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也谈音乐电视(MTV)卓忠信时下,音乐电视(MTV)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有关部门调查:MTV收视率占观众的65-70%。MTV何以如此受到钟爱?显然是这种音乐与画面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到家庭给予人们欣赏的方便;而这种艺术形式把听觉艺术和视...  相似文献   

2.
赤裸的真实     
每星期六晚上,莫斯科MITV电视台都要播出新闻时事节目:“赤裸的真实”。漂亮的播音员斯维特兰娜小姐要回顾一周来的时事要闻。随着节目的进展,她开始缓缓解开衣扣,又漫漫脱掉外套和衬衣,在节目结束时,她也恰到好处地给观众留下了一个“赤裸的真实”。 斯维特兰娜播出的新闻未必就是“赤裸的真实”,可她自己展现给观众的身体确是“赤裸的真实”。据说,“赤裸的真实”带来了一场收视牟的革命,现在,全莫斯科几乎人人都在收看这个节目,当然,究竞是在关注时事新闻的“赤裸的真实”,还是关注播音小姐的“赤裸的真实”,无从统计…  相似文献   

3.
相声TV得失谈李莉中央电视台的《曲苑杂坛》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意识的栏目。在如今中国传统曲艺不景气,观众一天少似一天的情况下,他们不甘于把传统曲艺节目原封不动地照搬到栏目中,而是想方设法使老节目、老形式出奇出新,努力使每一种曲艺形式适应今天观众的欣赏口...  相似文献   

4.
自从MTV这种音乐传播形式诞生以来,流行音乐就从广播扩散到了电视,而这种声画合一的音乐结晶体已经成为年轻人钟爱的节目类型,同时MTV的出现也为电视增添了不少生动鲜活的“血液”。 总的来看,有美国的MTV音乐频道在统领全球MTV的潮流走向,香港的Channel[V](音乐电视频道)则在亚洲地区MTV传播领域稳坐第一把交椅。而在大陆地区,MTV这种相对新兴的电视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电视六十分》因其特殊的地位,每天播放由它领衔生产的大量国产MTV。做为美国MTV频道的有力触角,一个名为《MTV天籁村》的流行音乐节目正以全国有线电视台联网的方式伸向各大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另外有香港电视音乐节目克隆版的湖南卫视的《音乐不断》着实为看不到Channel[V]的大陆观众解了把馋。余下各省台甚至地市台的此类节目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最近,国内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上海,又诞生了一个上海有线音乐频道,领先一步开创了大陆电视媒体开办专门音乐频道的先河。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使地方台的流行音乐节目办出特色,是编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我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看清自己手中掌握的节目素材的特征。做流行音乐类节目比较理想的状态是随  相似文献   

5.
MTV从哪里开始──93’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部分获奖作品评析王峥93’中国音乐电视(MTV)大赛结束已有半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MTV的创作异.常繁荣,电视台、音像公司以及歌手本人对于MTV的重视和创作水平都远远超过以往,但是,大量雷同、平...  相似文献   

6.
网上TV不是梦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陈宁技术上的进步,为网络电脑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传统上将音乐、电视节目传送给观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节目存储在磁带。光盘等媒体上,通过传送。出租,出售这些纪录着节目的媒体,将节目送到观众手中,用放音机、放像机等播放出...  相似文献   

7.
MTV创意及其构成刍议杨晓鲁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人们已不能满足于只接受无线电、普通磁带或数码带、激光唱盘等欣赏和纪录音乐的方式,对于视觉与听觉(音乐)结合的要求日益迫切。MTV是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滥筋的,...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各地》等专栏节目里,“我”(有的称为“我们”、“记者”)出现的次数和形式越来越多了。“我”在节目里出现,是节目摄制者的一种积极探索。人们(包括作者和观众)对客观介绍式的传统手法,不能满足,要求根据电视宣传的特点,把其它艺术形式中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手法,直接间接地化成有声有色的“我”,与观众见面,从而活跃节目的形式,使之更加真实、自然。不少节目在这方面所作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诚然,艺术创作中的主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2,(Z1)
【出《华人音乐世界》题头各位好,欢迎收听《华人音乐世界》,请听音乐专题《新世纪,新民歌》。【出斯琴格日乐歌曲《新世纪》片段,然后压混……节目开始想声明一点,我不是一个民歌节目主持人,相反,我做了整整九年的中文流行音乐节目。我很想把今天这档专题节目做得更像一档常规节目,所以我们不会在节目中研讨“民歌的推广”或是“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我只想和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与电视──关于“电视诗”的思索黄辉小说与电影联姻,音乐与电视结合,使得电影故事片、音乐电视(MTV)异彩纷呈,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需求品。相形之下,被喻为“文学中的文学”的诗歌作品被拍摄成为电视作品──“电视诗”,却显得十分的单薄与苍...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报道。同其他声画艺术形式一样,一个好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应该是鲜活的、灵动的。一条条新闻之间的编排、组接,就仿佛一段优美的乐曲,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使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有美的享受。这就需要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中把握节奏。一、电视新闻节目的节奏形式节奏一词来源于音乐术语。音乐艺术的节奏,体现为一定长短、强弱的音符交替出现,使音乐运动有了轻重缓急的变化,使之感染听众。而作为电视艺术主要节  相似文献   

