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针对秸秆还田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论述,而且将秸秆在还田培肥的作用做出研究。秸秆在还田以后不但能够将土壤中的养分提升,将土壤物理的性质做出恰当的改变,从而将生物活性有效的提升。秸秆在还田以后,相关的农作物都得到了较好的增产情况。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应当对翻压数目、补氮所使用的数量等控制好,确保秸秆能够充分的粉碎。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
秸秆燃烧引发的雾霭倍受社会关注。理论上,秸秆具有能源、营养价值,但我国处于秸秆利用困境中。政府制止焚烧的政策频出,但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秸秆利用企业艰难前行。借鉴成品油调价机制不失为一种思路,建议将农民、秸秆利用企业和政府进行联动,将秸秆价格、秸秆利用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政府的秸秆补贴政策联动,通过"疏导"缓解困局。  相似文献   

3.
对处在中原经济区煤炭企业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粮食主产区的秸秆通过秸秆成型设备制成的秸秆煤炭替代矿厂大型锅炉的传统燃煤的工艺进行研究。矿厂企业可以将此工艺置换出的煤炭用于"盐化、焦化"等延伸产业,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遏制秸秆燃烧污染大气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生物资源,但一些农户将其作为垃圾,习惯收获后将其烧毁。为了对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需要在区域内增加技术、资金等,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使用,保证能获得更为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光合细菌,可将稻草等农作物秸秆制成高效鱼类生物饲料。该饲料综合营养好,营养成分比玉米还要高,并且由于该饲料体积大,比重小,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长达1小时左右,利于鱼类的摄食和消化吸收,是鱼虾的理想饲料。另外,加工该饲料方法简单,可使丰富的秸秆资源得到利用。制作方法用粉碎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将秸秆粉放进发酵池内,加入秸秆粉重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潜力与秸秆能源企业区域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评估中国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布局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各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了全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产量和可利用秸秆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遥感数据和GLO-PEM模型,测算了1km×1km栅格尺度的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并评估了秸秆能源企业在各地区布局的适宜性。相比之前的研究,本研究考虑了秸秆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差异,这对于计算秸秆这类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的资源的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也通过2014年和2010年的对比,分析中国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和能源企业适宜布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97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7.69亿t,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总量为1.86亿t,吉林、江苏、河南、安徽、黑龙江等省份适宜建立大型秸秆能源企业,且未来秸秆能源布局也将向这些地区集中。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西南以及新疆等少部分地区适宜建立小型秸秆能源企业。  相似文献   

7.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8.
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摘除棒穗的秸秆,用机械直接粉碎撒于地面,然后,再用机械耙切深耕翻埋。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比传统的秸秆还田法省去割、捆、运、铡、沤、撤等多道工序。可大大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能把握农时季节,提高作业质量,增进肥效。  相似文献   

9.
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产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立志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25-1132
我国是秸秆生产大国,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农业资源的产出率。必须把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看待,在收储运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我国目前尚未得到利用的秸秆如果能被充分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1%—27%的农业资源。我国地域辽阔,秸秆利用模式不能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地方也要多样化。要借鉴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和措施,重视技术集成创新,建立有效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制定并落实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全面开展秸秆资源量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注重政策法规的落实,有效利用国际碳基金,并将秸秆利用纳入新农村建设环境评估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杨婕  马占云 《资源科学》2010,32(10):1926-1931
生物质能在缓解能源紧张,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作物秸秆作为其丰富重要的原料之一,它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有重要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秸秆产量,本研究利用CERES作物模型模拟了基本气候BS情景下(1961年-1990年)和SRES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B2情景的(2011年-2100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的秸秆生产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对其秸秆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表现为先降低(2020s)后增加(2050s、2080s)的趋势,其中水稻的秸秆单产和总量将下降,而小麦和玉米的秸秆单产、总量则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小麦增加幅度更大;②未来气候变化将增大作物秸秆生产总量的年际波动,影响秸秆利用量的稳定性;③华北地区是未来三大作物秸秆总量增加的主要区域,有利于秸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东北的东部地区秸秆总量表现为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成果属初步研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今后需要继续深入探讨,逐步降低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品系引进日本技术,研制成功的生物秸秆发酵剂(复合生化精),与国内现有专利技术相比,更先进,优势巨大,能将稻、麦、玉米、豆、草等所有植物秸秆迅速发酵成优质蛋白饲料。时间短,仅需3—5天,成功后,曲香味扑鼻,秸秆(粉)柔软,  相似文献   

