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的异化,文章依据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社会劳动中无法实现人自由自觉劳动的本质原因,继而以此理论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教师价值的畀化、教师与教育目的异化、教师劳动的异化以及教师生命价值的异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关注与发展的内容,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更对培养高质量劳动教育下身心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当今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存在“身心分离”“劳动教育价值异化”“劳动教育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从身心分离走向身心合一,从劳动教育的异化走向突出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脱离自然、社会走向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梭罗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异化的劳动价值观。他走进瓦尔登湖,用自身生活实践来探索劳动价值观的本质,通过弃商从文、简朴生活和自我追求来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劳动对象及劳动活动异化、人与自然异化、人与人的异化,唤醒人们重审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观教育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必须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谐心灵;必须实现课程融合,创设全方位的生命化课堂;必须开展情景体验,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生命的价值;必须整合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学习在"额外压抑"下成为"异化劳动",在"被培养"的继续教育过程中难以获得快乐和幸福。教育硕士(中小学教师)培养本质上是生命原始冲动推动下的"自由劳动"实现进化与消遣的过程,是教育硕士"进入事物"独特体验与把握生命的过程。为实现教育硕士生命意义与价值,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应该营造"非压抑性"生存氛围,使其产生创造的生命冲动;获得自我生命体验,实现其生命绵延;在"习明纳"中自由消遣,满足他们生命之流的交融;理解学科研究或探究方法与范式,彰显其创造特性。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并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之举,是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实现了理论、现实和价值这三大逻辑维度的统一,但也面临着劳动价值被窄化、劳动教育功能异化,劳动教育评价缺失三方面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应注重强化劳动价值理性,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深化劳动教育过程,彰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更要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强体、增智、育美”的综合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8.
劳动尊严教育是高职生获取社会尊重、实现自我价值、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克服当前高职毕业生劳动行为异化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应推进劳动尊严观教育,规范高职生不良劳动意识,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使其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以扎实劳动赢得社会尊重。  相似文献   

9.
教育异化问题是现代教育反思的奠基性问题。教育的异化可以理解为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两个方面。社会铸就方面的异化表现为官僚化、技术化和群体化。教育世界异化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精神的自我异化即人的生命与人的生命价值的异化。教育异化的精神根源乃机械论教育哲学。超越教育世界的异化必须超越机械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观是个体对劳动的主观认知,是个体劳动价值取向的体现。劳动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及劳动行为,加强劳动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然而,由于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及劳动形态的变迁、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高职学生自身劳动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时代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具体表现为劳动认知存在偏差、劳动价值取向功利化、缺乏创新性劳动意识等。为有效破解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危机,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拓展高职劳动教育路径,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价值观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1.
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消费教育之中,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劳动价值观的合格大学生的基本途径,但目前劳动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厘定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及价值,分析了社会、高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主体主导—家庭教育支持性—社会环境支持性—大学生个体特性"等四维高校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34项,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解决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的问题,丰富了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指导高校劳动教育实施,助力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实践机制和主体参与方面的困境,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四个最"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劳动教育必须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五育并举"、构建"三方联动"的协调机制等方面抓实,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在对人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的本质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建立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并与自然、社会密切联系的现实整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了劳动异化以及人的异化,其价值观在整体上是不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的本质的解放为过程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并把生命教育视为价值观教育的个人基础和青春成长的底色。七年级新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学习单元"生命的思考",设计了"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课。该单元最后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是生命教育也是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落脚点,从与自我、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带领学生寻找、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探讨生命关系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笔者曾组织一次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16.
唯科技化与专业化价值观导致高等教育丧失了对终极目标和意义的追寻,高等学校异化为工作技能"训练所",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化、思维模式的片面化以及精神世界的单向化。"全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人的生命活动的完整性,其核心是尊重人的发展潜能,同时使"学生—社会—人类—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基于此,大学需要反思工具性价值取向,重建大学的批判功能;以"全人教育"理念重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文化校园",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理性消费、"躺平"等青年亚文化"热"现象相继泛起,对这一"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可以洞见:当代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情感淡漠、劳动精神淡薄、劳动价值观偏误等症候.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劳动文化的价值无适与知性断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对劳动本源价值的僭越,极易引致青年劳动价值观主体性的离场,使当代...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片面与扭曲的现象,缺乏高尚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这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蓝图的实现极为不利。而作为审美教育发展的当代形态的生态美育在高校的实施,能让大学生树立起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将生态中和的理想精神贯彻到多重关系之中,树立起生态整生观念,形成多重价值整生的价值观,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异化,把生态中和的理想贯彻到生命的全程全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梦实现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在其认识论出发点及论证等方面蕴涵了现象学视域。而就现象学视角而言,本质直观可作为解读异化劳动的可能方法。在此方法的导引下,异化劳动将呈现为一个全新视域并生发出一系列寻问,这些寻问是对异化劳动现象学方式的寻求。而且,胡塞尔和海德格尔自由自我决定的价值取向印证了马克思自由自觉的劳动本体论,并且其"生活世界"与"技术人"思想等构成了现象学对异化劳动审视的现实向度。  相似文献   

20.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涵出发,就"异化劳动"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