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现峰 《钓鱼》2005,(7):15-15
在《钓鱼》第4期中拜读了张铨老师的《再谈空心尾漂、实心尾漂及剩余浮力》一文后,对张老师最后结论(鱼漂不能以空心尾、实心尾论“灵敏?)持不同意见,今与张老师及各位高手探讨。  相似文献   

2.
慈非 《钓鱼》2004,(17):20-20
悬坠钓经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许多实践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解答,但也有少数问题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论,不仅广大的钓者心中存在疑惑,连钓界理论上也存在争议。用“剩余浮力“来解释调5钓3与调4钓2存在高低悬殊的中鱼率现象就是例。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5,(2):26-26
选择浮标一看造型,二测浮力,三是微调铅重看浮标的升降幅度。然而认定浮标主要是凭经验.是感性的,并由此形成了约定俗成,在词义上比较含糊,在不钓鱼的人看来甚至是荒唐的名词。其中,容易混淆和引起误解的是: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04,(24):40-40
四、春季垂钓时各应选用何种鱼漂?春季气候依然变化无常,我们在垂钓的过程中遇到的鱼情也同样与这天气一样呈多样性的变化。有时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鱼却非常难钓(尤其在正午前后,这个现象更加明显).有时细雨轻风、阴云遮日,垂钓效果却十分喜人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垂钓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日照强度和水温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多数鱼类的趋温反映,使垂钓的难度在这个季节里困扰着许多人。因此,在春季垂钓时,我们也应该慎重、科学地挑选出合适的鱼漂。  相似文献   

5.
范宁 《钓鱼》2005,(17):23-23
鱼漂的保养和收藏在某种程度上说要重要于其它钓具的保养和收藏,这并不是因为鱼漂的价格不菲而需精心呵护,最主要的是因为鱼漂本身材质的易损性和使用中的精确性要求,使我们在保养和收藏鱼漂时,需要加倍的小心、谨慎,善待这些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范宁 《钓鱼》2004,(23):41-41
不同的鱼情、水情及复杂天气情况下该选用何种鱼漂 一、气候适宜、温度适中,应该选用何种鱼漂?在这种条件下,本应对鱼漂的选用并无太多讲究。一般质量或号数适当的鱼漂均可使用,但若要钓得快、钓得多,选一支更为对路的鱼漂或许对你会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05,(16):19-19
一、外观检查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高品质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  相似文献   

8.
柳树仁 《钓鱼》2004,(23):20-20
读了《钓鱼》杂志今年第17期上的文章《鱼漂的调、钓变化与中鱼率》(也还有其他一些文章,如关于两个实验现场的讨论、关于剩余浮力的认识等)后,有些感想。一是关心钓技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有勇气提出不同的见解,研究之风日盛;二是研究细致八微,例如细到调5钓3和调4钓2的微小差别及原因探讨。我想,这种良好风气既是对钓鱼事业发展的促进,又是钓鱼事业兴旺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也来助助兴,对该文涉及到的一个具体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供众钓友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崔德民 《钓鱼》2004,(23):30-30
带轮鱼竿钓浮是钓鱼人垂钓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一般是挂飞钩或串钩垂钓鲢鳙、草鱼以及其他品种的表层鱼。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隋况:一群又一群鱼在远离岸边的水面游动,从高处观看,鱼群经过之处水都改变了颜色。但是您的带轮鱼竿不论使用多大力量,抛出的距离总是离鱼群三五米,再也不能抛远了。这有可能是您在改造钓组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鱼漂对抛出距离的影响。一组鱼钩,  相似文献   

10.
华歆 《钓鱼》2004,(4):52-52
以一条跃出水面的矫健旗鱼为商标的金百利鱼漂在瘦长风格的鱼漂中独树一帜.是因为它注重鱼漂个’性与钓鱼风格的结合。现代人享受自然的机会不多,但讲究品位.会因为那支鱼漂特别适合钓某种鱼而难以割舍。所以,能让人充满希望的金百利鱼漂眼就看出了个性。  相似文献   

11.
李鸿兴 《钓鱼》2004,(24):19-19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13期上刊登了张铨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对剩余浮力认识》。其中第一段的结论是:两只粗细相同的漂尾(无论空心、实心)在相同的下拉力作用下,位移是相同的。就这个问题我想同大家探讨一下,目的和广大爱好钓鱼的朋友交流、学习。同时更期望能得到大师们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张铨 《钓鱼》2004,(13):44-44
在不同的杂志有几位作者都说到了剩余浮力及其在调漂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我对剩余浮力有了一些认识和理解。为了概念的清晰和求得认识的统一,谈谈个人浅见,供大家研讨。  相似文献   

13.
崔德民 《垂钓》2007,7(3):41-42
在各种钓鱼媒体上,有关浮标的争论络绎不绝,焦点就是剩余浮力,不同的人各抒己见,究竟谁对谁错?这可是一个很难找到正确答案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范宁 《钓鱼》2004,(17):34-35
鱼漂,各地称呼不同。古代称浮:现代称浮子、鱼漂、钓眼等。它是钓者根据其反应了解水下鱼情、水情的标志,故有的钓者将其称之为“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张炎冰 《钓鱼》2005,(3):22-22
凡是丢到水里不会往下沉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做鱼漂。所以,用禽羽、木材、芦苇、海绵状发泡材料做浮子是最简单不过的事。立漂的制作要复杂一点,但以空腔居多,因自重和浮力配比失调,稳定性显得不够。鱼漂的出现不仅是多了一个漂尖,在材质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因此而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5,(6):25-25
在底坠钓组中,鱼咬钩所引起的浮标沉浮与钓饵的重量无关。如果减轻坠重,或用大浮标使钩悬离水底,则饵重的最大值必须小于浮标的浮力和上浮力,超过这个值,浮标沉入水下就失去了标志鱼钩状态的作用。悬坠钓组的不同在于,饵重及其状态对钓组的影响有多种表达形式,其引起的微妙变化用传统尺度无法衡量。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钓鱼》2004,(17):28-29
悬坠钓法与传统钓法有哪些不同?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坠和浮标。从坠钩平卧水底.鱼咬钩移动铅坠到坠悬离水底,是因为浮标平衡了坠钩重量。钓组结构变了,信号也跟着改变。如果我们的认识继续停留在鱼漂概念上,用抬漂和黑漂去解释浮标反应的咬钩动作,必然会放弃许多有效鱼讯。  相似文献   

18.
张炎冰 《钓鱼》2005,(5):25-25
浮标是由标身、标脚和标尖三部分组成的。过去,我们将拴在线上的羽毛以及其它用于观察和反应鱼讯的物件称为鱼漂,或称浮漂,是因为还没有像现在那样重视到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和二力平衡来认识它。因此,用鱼漂来解释浮标就显得非常生硬,尤其是作为标记而需要及时调整的的标尖,更是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19.
张炎冰 《钓鱼》2005,(7):21-21
古称浮子,现统称鱼漂,指的都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台钓”出现之后,我们发现,悬坠钓组使用的浮标不是漂着浮着,而是整体沉在水下,由一个浮出水面的标示杆来标志鱼钩状态和反应鱼讯,并因脚的长短粗细,以及材质的不同而影响线组运动。  相似文献   

20.
李歌 《中国钓鱼》2006,(4):50-51
剩余浮力问题实质上具有静态和动态双重内容,而以往则易把它们混为一谈,所以导致观点矛盾,难以统一。本人有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