12.
东三省新型秸秆炭化技术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吉林省玉米秸秆干物质量约2200万吨,以往主要将秸秆用作农村取暖燃料、牲畜饲料等用途,但是该使用量不足总秸秆量的15%,大部分被农民在田间进行焚烧处理。秸秆在田间随意焚烧,产生的烟尘不仅污染了环境,还危害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容易引起火灾以及交通事故。秸秆碳化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方法的秸秆存放以及大量焚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带领当地农民变废为宝,发家致富,为"脱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不但可以满足市场对玉米的需求,而且还能够提供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糖类,若能够采取一定的工艺将这些糖类提取出来,不但能够增大玉米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解决秸秆焚烧等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玉米秸秆的制糖工艺迫在眉睫,现本文就主要分析了采用碱法-酶法工艺来进行制糖的玉米秸秆处理方法,指出其应用可行性和高效性,希望能够为提高玉米秸秆利用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用途十分广泛,在饲料、肥料及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价值。在秸秆还田中应注意技术要求,对秸秆还田机械要正确认识和使用,以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意义、作用、措施和机械化技术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表明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现状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南到北农作物的分布不同,农作物的种类也不相同,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分布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以及秸秆的用途,并对贵州省内主要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莱、马铃薯和烟草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木质素、纤维素等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焚烧秸秆是一个屡禁不止的老大难问题,由于秸秆焚烧造成线路跳闸的事件时有发生。秸秆焚烧防控成效的关键是根据管控重点科学安排管控措施。本文分析秸秆焚烧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危害,从宣传引导、供电企业内部流程优化控制和政府监管的角度提出防控秸秆焚烧的的有效管控措施,力求将秸秆焚烧对电力设施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有效保障电网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秸秆发电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券是能源资源小省,却是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在电能逐年缺口的情况下,江苏积极探索秸秆的开发和利用.到2009年底,江苏有12家并网秸秆发电企业,但其中10家亏损.本文通过若干调查以及资料、数据分析,认为企业亏损根源在于秸秆发电项目的建设成本高、原料供应不足、秸秆到厂价格高、企业用电和维护成本高.同时给出了关于江苏秸秆发电的合理化建议:慎重投建秸秆发电项目;重视农村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强化秸秆收购工作;加强秸秆发电技术及设备研发等创新能力的建设;秸秆发电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秸秆污染与浪费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形势严峻,探索新型取暖方式改革将对扭转这一局面提供了重要途径。在对比分析传统取暖方式与新型能源全暖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制约新型取暖方式推广的瓶颈问题,得出通过地热取暖、秸秆气化取暖等新技术及合成液锅炉等新型取暖工具的使用,不但解决了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促农节支增收的良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前平原秸秆资源高效利用途径与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秸秆是太行山前平原的重要农业资源,可还田、饲用、制沼气以及作为食用菌生产和化工原料,其中还田和饲用是主要利用途径。秸秆还田表现出显著的水分、培肥和增产增质效应。覆盖能提高水分利用率约10%;小麦-玉米两熟制的50%-60%秸秆还田加施化肥能够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秸秆覆盖的作物增产约10%,果树增产约20%。秸秆还田采取覆盖、留茬和翻压等方式,实施配套技术。秸秆利用技术应纳入到整个农事操作技术体系之中,实施秸秆还田、饲用处理以及沼气技术、发展秸秆多级利用技术,提高秸秆转化效率,发挥秸秆在农牧结合中的重要作用。从战略层次上调整秸秆利用结构,如可调整为直接还田、饲用、制沼气、食用菌生产、化工原料、其比例分别为:60:25:10:3:2。  相似文献   

20.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受地形、气候、自然和经济等条件的影响,农作物秸秆在工业原料、纺织、造纸、建筑方面的利用率很低。本文通过对秸秆饲料化三种技术的比较,阐明如何正确使用秸秆饲料化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舍饲养羊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