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
从进入高一开始,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三年之后的高考进行的.在这场持续三年的"赛跑"中,每位同学都是参赛的"选手",冲着那"惟一"的终点线前进,这实在是一场耗时持久的比赛,可以坚持到最后的每一位选手,不管是第几个冲过"终点线"的,从体育精神上说,都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8,(2):32-33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很深。小孩子的妈妈为他的母亲洗脚,母亲慈爱地说:“忙了一天啦,歇会儿吧!”“不累。”这个情节被小孩看在眼里,他转身跑出去,为他的妈妈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广告词说穿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心切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有体会和见闻。怎样才能使父母如愿以偿呢?有一位杂文作家汪重友写过《望子成龙与自己成龙》一文,其中一些观点,不乏真知灼见。他说,在孩子的眼里,有三种父母不值得尊敬:第一种是“无知父母”,自己不…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的精神依托;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的重要保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是全社会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积极心理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燕平 《宁夏教育》2013,(7):156-156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让孩子感受到绿色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周蓉  陶骥 《家教世界》2014,(3):56-56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假如你是优秀的父母,我建议你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和嚣张,动辄摔打东西、拿刀砍杀父母,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要得到,否则整个家庭就会鸡犬不亍,家里的家俱、家电就会遭殃,父母的安全有时也会受到威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纪伯伦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而我则要说:“如果孩子是水,父母便是修渠人!”自从孩子横空出世的那一刻,一声嘹亮的啼哭,便如一股“哗哗”的清泉,孩子——这股清澈纯净之水,是自由的,也是恣意的。它可以流向小溪,流向江河,流向汪洋也可以流向污垢深处;  相似文献   

11.
心理辅导概念引进国门已经很久了,但似乎离人们的生活又很遥远,关于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大家知道最多的是医院精神科医生做的医学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些人还会想起电影中的铁丝网和恐怖的电椅。其实除了面对心理疾病的医院精神科门诊外,心理辅导更多的是面向健康人的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如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政府部门的心理辅导机构等等。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12.
尼克·胡哲,这个新生命的降生,给父母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惊恐: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和双腿.但尼克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培养,他们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教尼克做能做的一切.18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把他放在了水里,让他学习游泳.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2008,(9):43-43
空间规避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隐私,规避孩子的日记本、书信、不愿公开的自画像等。  相似文献   

14.
徐小创 《母婴世界》2011,(2):102-103
不论是举家迁至国外,或者搬到国内的其他城市,又或者只是换一家幼儿园,孩子都面临着融入新环境的挑战。只是海外的语言、习俗、食物等各方面与以往习惯的一切差异太大,所以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崔玉涛 《父母必读》2014,(10):46-47
孩子生病了,不同的父母,表现出来的心态和行为也不一样,这对孩子的康复有直接的影响。诊室中,有三类父母,崔大夫都有特别的话要说。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时,家长的表现有诸多不同。作为医生,面对不同的家长,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所以,我们一天当中“变脸”数次。  相似文献   

16.
俞群 《家庭教育》2007,(10S):34-35
李炳是一个初一新生。据医院智商测试,达135,属很优秀。他喜欢看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除了《红楼梦》他都看过。各种科普历史书,如《上下五千年》也都看。他还特别喜欢看漫画和报纸。钢琴已经考出5级。李炳还喜欢游泳,参加过横渡钱塘江活动。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人偷窃。他会提醒被偷的人。他在家会帮助做家务.知道省钱,关心有病的姑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小允 《家长》2011,(6):9-11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只跟爸爸一起生活,我会很坦然地回答他:“我的父母离婚了,但我依然是他们的孩子,他们都很爱我。”听到我回答的人往往会对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开朗、阳光的外表下,也曾有一颗受伤的心。  相似文献   

18.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7,(11S):28-29
孩子和爸爸联手拯救妈妈,不让妈妈在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脱离积极的人生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卢绪德 《家教指南》2007,(10):60-61
五岁的阳阳在小姨的陪同下来看心理医生,要求做一个智力测验,看他大脑是不是出了问题。因为他不仅平时胆子小、孤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而  相似文献   

20.
杜志丽 《小读者》2013,(3):75-76
下岗后,人难免出现烦闷、焦躁、忧虑等情绪,此时,家长不应将孩子作为“出气筒”随意地冲着孩子发泄一通。由于难以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情绪变化,时间一久孩子就容易对父母产生疏离甚至怨恨心理。这类父母可通过一些合理的发泄方式(如无人时大喊、与朋友交谈等)宣泄心中的烦闷,但不应将矛头指向孩子,特别是孩子哭闹或犯错误时,家长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谩骂甚至动手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