12.
“请您收看90秒广告”“广告还有XX秒”,这是笔者最近在收看央视4套“星光大道”节目时看到的提示,感觉非常亲切。对于电视广告在节目中频繁插播,观众颇有微词。在广告提示里加入明确具体的时间,让观众一目了然,从而决定是选择继续看广告还是暂时换台。这种作法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从经营角度而言,广告是一家电视台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何协调广告与观众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应该把它放在一个“经营艺术”的角度去考虑。如果这个矛盾处理得当,自然会赢得观众的理解和支持。在这方面,“请您收看90秒广告”…  相似文献   

13.
孟令名 《报刊之友》2014,(9):115-116
中国首档顶级歌手音乐巅峰对决节目《我是歌手》,作为湖南卫视“领SHOW 2013”的开篇之作,从2013年初开播以来,集结了歌坛的资深唱将、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向观众呈现了一场顶级豪华的音乐盛宴。在泛娱乐化的今天,“我是歌手”的成功背后揭示给我们的文化内涵,营销模式,和节目本身的创新性,值得每一个媒体人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郑伶俐 《新闻前哨》2012,(10):69-70
如果说2005年刮起的“超女风暴”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音乐真人秀节目,那七年后的2012年无疑称得上是音乐选秀节目的“转型年”。这一年共有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集体开播,无论是山东卫视的《天籁之声》,还是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都纷纷举起了创新、革新音乐选秀节目的大旗,寻求突破。而白热化的竞争中,“黑马”《中国好声音》却后来居上,独占鳌头。第二期节目收视率就高达2.8,第三期收视率更以3.093博得全国收视冠军,创下了历年来音乐选秀节目最快之成长速度。《中国好声音》缘何在短短数周内迅速串红,其原因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5.
李学斌 《记者摇篮》2004,(7):49-49,57
无论是播音员的播音还是节目主持人的播音,都是一门语言表达艺术。那么,是艺术就要讲究感情。就谈话类节目来说,我感觉节目主持的质量,虽然是一个综合反映,但其核心问题,全在于主持人的一个“情”字。我所说的“情”字,是围绕节目始终,贯穿节目始终的。所说的围绕节目始终。就是说.从构造、组织节目开始。从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邵珺 《视听纵横》2005,(1):76-77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大忙时节。这些年电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电视台在市场运作中意识到谁家的节目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谁就能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因此各电视台都在为创立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节目而绞尽脑汁。改版便成为电视求新求变,改变“面孔”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特定时空的“假定”情境下,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交流的传播方式。要做到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表演”形式,而在诸多的“表演”形式中,注重播音、主持的自然美,无疑是提升节目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伟  魏玮  胡丹 《河北广播》2006,(5):72-74
广播谈话节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节目形态,在实际的运作中根据不同的形式、风格、内容,可以称作脱口秀(talkshow)、倾谈节目、访谈节目等。广播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广播的传媒产品,具有艺术性特质,也是一种艺术产品。但是这种艺术产品,不同于影视艺术、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属性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在我国影视界,围绕着节目应该“迎合观众”还是应该“引导观众”的争论相当激烈。不少制作人也因把握不准这两者的关系,致使节目制作徘徊不前。笔者认为,“迎合观众”和“引导观众”是节目能够正常发展、树立品牌、在观众中拥有长久影响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