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二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产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这次文学运动中,一方面,基督教以崭新的姿态回归到人们的视野当中,对浪漫主义文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基督教借着轰轰烈烈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实现了自身的精神复兴与超越,这主要体现在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的闪光上。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代表性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自然与文明对立的主题。西方文学的自然与文明对立主题,是具有现代性的主题。现代性是处在现代条件下的人对现代文明的感觉和态度。18世纪以来的西方众多作家赞美大自然和自然人性,批判现代文明,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性特质;作品所表现的以自然对抗文明的主题,具有了现代性批判的深度。西方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现代性批判主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故意要与现代文明唱反调,而是为了呵护本真自然的人性、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  相似文献   

4.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大师小传维克多·雨果(l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诗人。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一生创作的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成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辉煌的遗产。雨果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的主导思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其中《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早期的欧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爱与美的原则指导下,出现了名家、名著、体裁、流派各现异彩、缤纷辉煌的文学景况。欧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特异表现、产生发展、归宿与典型意义,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对于中国与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雨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轰动了19世纪欧洲文坛。在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中,“对照原则”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文章结合他的创作实践论述了“对照原则”——理论基础、创作方式、艺术与思想魅力等。  相似文献   

8.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这种思潮迅即超越空间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使其表现出某些与之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国作家所处的特定现实环境以及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又使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西方浪漫主义更有不同.本文试从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在文学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民族文化特征与现实环境等方面入手,对西方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变异、中国新文学中表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特点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相似点与相异点、中西浪漫主义文学家在气质上的本质性差异等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雨果小传     
维克多·雨果,法国诗人、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贡献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雨果出生于1802年,当时正值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祖父是一位普通的木匠,父亲则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雨果天资聪慧,喜欢读书,9岁开始写诗;15岁写的《读书乐》就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20岁时因发表诗集《颂歌与杂诗》,获得国王路易十八赏赐的年金。1830年7月…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哥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晚期,在当代和现代作品中仍然盛行。哥特主义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一个特殊分支,被评论家称作“黑色浪漫主义”。文章介绍了哥特小说的起源、背景、发展和影响。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哥特小说在18世纪晚期兴起,19世纪30年代衰落。尽管流行时间较短,哥特小说对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文学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浪漫主义运动和思潮发生在18—19世纪。在这一阶段,西方文学完成了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变,这是各种社会影响和文学思想共同推动的结果。在西方现代文学诞生的各种促进力量中,浪漫主义潮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浪漫主义既是对欧洲古代民间文学传统的回归,也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传统的反叛;它上承欧洲文学的感性主义传统,下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非理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说,浪漫主义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9-41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文艺思潮,在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出现了大量以描写自然为主要题材的作家,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书写,展现出自然的原初性、生态的和谐美以及生态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3.
作家的位置--西方文论中"作家"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文论史的扼要历史回溯,指出作家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是从来有自,它是浪漫主义运动高扬作家主体的产物。20世纪的新批评、结构———后结构主义文论对浪漫主义运动的这一"主体性"批评进行了深刻的反拨。新批评强烈反对传记式批评,认为这将导致"意图谬误"。罗兰·巴特提出了"作者已死",作家至高无上的地位遭到颠覆,语言上升为文学研究的主角。论文最后通过巴赫金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的"语言"改造,尝试在社会、历史、心理、符号的网络中给作家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新感觉派是日本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要的文学派别.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革命之后,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开始.与之相对,大正十三年,由一些既厌倦了当时的文坛,又没有加入无产阶级的新进作家在日本发起了新感觉派运动,并给以后的文学发展带来很大影响.横光利一是新感觉派最后代表性的作家.该文以横光利一的创作为中心,对新感觉派文学以及该时期的文学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5.
1958年的民歌运动,是一场浪漫主义的文学运动,更是一场文学的“大跃进”,它积极应和当时甚嚣尘上的政治“大跃进”和经济“大跃进”,致使整个社会充溢着一种浪漫浮躁的诗情。它是政治权威话语的产物,其发生的原因与外部的权威导向密切相关。其创作者的民间身份(立场)显然被质疑并被消解。新民歌运动的形成其实就是集体主义膨胀的一个文学结果。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是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不仅诗歌和长篇小说成就卓著,中篇小说特别是浪漫主义中篇小说也占有特殊地位。通过对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浪漫主义中篇小说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论述,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黄金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在文学领域内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谣与民间传说的兴趣等特点,无一不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并且在浪漫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中获得体现。  相似文献   

20.
勃兰兑斯的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述了从19世纪初起,欧洲几个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的文学发展状况,重点是法、德的浪漫主义文学,以及英国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该书对丹麦、对北欧甚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运动有过极大的影响,是研究欧洲文学史的宝贵资料。而"法国的浪漫派,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