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听一些教师上作文指导课,强调写作的“文无定法”,这让人颇有些感想。“文无定法”,含有深奥的道理,中小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如果断章取义,解释不清,或者说解释不到位,难免会让学生望文生义,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而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文无定法”,这话无疑是对的。就是说不同题材、主题的文章,应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且应该选择最佳的方法,创造新的方法,所以说文无定法。然而这并非说写文章根本不存在什么方法,方法是存在的。从成功的作品中,总结、升华出其成功的方法,作为学生写作的参考、借  相似文献   

3.
写作课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以学生为对象,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以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并结合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内容的一门课程。自古云“文无定法”,又云“教无定法”,可见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活的艺术,同时这也注定了写作教学的困难重重,有时写作教师全情投入,却收效甚微,致使教师不无尴尬,常有“吃力不讨好”的苦恼。我执教写作课以来,也曾饱尝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谢克明 《今日教育》2006,(12S):37-37
一、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在“人”而不是在“文” 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是人.是由写作的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其一,从写作的构成看。传统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写文章”。文章是写作构成的中心.因而研究写作就是研究文章.写作学就是文章学。现代写作学研究表明。写作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创造性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而且它们的规律都是可以认识的,写作自然也不例外。所谓的“文无定法”,其实指的是文章千变万化,其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也各有不同,而作者的爱好、素养与创作习惯又有差异,因此不可能制定出一套规矩作为天下文章的准绳,并不是说写文章根本无规律可循。因此,指导学生作文,必须为他们指明一条路径,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逐步学会写文章。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写作的最好动力是学生对写作产生需要和兴趣,即乐于拿起笔写作,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习作实践。为此,教师须创设一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的“文无定法”的定律束缚了小学作文教学,一味地追求创新性与独特性将小学作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就提倡“文要有法”。模仿教学实践也将作文的基础教学指向“定法”的学习.作文的教与学就是教给小学生作文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规律。叶圣陶先生的“象样”写作理论也为“文有定法”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有定法”是小学习作与写作教与学的规律,“文无定法”是文学创作目标的追求.提倡“文无定法”要从“文有定法”做起。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的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古往今来,人们对写作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一是“文有定则”;一是“文无定法”.就文章规范为普遍性而论,确乎是“文有定则”.就表达方法的特殊性而论,又确是“文无定法”.用辩证观点来分析,上述两种见解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所以,一般写作是先有某种思想体验,然后诉诸文字.而中学生作文大多是“遵命作文”,因而,中学生作文综合训练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道德修养和写作技巧,就要遵循写作训练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材料作文“六步法”示例江苏兴化安丰中学孙冬强古人云:“行文有法,但无定法”,“大体须有,定体则无”。这说明了文无定法的道理,但也说明写文章是有法可依的。尤其是训练学生习作、应试,更应有一定的“法”。有了“法”或“框式”,就不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0.
讲作法一例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花大力气讲写作方法,既讲得多,又讲得深,结果往往事倍而功不及半。但如果认为“文无定法”而干脆不讲写作方法,那也是一种偏向。最近听到一堂教《古战场春晓》一文,联系学生的实际来讲写作方法的课,对我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1.
做课如作文     
做课,精心教学也;作文,文章写作也。一堂课怎么做.无定法可依。因为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无标准定则。叶澜教授认为“扎实的、充实的、丰实的、平实的、真实的”“五实课”是好课;崔允榔教授则说“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三得课”是好课……窃以为,循规蹈矩的,肯定不是好课。一篇文章如何写,无套路可循。  相似文献   

12.
不少中学生朋友总是打听要想写好作文是不是有什么诀窍,能不能寻找出一条快速提高写作能力的捷径?对此,我们的前人曾以一句简赅的话语“文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了生动而又辩证的概述。所谓“文有法”是指写作有基本方法可学,这个“法”字是指那些符合写作过程的规律的基本原则;而“无定法”一语是指写作的具体手法无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因人因事因情而异的,无定规的非常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而“贵在得法”中的“法”字,是指在写作中应采用那些符合写作规律的基本原则方法。所以,我们应注意找出那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方法,来加以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生写作是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目前不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写作水平低;教师也时常听到学生发出“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在写作教学方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一、为学生写作引好路首先,写作要先有“格”,后无“格”。曾经记得有位写作名家说过:“文无定法”。“文无定法”不错,但是,如果对新接触一种写作文体的学生灌输这个理论,那么定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如我在安排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时,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议论文惯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在“…  相似文献   

14.
桑文杰 《现代语文》2005,(6):122-123
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文无定法”,正如北宋散文家苏轼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而他所谈的作文经验却是“妙不可言”,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文章高手也无切实经验可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贬低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呢?  相似文献   

15.
好课无标准     
常有老师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应该符合五个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认为,所渭好课的标准问题,这本是一个伪问题。就某节具体的课而言,好课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古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无定法。好课要依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这也符合本课中陈怡老师所讲的一个哲学原理: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微写作是中职“新课标”提高中职学生写作能力与写作素养的一个明确要求,是“职业模块”中的重要专题。本研究通过开发微写作课程资源,找出微写作课堂学习五大突破点,构建了“问题文+范文”“典型文+思维导图”“关键技法+下水文”“自选范文+借鉴点+仿写文”四大微写作模型,探索出微写作课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好课无标准     
常有老师问:“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曾提出好课应该符合五个标准,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认为,所渭好课的标准问题,这本是一个伪问题。就某节具体的课而言,好课的标准是不确定的,古人说“文无定法”,其实教学也无定法。好课要依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主体的不同而不同,这也符合本课中陈怡老师所讲的一个哲学原理: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本刊前几期,我们谈了高中语文课本阅读部分的几个编写思路,现在略谈写作部分的编写意图。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学生常常视为畏途。写作究竟有无方法可循?语文课本能否提供出学生习作的“路线图”,来启发学生?古人常说“文无定法”,是十分可贵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9.
至今,作文教学还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费时多,近占语文教学时间的一半,收效微,写出较高水平作文的能有几人?在农村中学,一些语文教师自己动笔就少,常以“文无定法”搪塞作文指导(出一个文题,说几点要求;批改时勾三、五别字,一二错句,给一个等第,一篇作文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提及作文教学的质量,又指责前人的教学不到位,学生作文水平低,再听其言辨其声,原来指导者也不清楚如何写。自古来,写文章是件大事,“文章千古秀”。“蓬莱文章建安骨”,历来受到文士的推崇,李杜欧苏不用说了,以文显名的不计其数。读书虽多而写不出文章的则被认为“两…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观点,把学生“写作”作为一种技艺来对待,因而“写”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为写而写、为写而教”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实际上“,写”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能力,并且是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写作”的概念也是相当宽泛的。马正平教授编著的《高等写作学引论》中把“写作”分为狭义写作、亚写作、广义写作三个层次,其中狭义写作指写文章,这就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写作范围。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掌握了文体写作,其他写作就不在话下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正确的。一定的文体写作训练应该是有的,但我们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