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21世纪的艺术视域中,数字影像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制造的影像成为主要的艺术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影像艺术以数字化的图像语言为视觉表象,以新技术手段为诗意载体,借助于Video、摄像机、投影仪、互联网和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制造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与“拟像”现实。大量的影像与Video艺术实例证明,影像艺术具有视觉诗意:借助视觉画面的审美表现力传达作者对影像文化的诗意追思。  相似文献   

2.
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玮 《文教资料》2008,(17):58-60
21世纪影像成为创作的主要媒材,影像艺术对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影像艺术的挑战,绘画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来充实丰富自己的面貌.一方面,绘画要转变传统的既定观念.另一方面,绘画材料的运用要与科技的发展相结合.这样绘画将永远不会被影像艺术所替代.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影像艺术的创作增添了活力。面对这一形势,高校的影像艺术专业在学科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女性艺术家和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的表现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回顾、搜寻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女性艺术家与影像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进程,试图通过对国内部分女性艺术家的影像创作分析,让读者看到她们如何在影像世界中展现自己对于当下人文生存环境的观察与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女性艺术家和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的表现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回顾、搜寻女性主义艺术的发展轨迹以及女性艺术家与影像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进程,试图通过对国内部分女性艺术家的影像创作分析,让读者看到她们如何在影像世界中展现自己对于当下人文生存环境的观察与思考的.  相似文献   

7.
在艺术表达的形式中,除视听信息以外,人们也尝试着再现作用于其他感官的信息。正如嗅觉信息。艺术与嗅觉的关系似乎不是特别的亲密。但随着对视听艺术的进一步研究,在影像中运用合理的视听语言表达手法,是可以引起人的嗅觉反应的。嗅觉在视听艺术中通过画面、音乐和声响来体现,最终由"记忆"让艺术作品与观者达成共鸣。当气味的记忆与影像的记忆成为观者的共同经验是,视听影像便与观者亲密而无距了。在视听艺术中我们用微妙的形式传递嗅觉,刺激观者幻想,创造出一段奇特而美丽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似乎没有一种艺术形态比影像艺术更依靠直觉了,所谓直觉并不是不要理性,而是为了避免刻意的异化。直觉是种感性的"本质直观",直觉多了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也就是这一切都是要悬置任何预先的假设,以纯粹直观的意识面对客体,回到事物本身。影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对现实进行纯粹感性的观察和记录,以获得我们忽视掉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意义。无论是影像作者还是观众,我们都学着用看待事物将其已有的观念和意识悬置,直观现象本质的思想去看影像、看人生,这样影像艺术的发展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会向着光明与神圣的殿堂迈进,人类也会走向真正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影像语言是大众流行图像文化时代的衍生物。面对数字化时代影像语言膨胀这一现实语境,旨在探索读图时代版画新的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转换,探讨版画语言和影像语言的技法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叙事在叙事中通过技术体现出一种对时空的超越性、影像叙事视点的居高临下、影像叙事结构的多姿多彩、影视叙事细节的强烈冲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歌曲演唱中,可以从深入理解歌词含义,准确体验感情基调,细腻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变化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体现歌曲情感和音乐风格。要准确表达歌唱中的情感表现,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体会,情感的体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注意积累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体验,了解文学作品、音响资料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情感体现。要把绚丽多彩的情感世界用于歌曲的演唱中。  相似文献   

12.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同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起构成国家建设设计人才格局的组成部分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原工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分析和阐述如何办好该专业,培养好专业人才工作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影响辐射各个方面,而其中的重要元素民间美术色彩,更是以其独特的风采成为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奇葩,并对现代设计领域中流行色彩的运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活动四要素进行了新的探究。从艺术活动的整体性来考查,认为艺术媒介同样是艺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它与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在基础理论建设中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构成艺术活动的基本“五个要素艺”,忽视或削减这个要素的理论作用,艺术的基本理论建设就会出现重大的缺失。文章认为艺术媒介还有助于对“艺术生产”“艺术消费”理论的建设,对重建艺术发展史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有助于为艺术分类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切艺术都力求通过有限的表现形式传达无限的情感和意义。但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中业已形成自身固有的规律与形式技巧。在虚与实、空与灵、有限与无限的追寻中,艺术传达了对人生世相的返照,体现了意理情趣与意象的融合,给人以无限的审美快适与心灵体验。对艺术有限与无限的意义与关联的思考,可以加深对艺术表现及审美经验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波普艺术风格是西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艺术趋向的产物,对时装设计的风格方向产生引领作用,它帮助人们解开时尚的密码,诠释21世纪的着装符号。波普艺术风格在时装设计上的应用无所不在,主要从色彩图案等构成要素的应用上进行探讨和说明,力争把握其精神实质,将艺术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结合近年时装市场行情,有效地将波普艺术转化为时装设计的创新动力,努力探索时装设计的新形式、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美术疗法即绘画疗法作为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社会的推广。美术专业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素质构成也必然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必要遵循这一特殊性加以引导。文章将从美术疗法产生的渊源出发,探讨美术疗法在美术专业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这一具有特殊性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涵化和播化中形成自身的文化圈;中国文学艺术受中国文化的浸润和熏染,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学艺术走向也受到中国文化和民族感情的制约。民族性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根,民族的差异性是本,外来先进文化思想是固土强本的养分。  相似文献   

19.
设计: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与艺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仅实用艺术与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纯艺术与一定的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历史与艺术的历史一样久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总是需要更高层次的艺术观念来引导和互助,这样才能使技术融入艺术之中。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在不断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和提升的。随着21世纪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两的结合表现得更加紧密,并走向新的整合。设计艺术将以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为己任,并以之为手段和工具来创造为人所用的一切产品,它能够克服两之间的不协调和矛盾,并将两有机地整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20.
Janet Evans 《Education 3-13》2013,41(2):177-190
It has long been accepted that one can respond to fine art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ways. However, it is only in the last decade or so that picturebooks have been attracting the kind of recognition that they have long deserved as art forms to be considered and responded to both creatively and aesthetically. There is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focusing on how we can respond creatively to the illustrations in picturebooks in addition to the picturebooks themselves as art objects. There is also a growing number of author illustrators who use famous works of ar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oryline in their picuturebook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one such book, Katie's picture show, was initially used as the stimulus for some reader response work which quickly led onto more in-depth, detailed responses to fine art – Fernando Botero's art in particular. It then goes on to share the oral, written and illustrative responses of some 10 year old children, showing the creative and aesthetic links between picturebooks and fine 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