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智能手机控制的装置,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癌症。这种手掌大小的装置通过一个简单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运行,其核心是一个微型核磁共振芯片,它利用具有磁性的纳米微粒来测量蛋白质水平,并寻找表明癌症存在的特殊标记。医生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查看芯片显示的信息。研究人员利用该装置对50名病人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包覆型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驹华  张振忠  张少明 《科技通报》2006,22(4):557-561,566
包覆型纳米铁颗粒的制备对于基础磁性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基础研究.包覆层阻止了颗粒聚集长大和表面氧化;对于临床应用,包覆层阻止了酸性环境对颗粒的侵蚀;对于软磁应用,包覆层不仅作为绝缘相增大了电阻,而且作为粘结剂使纳米颗粒易于加压成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展了对包覆型纳米铁颗粒的制备、结构和磁性能的研究。本文着重阐述了包覆型纳米铁颗粒的制备方法,并指出了这一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强、超轻金属材料,它是将密集分散型纳米碳化硅微粒加入镁金属,该材料可用于制造轻型飞机、太空飞船、汽车等。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新金属材料强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高压扭转技术进行压缩。目前,这种新型金属材料14%是碳化硅纳米微粒,86%是镁锌合金。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4):464-465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所王强斌课题组采用共热分解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Ag(DDTC))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n(DDTC)2)的合成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紫外/蓝一近红外双荧光特性的火柴状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研究同时观察到随着尺寸的增加,Ag2S—ZnS异质纳米结构的双荧光特性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处处皆有美,即使是在微小的纳米世界中,也有千姿百态的花朵,也有绚丽多彩的颜色。利用纳米技术,科学家制造出了纳米花朵,纳米洞、纳米管,甚至还可以利用纳米技术书写出最小的字母和文字。这些美丽的纳米图片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在拍摄时加入了适当的色彩。制造纳米材料,需要精细的技巧。比如要得到纳米花朵,首先要有一枚种子微粒,然后把种子微粒放入充满“营养”的混合物中,就像我们把种子埋在地里一样。而纳米花朵周围的营养物质,其实是不同的气体混合物,种子微粒与气体分子发生反应,气体分子凝聚在种子周围,于是纳米种子逐…  相似文献   

6.
德国美茵茨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发现一种利用黄金纳米微粒观察蛋白质分子运动的新方法。科学家使用黄金纳米微粒,这些纳米微粒犹如微小的"纳米天线"能够发射微弱的辐射,通过这种微弱的辐射"感知"无标记的蛋白质分子,并产生极其微小的辐射频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多层薄膜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薄膜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的一支新军。所谓多层薄膜材料,就是在一层厚度只有纳米级的材料上,再铺上一层或多层性质不同的其他薄层材料,最后形成多层固态涂层。由于各层材料的电、磁及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多层薄膜材料会拥有一些奇异的特性。目前,这种制造工艺简单的新型材料正受到各国关注,已从实验室研究进入商业化阶段,可以广泛应用于防腐涂层、燃料电池及生物医学移植等领域。新出版的《科学新闻》报道说,从事多层薄膜材料研究达10年之久的麻省理工学院鲁伯诺称,多层薄膜材料的研究开发已经到了开始收获的阶段。该材料的处理工艺简…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 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分子的内在运行规律和特性的崭新技术,采用了这种技术可以按照人的意愿来操纵原子、分子,或者原子团、分子团,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材料和设备,将加工处理技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纳米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1纳米等于1米的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一些新型的纳米材料也得以问世,给环境监测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比如在04年,科学家利用凝胶电泳分离电弧法制备单壁碳纳米微管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后来有专门制备了一种直径小于十纳米的碳纳米粒。这种碳纳米粒子不仅毒性比较低,而且具有和无机物以及其他有机物分子发生反应的特殊性能,在环境监测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使用空气清新剂,空气清洁机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就可以自动起到空气清新剂的作用,那该多方便呀!东芝照明子公司开发出的一种新型高科技荧光灯就能达到这个效果。据报道,这种荧光灯的表面涂有一层以氧化钛为主要成分的光触媒(催化剂)微粒,当荧光灯点亮,从内部放射出来的光能使灯管表面的微粒发生反应,微粒发生反应后能对臭味的形成物质起到分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4):13-14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助治疗癌症的纳米微粒。在光动力疗法中,它可以携带大量光敏分子进入肿瘤,帮助杀灭癌细胞,其效果好于常规方法。光动力疗法是指让一些对光敏感的分子进入到肿瘤中,然后用光照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从广义上讲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在国际上亦仅是在近十年来才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深入研究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完整的科学体系正在形成,应用领域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2-432
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徐红星研究组的梁红艳同学和王文忠教授首次用多羟基醇还原法合成了一种外形为纺锤状的银纳米颗粒(Ag Nanorice),并与李建奇研究组的杨槐馨副研究员合作,发现这种银纳米颗粒为六方相和立方相交生形成,内部存在孪晶,堆垛层错,多重调制等多种缺陷结构,并且缺陷密度在银纳米颗粒的不同部位有着明显区别,这种微结构突破了传统银纳米颗粒常规的单晶、孪晶特性,决定了具有均1米状形貌的新奇银纳米颗粒的高产率合成。该项研究的意义不仅为有效调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提供了新的纳米结构,而且这种堆垛结构可能打破晶体生长时晶体结构对形貌的限制.为设计合成所需形貌晶体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2):219-225
<正>发现源于纳米天线效应的新电光现象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物理化学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当无线电通信天线尖端尺寸减少到纳米量级,并非常接近另一金属表面而形成一个纳米腔室时,就可以利用局域等离激元共振模式的调控来对腔内荧光体的发光特性进行有效控  相似文献   

