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让学生经历测量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在观察、思考、操作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重点不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具体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当遇到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时,要学会打破常规想法,重视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要学古人的探究精神,善于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内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进行实践性复习。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从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体积计算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活动过程中,教师讲述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活动。活动一:改变水的形状,测出水的体积;活动二、三:利用中介物测出鸡蛋、乒乓球等物体的体积。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运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文雅 《中国教师》2013,(20):11-11
<正>其实,"变异理论"早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本文旨在通过两个教学片段揭示"变异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一元硬币是圆柱体"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圆柱体,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及描一描等方法,对圆柱形物体的共同特征产生感性的认识。当我拿出一个一元硬币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它是圆柱体;当我拿出10个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时,学生都认为那是圆柱体,因为上下两个面是大小一样的圆形,且从上到下一样粗。这时,我拿掉2个一元硬币,问学生:"这时还是圆柱体吗?"学生回答:"是。"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教材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这节课是要让学生“经过实践与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教材只编排了“排水法”测量土豆体积的实验,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则方法单一,容易钳制学生的思想,制约学生的思维。文章给出了更多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以增加实验操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是人教课标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特别从生活出发,选取西红柿来做例子,使学生知道在求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教材在测量西红柿的体积时用量杯先装一些水,再将西红柿放入水中。从图中我们可看出西红柿是浸没在水中的,并且教材在图下而还用红字提醒学生:西红柿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8.
<正>【课前分析】“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中最后一节体积度量课,某种意义上也是一节学科实践活动课,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体积和容积概念,认识了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换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石块、土豆、红薯等物体由于形状不规则,其体积不好直接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测量、计算,怎么办呢?这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讨论,得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传统的方法都需将物体浸于液体中。如果被测物体是液体或是水溶性的,那如何测量呢?为此,我设计了一种利用气体压强来测量可溶性不规则物体的装置。  相似文献   

10.
杨明月 《中国教师》2013,(16):15-15
对于"变异理论",我们已不陌生,但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较好地实践"变异理论",绝非易事。在"认识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和学生着实体验到"变异理论"的妙处!在一次"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你能表示天平秤上的等量关系吗?[教师的目的是引出"方程"这一崭新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1.
某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教学中,学生通过简短的户外测量活动,可生成这一结论),生产实践中常常运用这一原理测算物体的高度,但有时物体的投影不一定恰巧落在地面上,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就有所变异.下面我以五四制初中《几何》教材第二册P156例3为例,将此题"击"活,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2.
1.测算物体的体积对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或不便直接测量其体积的物体,可以先测出其质量m,查密度表找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ρ,再根据密度公式ρ=m/V的变形公式V=m/ρ,便能求出该物体的体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用测量的方法算出不规  相似文献   

14.
丛丽莉 《山东教育》2012,(Z4):75-77
一、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它是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计算其他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因为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中关村四小一节六年级的课,科学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数学教师要教授学生体积单位的对换,就这样,两位教师一商量,就一起上课了。开始是数学教师的导课,明确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接下来就是科学教师登场给学生解释了关于容积和体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科学教师就开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了。在几个小实验环节之中,数学教师又归纳了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对换。整堂课下来,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缘起与"变异理论"视角"商不变规律"这一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了提升这一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变异理论"为指导思想,明晰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重视学生的相关经验,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并根据具体情景的"变"与"不变",把握变异维度,以引导学生审辨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二、行动研究方案与教学设计本研究采用合作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习本课堂是以习为本源和价值取向的课堂,它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前习、课中习、课后习三环相续操作系统,通过以习得为本的场景创设,促进个性化体验和高阶思维培养,让学生在"习场"中实现从知识、能力到素养的习得。本文以小学五年级数学习本课"有趣的测量"为例,阐述习本课堂教学实践。一、课前习:自主习得基于教师通过云平台推送的"习材",学生在课外观看自学微视频,动手进行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小实验,并在课前自我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3页的第10题一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刚刚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本课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及学科知识,通过操作实验,求出其体积,并以此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我上了一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数学活动课,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一、创设情境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魔方、不规则石头、一杯红墨水染成的水(一次性茶杯)、茶叶罐、墨水盒、漏斗型铁锤。师:看了这些物体,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生纷纷举手,讲了几种。)  相似文献   

20.
在立体图形的学习中,有一种叫"等积变形"的数学问题。何谓"等积变形"呢?通常所说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质如沙子、金属、不规则物体或装在容器里的液体等,可以通过重新塑造或更换容器等改变原来的形状,在这个变换的过程中,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不变,这就是形体的等积变形。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问题中不变的量(物体在改变形状前后体积相等),以此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