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第一》是李希贵先生的新作,他现在担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这本书记录了十一学校的六十多项学生管理活动。全书彩印,里面有不少精美的照片,堪称图文并茂。读着读着,便有了一个发现,照片的主角多是学生,还有不少教师,书读到一半的时候,只发现了三张有关校长的图片。一张是校园泼水节,师生手持水盆,大战正酣,校长只露出了半个身子,侧身,正向一位教师身上浇水,让人忍俊不禁。第二张是学生参加校务会,一张圆  相似文献   

2.
正这几年校园里太闹腾了,校长们、教师们太忙碌了,太疲累了。2013年,该让学校安静下来,让校长们安静下来。有人写了一本书,书名为《童年的忙碌》,说的是当今的儿童太忙了,一是"钟表忙碌",二是"日历忙碌"。我想,无论是哪种忙碌,盖因家长包括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家长把拔苗助长的心态投射到儿童身上。实事求是地说,学生忙碌,校长、教师也忙碌。但应该作这样的判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内涵发展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首要前提。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就无法真正实现"让每一个人得到适切得发展"的办学宗旨。诚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所说: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教师只有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能协助校长落实其教育理想。一、援引专家,加强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1、讲座引思,提升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校长的6项专业职责,"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些要求正是当前"倡导教育家办学"要求的体现。"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句话之所以一直受到关注,就在于作为校长他应该是学校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回应12B《行走的思想——李希贵最新力作独家首发》时下,认真拜读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从管理走向领导》和《学校组织变革的策略选择》两篇文章,结合对十一学校的三次实地考察学习,终于明白教师或学生褒称李希贵校长为"希责校长"或"贵爷"的意义,也使李校长及其同仁们"思与行"的教育改革之"贵"念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一贵"顺应人性"。也许"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已成为当下学校管理者的"口头禅",正由于这样,才使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甚至有些麻木。事实上,"学校已经不太在意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和千差万别的需求"。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农村小学工作了21年,担任中心小学校长也有11个年头了。回顾这11年的校长工作,笔者认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工作要重在"实"字,学校管理要突出"活"字。一、"实"在何处1.工作制度要实。笔者担任校长后,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乡镇实际,初拟了《教师目标考评细则》《村级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方案》《村小校长考评办法》《教师考勤细则》《小学素质教育质量评估奖惩办法》《教师常规要求》等,  相似文献   

7.
孙先亮 《上海教育》2006,(7A):49-50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思想的领导。而能够有效地贯彻校长办学思想的人,唯有教师。因此,校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造就一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实现教师的最大化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跑人。  相似文献   

8.
正"今后,我不再是‘学校人’,而是‘区域人’了,应该会到不同的学校交流任教。"这是看到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时,福州市铜盘中学刘承俊老师的第一反应。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这份《意见》备受关注。《意见》规定,该省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任职、任教达一定年限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3,(34):82-83
自1994年出版第一本书以来,《上海教育丛书》至今已推出了9本《丛书》总结与凝结了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知名学校与优秀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映了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3,(6):16-17
赋予学校灵魂和思想缔造丰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利于优秀校长脱颖而出培养更多的教育家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自主调控的保障赋予学校灵魂和思想主持人提示:《专业标准》是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应该以自身的文化价值领导力引领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中校长王猛:专业化的校长应该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新战略。以学校价值观体系建设为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样本     
《上海教育》2012,(35):48
在介绍自己的学校时,很多芬兰校长都会先来一段声明:"我们学校跟其他学校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按照芬兰教育大纲的规定,为学生开设规定数量的必修课,同时按照规定的百分比,开设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那么,每所学校的这些"没什么不同"的课程到底是如何实施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世界最好的教育给父母和教师的45堂必修课》两本书的作者陈之华,在旅居芬兰的六年当中,她的两个女儿进入芬兰的学校随班就读,亲身体验了芬兰学校的各类课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芬兰课程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对于学校而言,核心工作是教育教学。校长是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有效的教学领导,则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强调教学管理,重在提升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一、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要提高教学领导力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决定了校长必须提高教学领导力。学校工作中,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校长不同于一般教师,要面对所有学科,要能够跳出自己的学科,在更高层面上看待教学,实现对课程的管理和引领。校长通过听课、上课、参加教研活动,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双边活  相似文献   

13.
正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以"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为宗旨。以"蒙以养正、文明以健"为校训,全面践行"开放式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实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校长张云鹰是全国优秀校长,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深圳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中共深圳市党代表。首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的第四条"引领教师成长"中,从第31条到第40条共制定了10条标准,包括"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方面。作为县级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培训者,我深知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上所起的作用,正如《校长专业标准》中指出"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 《师道》2011,(9):6-8
初识崔校长 一次我受邀去郑州讲学,见到同被邀请讲学的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的崇拜者,几年前就读你的《民主与教育》,读了三遍,还写了心得。”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听来却只有讽刺:写出了20多本书的李某人至今在学校管理上没有什么建树,而当时一本书都没有写的崔其升,却创造了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读到陶行知先生坦然"走心"于孩子的一则故事,颇感慨。1932年,国民党政府查封了晓庄师范,师范附属小学被迫停课。附小的同学们自发办起了"儿童自动学校",由学习好的学生当老师,连校长、工友也由学生担任。整个学校秩序井然,书声琅琅。消息传出,担任晓庄学校校长的陶行知不由得写了一首诗称赞道:有个小学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生在。受到赞扬后,同学们都很高  相似文献   

17.
张美玲子  王玲玲 《教育》2011,(16):48-49
张体振刚刚担任山东省荷泽市巨野县高级中学校长,在他到任召开的第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之前,他将会议发言稿从头至尾、逐字逐句进行推敲,就连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仔细斟酌。一位老师对《教育》旬刊记者说:"看到张校长改稿子,学校的教职员工都明白,我们新来了一位务实的校长。"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有工作的管理者、引领者和践行者.校长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成功,还要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这些愿景的达成都离不开校长的"信".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校园里太闹腾了,校长们、教师们太忙碌了,太疲累了。2013年,该让学校安静下来,让校长们安静下来。有人写了一本书,书名为《童年的忙碌》,说的是当今的儿童太忙了,一是“钟表忙碌”,二是“日历忙碌”。我想,无论是哪种忙碌,盖因家长包括教师寄予过高的期望,尤其是家长把拔苗助长的心态投射到儿童身上。  相似文献   

20.
《校长角色与校长发展》一书共分五大板块:"校长角色与职能"、"校长权力"、"校长轮岗制"、"校长选拔、任用与管理"、"校长培训与专业成长"。专家们阐述的一个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例、一个个生动的学校管理良方、一个个有效的政策理论决策,每时每刻都在震撼着我的心灵,触动着我的神经,让我心悦诚服,让我更进一步明晰了办学思想与理念,明白了一名合格校长应该具备的素养,明确了一名校长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这本书给我们这些工作在农村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