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等教育公平的追求是人们的天性所使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主体偏重"效率"的价值选择倾向;高等教育政策目标忽视对公平的追求;高等教育政策程序公平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不公平性,更谈不上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只有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政策在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的积极指导作用,才能有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责任与问责作为管理的必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却被漠视了。文章揭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缺失的现状,以期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上做出有益的探索。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问题具体表现为:质量主体模糊、管理主体错位、责任主体缺失。它们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责任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消费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和价值观有密切联系。所谓价值,一般理解为客体的属性对于主体需求的满足,即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对高等教育变化的一种价值呈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判断高等教育发展与否是由人所持有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我们持数量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不断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普及高等教育就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反之,如果我们持质量主义的价值标准,那么提高入学的门槛,  相似文献   

4.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意识、质量制度、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的三个关键词.质量意识作为主体的认识自觉,是提高质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质量意识,才能形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自觉;质量制度是高等教育质量的规范和保证,也是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制度条件;质量文化把质量意识和质量制度内化并升华为主体的价值追求和职业方式,是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真正根基和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学评价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存在很多价值错位问题,引发了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分析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价值错位问题并进行反思,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并不令人满意,很大程度上在于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冲击并模糊化了人们对质量问题的认识,而关注元差异是高等教育质量有效性的新生点和突破口。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性至少包括三个层面:高等教育的效果即合目的性、高等教育的效率即合经济性、高等教育的效益即合需要性。生源差异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潜力不尽相同,也要求有差异的教育。因此,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分层办学、分类培养的原则,为学生的个性化长足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基于生源差异,以追求卓越的再生性高等教育质量观来衡量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有着差异的教育主体在接受高等教育前后学识水平、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性的不断增长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征;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使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呈现出趋异的本土化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应积极参加到国际化的学习社会中去,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坚持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追求,使高等教育的国际性和本土性在相容中相长.  相似文献   

8.
质量管理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和治本之策,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和对其兴起与发展的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针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概念分歧、主体失位、质量标准价值错位、宏观建构泛滥而微观建构缺乏、精神文化缺位、独立多方参与的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动态化和特色化发展、重视微观因素管理和建设高校自由民主的文化精神、确立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等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两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两难问题●赵文华价值追求是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动因。世纪之交,历史赋予高等教育培养跨世纪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为完成这一历史重任而制定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价值选择基础之上。然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价值主体追求始终处...  相似文献   

10.
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历史性地回顾了教育评价的起源和发展走向,总结出发展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评价的主流,也是各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价值追求的结论,并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存在的评价指标的凝固性,评价主体的单一性,评价模式的封闭性及价值取向的收敛性等问题,提出以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从观念上,评价主体方面,活动上及机制上变革与调整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问责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制度行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供给不足、问责路径依赖、管理主义盛行和工具理性偏向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作用范围及能力大小。问责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把问责自身的合程序性作为问责能力的判断标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能力需要加强问责规制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社会公共问责结构,构建高校为主体的问责机制,以及回归教育性问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唤醒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重新认识,发展生命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遏制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动因。作为教育重要构成和兑现教育本质决定性因素的教育评价,必定取向发展生命的价值追求,并致力于撬动生命的发展。但由于教育评价与生俱来的科学性、人文性、复杂性等特性及其操作难度,由于教育实践对教育评价价值发现、评价技术创建等不足。由于教育的本质追求与现实的社会需求的经常性错位——高考的选拔性功能与教育者培养理想的人的教育理想的错位,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与社会、家长对人的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差异等,评价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制约新课程改革纵深挺进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规模扩张,形式多样化,发展大众化的大好形势,但也存在发展趋同严重,分类发展不足,都在追求研究型大学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对予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其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入及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不够合理。学习和借鉴美、英等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认证制度,建议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主体应从一元到多元,内容应从统一到分类,标准应从预成性到生成性。  相似文献   

14.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针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三点看法,即建立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法规政策,构建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成人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日益突显出高等教育资源与教育需要之间的冲突、办学公益性与办学主体资本寻利的冲突、课程设置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冲突、文凭高利用价值与其“含金量”不足的冲突。构建未来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整合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细化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的职能;遵循成人教育市场规律,以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发挥地方政府和行业的办学积极性,在公益性与资本寻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过程管理科学化水平,重塑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发展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华生  唐炜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5):93-95,118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是一种"目的在于行动"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为决策者搜集、描述、使用信息,提供决策服务价值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诊断价值、反省价值和中介价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构建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就应在评价理念上,体现先进性;在评价标准上,突出科学性;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化;在评价方法上,把握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回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是指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新生事物,评估主体必然存在某种先天不足,现实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评估主体的完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增强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扩大评估主体的社会来源,提高评估主体的专业素养,并促进评估主体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8.
田利 《考试周刊》2011,(7):195-196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存在一些主体错位、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对作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要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背景进行区别理解,从高等教育职能和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内涵发展、水平提高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是多元、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观;是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质量观;是有社会前瞻的和市场预测性的质量观.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的紧迫性 1.高等教育本身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引入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机制,使各教育主体之间存在市场化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高等教育效率.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再加之投资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社会或个人对教育投入积极性不足;如果完全以国家作为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那么就必然导致这种准公共产品的过度消费与浪费并存.在这种模式下,资金的无偿使用必然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如果完全由市场来提供,虽然消费者个人的收益达到了最大化,但从社会整体来看却受到了损失,导致资源配置相对不足.对于高等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单纯的市场提供或公共提供都不能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因此应该考虑采用市场提供和政府提供相结合的方式.国家财政投入的有限与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矛盾是"穷国办大教育",即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强烈需求与公共财政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即在坚持国家投资主体为主,积极进行公立高校体制改革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发展各种形式的民办高等教育,积极开展公、民办学校之间以及中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