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于10月12日奔赴国际空间站的第18期长期考察组成员在驻站期间将开展医学试验.帮助宇航员减轻在失重条件下的身体不适感,保持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多太空旅游的巨大市场少人梦想着漫游太空,欣赏太空美景,体验失重的感觉。然迄今为止,太空旅行仅是寥寥几位大富豪能享受的奢侈品。2001年美国大商人丹尼斯蒂托搭乘俄罗斯的火箭登上了国际空间站,圆了到太空旅游的梦想,成为第一个到国际空间站的旅游者。此次旅游的花费是2000万  相似文献   

3.
<正>人在失重的情况下,心脏会变得圆一些。最近,美国科学家对12名宇航员的心脏,分别在他们离开地面之前,以及从国际空间站返回之后不久进行了超声波扫描。此外,他们还训练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用超声波装置对自己的心脏扫描。结果显示,宇航员原先梨形的心脏,在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变圆了。根据心脏长和宽的比例,平均变圆了大约9.4%。尽管心脏的这种变形,等宇航员返回地球之后,会慢  相似文献   

4.
组装太空站     
际空间站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个由各国合作建设的载人空间站。世界各个在航天方面有实力的国家都参与到这个国际航天项目中来,其中美国、俄罗斯是主导国家。为建造国际空间站,美国已经进行了多次航天飞机发射,如“奋进号”航天飞机,曾为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安装加拿大研制的机械臂,这个19米长的机械臂将承担空间站今后建设任务中的许多重活,大大减轻了宇航  相似文献   

5.
沈羡云  许箐 《百科知识》2009,(10):21-22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个国家联合筹建的,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宫。自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居民进驻国际空间站以来,至今已有19批长期考察组到达国际空间站了,每批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生活、工作约半年左右。此外,还有临时到国际空间站造访的各国航天员,以及一些付了高昂门票的“太空游客”。  相似文献   

6.
空间站上最基本的生命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处理宇航员排泄的废物等。现在的空间站设计得已经很舒适了,宇航员们可以在空间站里自由地呼吸,并且像生活在家里一样。许多人都梦想飞向太空,体验失重时在太空舱里飘来飘去的感觉,在距地球350千米的高空中俯视地球的壮观景色……无数人的梦想或许在新的世纪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2,(10):68-70
微生物侵入空间站俄拟启用特殊装置紧急应对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这些微生物可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际空间站的经历与探索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重要步骤。美、俄、欧、日、加等国联合运营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10年建成,并延续到2020年。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将于2020年升空。本文回顾了空间站的主要历史,概述了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10年(1998—2008)的工作,分析了空间站可能对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了美国新政府对载人航天任务的新选择,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空间站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研制空间站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了。  相似文献   

10.
正夜晚,地球变成了一个闪亮的球。从国际空间站上看,地球表面灯光闪烁。2012年6月,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唐·佩蒂在国际空间站拍下了这个画面。随着地球的旋转和国际空间站的运动,城市的灯光就像黄色的条纹;蓝色的斑点是闪电,就像闪光灯一样闪耀着。大气中的淡绿色微光被称为"气辉"。这些光是白天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激发大气层中的氧原子所释放的光。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运动,夜晚的天空似乎以空间站为转轴,在右上角制造出了旋转的星轨。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空间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一个人造"跳板"。2015年11月2日,是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15周年纪念日。从建设设想的提出,到探索、设计成功,再到使用,人们一直都非常关注国际空间站。这些年里,国际空间站到底经历了哪些?我们还是请今天的主讲人——国际空间站,给我们讲述这15年里它记忆深刻的那些故事。自豪我渐渐长成了"大个头"1983年,美国出于军事目的,提出了建设国际空间站的想法。可凭当时美国一国的财力和技术,建设我的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即使美国折腾了10年,我还是一个人类无法实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12,(11):7-7
国际空间站远离尘世,似乎与病菌、微生物这些地面上的俗物毫无关联,然而近日俄罗斯科学家惊呼,国际空间站正在遭受微生物入侵。“国际空间站发现了危险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4月23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个科学论坛上透露了该消息。阿纳多利·格利高里耶夫称,苏联时期科学家们曾经在“和平”号空间站上遇到微生物入侵问题,如今又在国际空间站上遇到。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对空间站结构造成灾难性后果。它们不仅会损伤金属,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先是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才为12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尹怀勤 《百科知识》2009,(1):F0002-F0002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仅就航天技术来说,国内外就有多种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其中之一即为国际空间站顺利地度过了10周岁生日——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已整整在太空运行了10个年头。作为人类迄今建造的规模最大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目前仍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1-I0002
新华社莫斯科5月29日电(记者贺颖骏)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29日宣布,搭载新一期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载人飞船已抵达国际空间站,3名宇航员成功“入住”空间站。莫斯科时间29日6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10时30分),搭载国际空间站第36/37期考察组成员的“联盟TMA-09M”载人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自动对接。对接约2小时后,过渡舱门打开,宇航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I0005-I0006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宣布,一个“充气式”太空舱原型机即将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试验。这个充气舱将会成为未来探险和商业太空旅行及研究发展的一个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7.
回谷 《今日科苑》2011,(20):68-71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将步入轨道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在那里,航天员将为国际空间站安装重达17.5吨的连接架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在国际空间站内的俄罗斯宇航员Alexander Kaleri曾听到巨大的哐当响声。Kaleri认为这响声不像是发自设备故障,而是似乎来自密封舱外边。在2004年4月,国际空间站的机组人员也报告听到类似的哐当声。美国航空航天局无法肯定这些声响是否真的是由于太空垃圾撞击空间站,然而这些声响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轨道碎片威胁的关注,因为这些碎片能够像飞弹股打中空间站。  相似文献   

20.
正宇航员是份令人羡慕的神圣职业,可以在茫茫太空中望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蓝色星球——地球。在零重力的太空国际空间站,可以像鱼一样随意飘浮、漫步在空中,可以倒立着打太极,甚至可以像超人,一只手能举起200千克的重物。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炫酷?让人对宇航员的工作心生崇拜与深度向往?但是你知道吗,长期生存在失重的环境中,会对人类等地球生物的健康造成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