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扶贫领域,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志愿性,使得他天然具有灵活性,适合做扶贫工作中“精确瞄准”的工作。在政府失效的领域,非政府组织可以补缺,尤其是在政府机制或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解决不好的公共领域。事实上,中国非政府组织已经在扶贫、环保、教育、医药卫生、就业等诸多领域为政府充当了“得力助手”,特别是对处于偏远、落后,政府财政支持极为有限的边疆地区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资助工作,核心是扶助,目标是扶智。高校要创新方式、拓展领域,精准实施对贫困学生的全面帮扶,以全面提升学生"自我脱贫"的能力。正是基于此,研究选择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为课题,展开深入剖析与论述。深刻剖解精准扶贫思想的内涵与价值要求,分析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进入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之际,作者通过走访、调研,阐述讨论新形势下科教扶贫在云南省禄劝县实施的新途径,为进一步做好科技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并为其他类型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大学数理学院05级学生贫困情况的调查、分析,并针对我校在扶贫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有助于下一步我校扶贫助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支教扶贫也得以进一步推进.宁波市结合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开展支教项目.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信息显示,接受调查的支教方教师经验丰富而且专业素养高,支教前的调研、沟通与培训开展得较为充分,支教方教师个人收获大,受教方和支教方教师均感满意,从整体上反映出被调研地区学前教育支教活动的质量高.针对目前我国支教项目在处理保证质量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使得支教活动符合受教方的实际需要,如何延续支教项目的 反思与改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加大对支教项目尤其是民间组织的支教项目的 支持;支教组织者开展支教活动应加大前期的调研和培训工作,做到精准扶贫送教;实现支教活动与师资培养结合,要给更多的年轻教师提供成长与发展的机会;积极推动支教方和受教方保持长期稳定的互助合作与互动交流;注重做好支教活动结束后的跟踪与调研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扶贫工作遇到了“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问题,新阶段扶贫投入边际效应下降,脱贫成本增加,原有的扶贫模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在总结历史经验以及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趋势,提出了股权式、法制化、“发达地区补贫困地区、城市带动农村、以工补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一系列先进的反贫困模式。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新的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消灭贫困、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快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7,(3):123-125
教育扶贫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有效防止贫穷的再发生,是最有效、最根本、最直接的扶贫模式。因此,应该发挥各扶贫主体在教育扶贫工程中应有的作用。政府要继续加大政策倾斜以及经费投入,高校要发挥自身学科、技术、师资的优势,社会组织要积极广泛参与,最终提高教育扶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贫困问题依旧是当前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扶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治理贫困的关键。我国的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扶贫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急需解决。这就需要政府改革和创新扶贫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提高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扶贫思想从“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教育扶贫、生态扶贫”“输血变造血”等方面对扶贫工作进行指导。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围绕人民展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中人的需要、人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人学思想,在扶贫工作伊始、扶贫过程、扶贫成果三个阶段都有具体表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20年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重心从着力解决物质贫困问题转向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即精神扶贫。教师作为贫困地区精神扶贫的主力军,肩负着扶贫者之志、扶贫者之智、守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使命。然而,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乡村教师出现了角色定位模糊,扶贫意识缺乏;乡土情怀缺失,扶贫内在动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扶贫经验少,扶贫能力欠缺的问题。因此,为使乡村教师更好地履行作为“教育扶贫先行者”的使命,职前培养中要注重乡村教师乡土情怀培育;在职培训要强化乡村教师教育扶贫角色意识;更要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扶贫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邢台学院学报》2016,(4):35-39
以前的扶贫模式体现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这种模式下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偏差、主体单一、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不高等等。今后应该实行开放式扶贫,通过树立开放式扶贫理念、完善社会扶贫政策支持体系、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方式等办法来推动形成全社会扶贫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之策,高校参与教育扶贫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推进教育扶志工作。文章简述高校教育扶贫的价值,论述构建高校教育扶贫模式的具体策略,指出需要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优化高校教育扶贫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扶贫瞄准偏差即教育扶贫对象识别以及教育扶贫资源投放所存在的偏颇和误差。目前,教育扶贫对象识别、教育扶贫项目设计以及教育扶贫经费使用等都存在一定的瞄准偏差。政府作为我国教育扶贫主体的首席,其"经济人"特质和"委托—代理"行为方式构成了教育扶贫瞄准偏差的两个重要变量。因此,基于政府行为视角治理教育扶贫瞄准偏差,一方面,需要完善激励机制以实现各级政府在教育扶贫过程中的目标兼容,激发各级政府治理教育扶贫瞄准偏差的动力;另一方面,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教育扶贫主体体系,提高政府治理教育扶贫瞄准偏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紫金县九和镇扶贫样板村实地精准扶贫的数据调研,选取扶贫户识别数、农户收入、高校录取人数、帮扶资金投入、老人新农保参保率等五项量化指标展开分析,指出了当前精准扶贫中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更有效地展开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在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的资助工作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探索精准扶贫。针对资助对象实施基准识别、精准帮扶以及精准管理,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相同或相近工作量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使高校的资助工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培养的效果,助力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新时期扶贫脱贫工作新理念,且明确指出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教育扶贫的目标为两大方面:一是对扶贫对象进行经济资助,二是为贫困对象在学习上提供支持。实现这两大目标,教育扶贫必将向教育精准扶贫转变,而教育信息化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方向和逻辑,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扶贫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源配置精准、过程监控精准、成效评估精准、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精准。因此,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路径探索,重点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关键是发挥教育数据与各级扶贫系统数据的整合效用,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网,以数据驱动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大数据的支撑价值。江西省上饶市政府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解决方案实践,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套低成本、低门槛、便利连通、资源共享、迭代升级简单快捷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扶智教为重”,教育信息化作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对实现贫困地区教育脱贫、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界定了教育信息化扶贫的内涵,认为教育信息化扶贫就是扶教育信息化之贫、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进行精准扶贫);然后依此提出了扶教育信息化之贫和依靠教育信息化扶贫的策略;最后,为了保障其策略有效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持续发展,作者从资金投入、管理、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扶贫在我国学界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30年来,关于教育扶贫的研究经历了缓慢起步、稳定发展和深化开拓三个阶段,研究的主题涵盖教育扶贫的内涵与价值、教育扶贫的主体与对象、教育扶贫的内容与方法、教育扶贫的进展与问题、教育扶贫的原则与策略等。上述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的教育扶贫研究需要深化教育扶贫基本理论的构建,拓宽教育扶贫研究视野;重视教育扶贫过程研究,把握教育扶贫未来走向;强化教育扶贫系统研究,探寻教育扶贫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扶贫攻坚是目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作根据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工作的经验,探讨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和脱贫致富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