家及地区发生了联系和对外贸易,大力发展全国交通,并开拓了中西道路交通,即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与西方之间的政治交往、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陆路通道。这条通道在《汉书·西域传》中称“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就是汉通西域道。甘肃便成了通往中亚南北两条商路的必经之地。丝绸之路穿过今甘肃东西全境,长约两干多公里,尤其是河西走廊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孔道,河西走廊的敦煌是中西交通的总枢纽,汉武帝为巩固西北边防,确保丝路东段河西道路畅通,从而设置河西四郡。  相似文献   

5.
乌鞘岭一条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乌鞘岭地处祁连山脉的最南端,其主峰海拔4326米,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同时,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由于人地是相关的,乌鞘岭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分界作用,必然也会...  相似文献   

6.
仲秋时节,“中国职协企业会员单位秘书长会议”在祖国西北边陲的钢城——酒泉钢铁公司召开。我沿古丝绸之路,在茫茫戈壁中往返数千公里,饱览了河西走廊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风土人情、雄浑的大漠风光和绚丽的现代文明,使我一投进大西北的怀抱,就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恋情。  相似文献   

7.
回族在河西走廊之历史活动及其变迁喇海青河西地区南北狭窄,东百长近干公里,是历史上东西方交往的陆广必经之道,故称“河西走廊”。就今天回族在西北地区的分布状况来看,河西走廊显然没有大面积的回族聚居,散居者也并不多见,总共不足万人,仅占全国回族总数的0.l...  相似文献   

8.
武威天梯山早期石窟分期试论暨远志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祁连山中,石窟开凿于黄羊川小盆地东侧山峰的岩壁间,由于登山如同爬天梯,故名天梯山,十六国即有此名。①现存洞窟18个,分布比较集中,大体可分为四层,最上层距地表约60米(图1)...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峡     
《地理教育》1993,(6):30-30
曼德海峡是红梅南口的海上通道,南接亚丁湾,宽约32公里,入口处的丕林岛(13平方公里)把它分成两条水道,非洲一测的西水道称大峡,宽约25.8公里,深311米,但多小灭山岛和暗礁,不便航行;亚洲一侧的东水道称小峡,宽8.2公里,深29米,是航运要道。  相似文献   

10.
【知识整合】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脉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在黄河以西故名,又称甘肃走廊。其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海拔一般在1100~1500米。大部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洪积)扇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扇形地上部多由砾石组成,很少利用。扇形地中下部,地面物质较细,大  相似文献   

11.
河风  陈巍 《青海教育》2008,(9):15-18
敦煌,一个神秘而令世人向往的地方,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西陲重镇,中西交通的要道,敦煌艺术的故乡。它南有祁连山,北有马鬃山,东、西两面为戈壁沙漠,平均海拔1138米。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相似文献   

12.
漫话波斯湾     
凌申 《地理教育》1993,(6):16-17
波斯湾,简称海湾,阿拉伯语称“阿拉伯湾”,是印度洋阿拉伯海西北的一个海湾。波斯湾地处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相通。长约1000公里,宽56~320公里,面积23.9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一般在100米以内,只有东南部少数海域超过120米。  相似文献   

13.
敦煌之行     
下面是一位同学描写敦煌的习作,看一看文章中哪些地方写得精彩,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跟前面作家的文章相比,又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今年暑假,我有幸到敦煌古城旅游。敦煌古城在今敦煌市城西的党河西侧,曾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公元前111年,汉朝在此设郡;公元400年,西凉国在此建都。敦煌最有名的景点是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长达一千多千米的河西走廊的西端,在三危山和鸣沙山之间,有一片丰美的绿洲和一个布满石窟的悬崖,这里就是敦煌莫高窟。我们去参观莫高窟时,只看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6,(6):32-3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的商贸交流之路,其商贸活动大致分为三段:一是中原到河西走廊;二是河西走廊到敦煌以西的哈密;三是哈密到西方诸国。中段的河西走廊是丝路古道的必经通道,在承接东西方贸易往来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倡导在河西走廊开办"互市",既规范了商贸交易,又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力地促进了丝路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中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受盆周山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进出盆地内外的交通十分不便。但是,如果将成都放在古代中国与亚洲的宏观地理中考察,成都则是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交通走廊和经济带的交汇点。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早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开通,并延续了2000多年的发展,成为古代中国内地与今云南、缅甸及东南亚等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汉武帝时期开通的北方丝绸之路,成都是北方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的供给地,成都所产丝绸产品蜀锦等在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遗址都有大量发现。南北朝时期,当战乱使河西走廊交通受阻、从长安出发的北方丝绸之路中断之时,以成都为起点,经川西北草原进入甘南、青海,然后转入西域的"河南道",成为新的丝绸之路,使中国内地与西北各政权及亚欧各国的贸易一直未曾中断。成都作为长江上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先秦时期就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持非常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并通过长江各重要节点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而,成都在古代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交通、经济枢纽,由此推动了成都在先秦、汉和唐宋时期的三次崛起。  相似文献   

16.
“河西文化”论邵如林打开中国地图,将眼光投向西部,在布满高山深壑的正在崛起着的青藏高原与多是沙漠戈壁的蒙古高原的接合部,有一条长千余公里、宽百公里或数十公里的瓶颈般的狭长地带,沟通着东西部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著名的甘肃省河酉走廊地区。河西走廊,东起乌鞘...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东部汉长城遗迹考李并成《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令居在今兰州市永登县境,“筑令居以西”即修筑兰州黄河以百通往河西走廊的长城,皆在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杨通。历经两千多...  相似文献   

18.
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的古代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欧洲、非洲或西北行进入欧洲。本文中的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西域的高昌(今吐鲁番),越过葱岭(今帕米尔)而出中国国境。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目前国际学术界或我国的一些学者,在研究丝绸之路时,往往把由汉代的京部长安或东都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进入今新疆(古称西域)地区,再越帕米尔高原而达地中海沿岸请他的陆路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这条通路是西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后,最早被西汉政府承认并加以保护而载入史籍的通路。但是,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除了这条通路之外,学术界还提出了经过北方草原游牧地带的草原丝绸之路;由长安向川滇行进至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由东南沿海往水路发展,进入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的海…  相似文献   

20.
《河西学院学报》2019,(4):61-65
诗词作品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旅游资源,能形成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诗词作品对旅游者能产生重要导向作用,以诗词为旅游主线的旅游活动因为其较强的文化性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历代文人都留下大量有影响力的诗词歌赋,有些还是经典名句,这些诗词作品对于传播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推动河西走廊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文章以河西走廊为例,分析研究历代文人描写河西走廊诗词作品的旅游影响,并探讨开发河西走廊诗词文化旅游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河西走廊文化旅游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