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确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阶级利益思想的奠定,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贡献之一。围绕着阶级利益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利益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特质和核心内容。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利益思想,对于推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发展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其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弗莱雷用他"战斗"的一生和火热的社会实践,诠释并演绎了"教育即解放"的伟大思想,完成了解放教育"三部曲":《被压迫者教育学:意识的解放》《希望教育学:教学的解放》《自由教育学:人性的解放》。三部专著从三个不同的维度阐释了"解放"的深刻内涵:一是意识的解放。教育旨在让人从对自然与社会的神秘意识、幼稚意识中解脱出来,具有批判意识。意识  相似文献   

3.
苗曼 《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17,22
教育塑造是教育学中的"公理"性命题,教育塑造的逻辑起点是人性的可塑性。然而可塑之性只是人性的"局域"而非"全域",自然天性作为人性系统中一个不可塑的子系统,一直被奠基于科学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教育学所忽视。教育塑造这一元命题具有内在的危机。教育面向一个整全的人之存在,促进儿童天性的丰满表达和表现,是全人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教育学历史上不断提出、不断解决及尚待解决的"教育的元理论"问题。所谓"教育的元理论",以"教育学"为研究对象,有别于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学历史上发生、解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中概括出来的治"教育"的常理。中篇"教育学苦旅又一程",为作者探求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将教育概念、命题的话语分析作为基本任务,旨在澄清教育语言的逻辑谬误,促使教育学语言的精确化。然而,对教育话语的分析,实际上是对教育话语背后隐藏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目的的探究,是实现由符号到意义的研究过程和理论分析工具。因此,对于教育语言的"教育学"批判、反思,才是对教育概念和命题重新阐释的基础性前提。尽管教育研究的工具可以是多样化的,但目的和立场却是唯一的——它只能指向"教育学"本身。  相似文献   

6.
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拘泥于心理学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取向"常常使其步入误区,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模式、小众模式、学科模式和单一模式等具有代表性,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基于教育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性质,是一个"教育命题",需要从教育整体上进行设计,由"心理学取向"向"教育学取向"的转型势在必行。与之对应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发展模式、大众模式、活动模式和辐合模式,以此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学科立场是学术研究的"生命基质",对研究活动具有方法论的规约意义,是学科独立性、合法性、价值性的前提。教育研究作为教育学学者的学术自治,理应恪守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但教育研究中学科立场的缺失,使教育研究泛化为"研究教育",教育学泛化为"关于教育的学",以致出现了研究繁荣、学术衰微的现象。为此,重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要求教育研究恪守独特的价值取向、厘定研究的问题域、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此培育教育学的独立品性。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教育学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其研究领域也是"常规、常情、常理"的。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问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凭借已有的经验能回答出来;但是如果追根溯源,非要弄清这个问题,似乎我们又回答不上来。中国古代"教"为单音词,一词多义。当然,教育的内涵的转变,显示教育的进步,不过其转义的发生,并不意味着本义的消失。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四年八月间,江西省教育学会曾在庐山举行了一次教育学讨论会。在这个会上,逐章批判了一本翻译出版的《教育学》。大家认为,达本《教育学》取消了教育的阶级性和革命性,是为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服务的。其中所主张的“智育第一”,否定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取消无产阶级的政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一个由众多教育学科组成的教育学学科群(即教育学体系)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和流行,大教育和大教育学的出现和发展已成历史发展的必然。教育学和教育科学二者其实是同义语、同义词,指的是同一事物。在教育学体系中,旨在研究教育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不应称之为"教育学",而应称之为"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学体系中居...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由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命题和判断构成,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和技艺,需要许多难以言表、难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教育学既是一种可以言说的知识,一套自恰、不矛盾的命题,一套可以演绎成篇的逻辑,也很可能是教育学者种种认识迷误叠加的结果。相对于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学知识永远是不足的,教育学者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学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因此,教育学者要认识到自己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决策者。恪守这一界限,不仅有利于削减试图用理性的教育学知识改造和影响教育的致命的自负,克服唯理性主义的迷误,葆有对教育的一份敬畏和谦卑之心,也有助于教育学者自觉地养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的"教育学意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的处境一直不理想.在形式上,作为"公共课"的<教育学(原理)>没有受到职前教师的重视;在实质上,<教育学(原理)>对于帮助职前教师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要真正发挥"教育学"的作用,使"教育学"有尊严.首先,必须确立<教育学(原理)>是专业课而非专业基础课的观念;其次,"教育学"教学要追求深刻地理解教育学意蕴,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个人教育信念和"教育学意向"."教育学意向"是以"教育学意蕴"为内容的"意向性",是指向"孩子及其积极的生长",并使发生在成人与儿童之间的际遇、关系更富有"教育学意蕴",成为一种"教育学关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才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  相似文献   

14.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理解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发生、变化和发展以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表现着人们精神生产和消费的社会联系,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究其实质是进行"阶级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追求目标、教育内容和实现方式上与以往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指行走于课堂的"凡师",研究"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并将其推广,能引发更大的教育生产力。对"我们"的"缄默的教育知识"适度进行结构化和理论化研究,就产生了"民间教育学"。教师存在教育的多元智能、给学生合适的教育、具有实践价值的"活的教育"是关注"我们"的原因。通过系统调研,发现"我们"的经验智慧与教育的真谛和规律相通。建构"民间教育学",需要深入田野、有所质疑、扎根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刘洁 《教育研究》2012,(2):157-158
2011年11月11—14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0届学术年会在宁波召开,150余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教育变革与教育学的重建"。本次学术会议与会代表们视角多元,对教育变革实践与教育学发展的关系和20世纪中国教育学理论传统的时代命运两个重要命题或进行哲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何以值得个人领受?人的教育何以与价值构成关联?类似这样的价值命题恐怕一直被教育学研究所青睐的认识论光环所遮蔽,而对于这一命题的解蔽不仅是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的显现,而且是教育与生命构成实践关联的原点。从价值命题存在的先决条件出发可以使教育世界价值向实践转化,并为中国原创教育学的生成指出了一条实践逻辑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的未来.首先,在教育的方面,本文主张要坚守赫尔巴特提出的三种教育行动形式,即仅仅追求消极目的的"儿童管理",拓展经验与交际的"教育性教学",引导未成年人走向自我负责的行动的"咨询性训育".这是教育的根本结构,也是教育学的未来的前提.其次,在教化以及教化理论的方面,教育学的未来关键在于考虑和注意到...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4,(4):F0002-F0002
正本书作者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性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对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pedagogy"一词还很陌生的北美掀起了一股"教育学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