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但对于究竟如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尤其是智力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并针对个别差异进行有效的教育,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将主要讨论MI理论及其教育意义,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贯彻因材施教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早在两干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可见因材施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必须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3.
一、追求有效的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差异。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教学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只有掌握了个性差异,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才能实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只有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综述性研究之三 ,即在充分认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好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具有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观念、知识和能力 ,热爱、了解、信任学生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根据学生的个性才具给予启发引导 ;需要多学科教师群体协同配合 ,探索分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 ,并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校长》2011,(4):71-72
一、会议意义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的重要指导思想,经教育部国际  相似文献   

6.
正因材施教是我们先圣孔子提出的育人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下面就因材施教中如何辨"材"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切实认识辨"材"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材施教贵在辨"材",辨"材"是施教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准确辨别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遵循其它教育原则的同时,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显然在统一要求前提下的因材施教的作用就显的更为突出。当今发展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对学生产生了新的影响,使今天学生的内在本质及属性产生了变化,因而深入探讨统一要求基础上的因材施教的内涵,研究怎样了解分析学生个体之“材”,随之根据其“材”如何进行施教,是能否全面、深入实施个性化教育,效果显着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重视他们的个性差异,因为成功的教育只能是个性化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笔者从事教育工作30年,深深地体会到这一教育思想的正确性。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文章通过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案例,阐述以学生为本在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在遵循其它教育原则的同时,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显然在统一要求前提下的因材施教的作用就显的更为突出。当今发展的社会、开放的社会对学生产生了新的影响,使今天学生的内在本质及属性产生了变化,因而深入探讨统一要求基础上的因材施教的内涵,研究怎样了解分析学生个体之"材",随之根据其"材"如何进行施教,是能否全面、深入实施个性化教育,效果显着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关于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重求同、轻求异"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去个性化"现状,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周萍 《教书育人》2013,(9):58-59
"90后"大学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群体,随着他们步入高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始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如何才能针对"90后"这一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因材施教,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研究的课题。每个时代的青年都具有这个时代鲜明的特征,而每个时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现代教学理念是对教师的时代要求,从高职教育中因材施教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探讨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田本娜 《湖北教育》2002,(11):16-17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因循守旧的"整把抓,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将学生和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分层,才能更有效地开始实现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一、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陶行知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进而进行因  相似文献   

17.
“因材施教”,通常是指针对志趣、能力等不同的学生而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看似容易理解,但实则奥妙精深。因为,量“材”的角度多元,而教的方式、内容也多样。“因材”还只是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把握,还必须结合具体的教育目的,教师才能进一步确定如何量材、如何施教。  相似文献   

18.
"最适教育"就是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提升和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最适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适切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地方高校开展"最适教育"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开展校地合作育人,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同时又是运用最广泛的教育教学原则之一。它最早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是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的特点,强调教育和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也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过去,这个原则在幼儿教育中被理解为:既要面向全体幼儿,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在反思、摒弃、引进、整合中蹒跚前进,幼儿教育的原则也在不断的反思、借鉴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重庆登轲教育培训是一个专业个性化教育培训机构(许可证号:500105000109526)。机构成立以来,专门致力于中小学生"一对一、一对多个性化教学,N对一团队化管理"辅导模式的研究和创新,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从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科优势和思维方式出发,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地区教育差异、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