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发明》2003,26(12):6-7
德国科学家最近利用去除活性的病毒作为载体将外来基因植入猪胚胎体内,成功培育出体内各组织因表现植入基因特性而发出绿光的幼猪。这一成果被认为对今后有目的地培养供人体所用的移植器官具有重要意义。慕尼黑大学科学家亚历山大·普法伊费尔与埃克哈德·沃尔夫等人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通讯》上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2.
<正>"我想这是不可能的。"当被问到猪体内能否长出人类大脑、变成聪明的"二师兄"时,人猪嵌合体胚胎研究第一作者、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军斩钉截铁地说。在这之前,有科学家在美国《细胞》杂志上宣布,他们把人类干细胞注入猪的胚胎,首次成功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并让其在猪体内发育了3周到4周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胚胎干细胞(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小资料     
胚胎干细胞 (ES)胚胎干细胞 (ES)是具有形成所有成年细胞类型潜力的全能干细胞。科学家们一直试图诱导各种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 ,来替代那些受损的体内组织 ,比如把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猪ES细胞转变为跳动的心肌细胞 ,使人ES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和使小鼠ES细胞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这些结果为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开辟了道路。目前 ,科学家已成功分离到人ES细胞 (Thomson等 1 998,Science) ,而体细胞克隆技术为生产患者自身的ES细胞提供了可能。把患者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创新》2003,(5):18-18
据路透社华盛顿2月9日报道,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人为改变了人类干细胞的基因组,向着把这种所谓的人体主(导)细胞变成有用工具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威斯康星大学的小组利用这一使实验室老鼠变得对基因研究者极有价值的方法从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删去了一个致病基因。与美国干细胞专家詹姆斯·汤姆森一起主持研究工作的托马·扎瓦卡说,他们现在有办法控制细胞的生长方式,从而可以指导这些细胞变成脑组织、心脏或是胰腺细胞。德国出生的医学博士和分子生物学家扎瓦卡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这使我们得以根据需要改变基因组的任何部分。”汤…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从事基因测序研究的主要专家之一克雷格·文特尔博士今年1月24日在加州阿纳海姆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说,科学家们认为有可能在10年之内制造出人造生命。科学家们运用分析最简单的独立生存生物获得的知识,通过正确的顺序组装基因,可以制造出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们发现,同样的食物所引起的体内生物化学变化的程度是不同的,而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是基因。因此,如果你希望吃的食品能有益于你的健康,你就应该根据你的基因确定你的日常饮食。 这个概念是由英国食品研究所的加里·威廉森提  相似文献   

8.
美国人虽然很重视牙齿健康,但有些人还是觉得日复一日地刷牙太麻烦了。有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保持牙齿健康的方法呢?最近,美国科学家杰弗里·希尔曼声称找到了这样的方法。杰弗里·希尔曼是佛罗里达大学的牙科专家。他的方法是将一种经过基因改良的细菌植入口腔,用来取代人们口腔中能造成龋齿的细菌,从而使牙齿免受侵蚀。他说:“我的目的是给坏的细菌一个好的替代者。”据介绍,现在大多数人的口腔内都滋生着变形链球菌,它能把糖分解成乳酸,并慢慢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据科学家统计,85%的龋齿都是由变形链球菌造成的。希尔曼着…  相似文献   

