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这种学习更强调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协作性,而且这种建构非教师所能代替。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习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不难看出,建构主义对学生与教师有了新的定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机器,而…  相似文献   

2.
1建构主义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理论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5.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学习的意义。那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呢?  相似文献   

6.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抛锚式教学模式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的含义和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而“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成为其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所以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2.抛锚式教学模式摘要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现在的学习活动早已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践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人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建构主义认为,学列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我们教改实验课题组在高中数学“参与式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参与式教学”的设计理念与教改实验模式,读者可参阅《云南教育》2004年第5期第13页,同时,本文可作为读者自学吕世虎、张定强著《中学数学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的参考材料。一、对高中数学“参与式教学”的认识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  相似文献   

12.
张炯 《宁夏教育》2005,(3):55-56
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既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现代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角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在一定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我校是一所刚由师范改制的中学,生源普遍较差。面对这样一些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存在畏难情绪的学生,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一、确立“为理解而学习”的教学目标学习的目的不是机械地记忆一些概念、原理或应付课本上的一些习题,而是要让学习…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成主动、开放、高效的教学,这是当代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建构主义理论正是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建构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进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相似文献   

15.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第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第四,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向传统的学习理论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大脑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关于生物学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向传统的学习理论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大脑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生物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关于生物学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提倡物理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体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设计,关键是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学习的主张:(1)学习的主动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应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靠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教师则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合作者,负有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