15.
科苑鲜果     
<正>水星怎么变成了小煤球?从太空中看水星,水星的表面是黄白色的,但事实上,水星真实的颜色呈灰黑色。与太阳系的其他天体相比,水星简直就是个小黑炭,其表面颜色特别深,反射阳光的能力很弱。水星与月球一样是没有大气层的固态天体,但其表面比月球还要黑得多。通常情况下,微小陨石和太阳风的轰击会使这类天体表面产生一层薄薄的含铁纳米微粒,使其变黑。但光谱分析表明,水星表面的含铁纳米微粒非常少,不足以让它变黑。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水星如此之黑的关键可能在于彗星。这些"脏雪球"接近太阳时通常会裂解,损失多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9-770
<正>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马东阁研究组在荧光/磷光混合型白光OLED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将具有较高三线态能级的蓝色荧光材料掺杂到双极共混主体材料中,在荧光和磷光发光层之间不加中间层就制备出高性能混合型白光OLED。这种不含中间层的混合型OLED结构比较简单,不但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溶胶-高温工焙烧法制备出纳米铁磁涂层碳纤维(MCF),SEM、EDS及ICP测试表明碳纤维表面结合了一层铁磁微粒,Fe元素含量为0.82%;测试MCF复合试样屏蔽效能,结果表明MCF复合试样的屏蔽效能较CF提高15d B以上。这表明铁磁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较好的电磁防护材料。  相似文献   

18.
数百万根纳米级小钉子形成了超高排斥性的表面。 照片中,3颗晶莹剔透的液体小珠(从左至右依次为:水、乙二醇和乙醇)立在一种超高排斥性表面上。这种表面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用直径400纳米的硅钉制成,具有排斥各种液体的物理特性,包括水、油、溶剂、清洁剂等。此前,科学家依靠化学变化来制造能排斥液体的表面,这种方法不仅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每种表面只能排斥特定的液体,也无法制造出能排斥油的表面。这种新型表面不仅可以排斥几乎所有的液体,而且研究人员还能很简单地让这种排斥特性消失——加上1伏特的电压就可以使液体迅速渗入硅钉之间并沿着硅钉底部扩散出去。这种可转换的特性使得该表面非常适用于在“芯片实验室”上控制液体的化学反应,同时它超强的排斥特性也有助于懈决直升机的螺旋桨叶片水和冰的附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2005,(2):15-16
据报道,德国克莱思公司推出一种新型耐久性纳米面料柔软剂。这种新型面料柔软剂微粒尺寸减小到了10毫微米,可使织物的内层具有柔软性,并赋予织物独特的凉爽、天然的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