9.
科技大事记     
12月25日英国PPL治疗研究中心诞生了基因改造过的小猪。虽然以目前的技术尚不能把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但是科学家声称,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把猪的器官移植到人体内。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那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11.
彭文 《百科知识》2005,(3X):31-31
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基因疗法缓解了实验鼠的老年痴呆症症状,他们因此认为,基因疗法将来也许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的老年痴呆症。在实验中,科学家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使实验鼠患上老年痴呆症,然后向鼠体内植入可以产生阿朴脂蛋白E2的基因。结果表明,接受阿朴脂蛋白E2基因疗法的实验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31-31
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治感冒药物“AG7088”,将可能在经过改良后用来治疗SARS。科学家通过对一种名为“229E’的人体冠状病毒以及另一种名为“TGEV”的猪体内病毒这两者蛋白酶的晶体分析,建立起了SARS病毒蛋白酶的同族模型。而借助于对该模型进行的初步分析,科学家得到了上述成果。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13日以“冠状病毒蛋白酶结构——通往治疗非典之路?”(Structure of Coronavirus Protease--Route tO a SARS Therapy?)为题,发表了一组关于SARS研究的最新特别报道。来自德国L ü beck大学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生物工程师从克隆牛胚胎细胞中培育出了能正常工作的人工肾。将其植入提供克隆用DNA的动物体内后,肾脏结构长出了血管和过滤系统,并产生了尿液。最关键的是,它们不被牛的免疫系统所排斥。这一突破又使人类干细胞培育移植器官和组织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长为3厘米的肾结构由生长在聚碳酸酯膜并与聚乙烯袋囊相连的细胞发育而成。所用细胞是部分发育的胚胎细胞,而不是胚胎干细胞。但研究表明,原则上说,用治疗性克隆制造不会引起排异的移植器官是可能的。除肾脏之外,科学家们还培育出了通过免疫测试的心脏…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0,(2):16-17
法国研究人员在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变形虫体内发现了一种新的巨型病毒,并为其取名“马赛病毒”。这种病毒基因组构成与其他种类的病毒差别很大,且与其他寄居在阿米巴变形虫体内的微生物进行过基因交换。此前,科学家曾在阿米巴变形虫体内发现过一种巨型病毒,其大小几乎与小型细菌差不多,  相似文献   

15.
1 三位科学家摘取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 2001年10月8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宣布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雷兰德·哈特韦尔(Leland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和保罗·诺斯(Paul Nurse)。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3位科学家在有关调控细胞循环周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具有调节所有真核生物(包括酵母、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细胞周期(cellcy…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科学家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病毒如何改变人类进化历程的证据。他们在139个基因中发现了400多种不同的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对人们是否容易感染病毒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183;遗传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人脑老鼠     
2005年12月,一批非比寻常的“精灵鼠小弟”在美国一个研究院诞生了,它们的鼠脑中含有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人脑老鼠是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产物。在实验中,科学家把10万个含有人脑基因的人类胚胎干细胞注入两周大的老鼠胚胎中,经过两个月的观察,科学家发现,这些植入老鼠胚胎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虽然不是很成熟,却仍能在老鼠的胚胎中继续发育成熟,并和老鼠的干细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老鼠的新脑。这些小老鼠出生时大脑里就携带了0.1%的人类脑细胞。这些老鼠是否具有了人类的智慧呢?科学家认为,我们不必因为老鼠大脑中有了一点点人脑细胞而感…  相似文献   

18.
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细胞分裂方面的发现获得2001年诺贝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治疗癌症开创了令人惊奇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前译保罗·努尔斯)和蒂莫西·亨特共同获此殊荣。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解释癌细胞如何大量繁殖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线索。 哈特韦尔61岁,他发现了100多种具体控制单个细胞生长、复制染色体、核实复制、然后分裂并留下两个“子”细胞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基因。 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是通过无数复杂的过程进行的,而且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起源,英、法、美三国科学家组成研究小组,历时7年,通过检验非洲西部喀麦隆丛林的黑猩猩的粪便,追查到它们体内的艾滋病毒。研究发现,患病的黑猩猩大都生活在喀麦隆的南部。其中,萨那加河流域的黑猩猩感染的SIV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人类HIV病毒最相近。正是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令科学家相信,人类的HIV病毒就是来自非洲的野生黑猩猩。令科学家兴奋的是,此项研究或许能够为科学家研究SIV基因的演变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从而帮助科学家们了解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如何与体内的SIV病毒“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20.
动物危险     
《科技新时代》2009,(7):38-38
猪感染埃博拉病毒 今年1月,菲律宾首次发现了从猪传染给人的埃博拉病毒。但你也不用过于恐慌,尽管这种病毒也属于非洲致命性极强的埃博拉病毒的一个亚种,但按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皮埃尔&#183;罗林的解释,在菲律宾发现的这种“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仅仅会给人带来流感样症状。为了安全起见,菲律宾政府已经下令养殖户扑杀受到感染的养猪场中的6500头生猪。赖斯顿型埃博拉病毒于1989年在菲律宾的食蟹猴体内被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