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友情诗中的精品。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被朝廷召回,在返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白居易相会。宴会上,白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表示对刘禹锡长期遭贬的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作答。此后,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首联接过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长”的话头来开篇,交代了被贬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1]乐天,即白居易,其字乐天。[2]巴山楚水,刘禹锡曾被贬朗州(古属楚地)、调任夔州(古属巴郡),此泛指贬谪之地。[3]闻笛赋,《晋书·向秀传》记载,向秀的好友嵇康、吕安被司马氏杀害后。他经过其旧居时,听邻人吹笛,乐声哀切,有感而作《思旧赋》,  相似文献   

3.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译文】巴山楚水一带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怀念故友,对空长吟,只能哼唱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的那个王质,已无人相识。沉舟旁边,有千船竞发,病树前头,看万  相似文献   

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人们所喜爱、传诵。诵读这首名诗,我们似乎听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  相似文献   

5.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名作,千百年来,一直以其积极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人们所喜爱、传诵。诵读这首名诗,我们似乎听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慨叹,真切地感到一位老而弥坚的斗士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更能领悟到一种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一、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这首诗是刘禹锡与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写于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的名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近几年来被人们无限制地拔高了。刘大杰在他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上说:“五、六句转入雄健,有柳暗花明之境。说明反动势力的命运是不会长久的,新生的事物必然要代替腐朽的事物,这是新陈代谢的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对这二句的注释也说:“作者用这两句答他,虽自比为‘沉舟’‘病树’但指出个人的沉滞算不了什么,世界还是要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并把最后一句的“长精神”说“有抖擞自奋的意思。”总之,赞美之词,不一而足。我认为:这些说法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本诗的旨意的。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二十多年坎坷生活的概括,是对排挤打击自己和故友的宦官势力的愤懑,同时也充满了对自己和故友不幸遭遇的哀怨,感伤的情味较重,流露出诗人对人事变迁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8.
唐敬宗宝历三年,刘禹锡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  相似文献   

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奉诏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好友自居  相似文献   

10.
徐旻 《现代语文》2006,(1):40-41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径扬州,遇到故友自居易。酒宴上,自居易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正是由于其长期处于逆境之中,作诗才华得到充分展现,因此结交诸多好友,一同吟诗作对,留下大量传世之作。在众多和唱之作中,既有对故友的怀念、不舍,又有对自身命运的感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意象和人格意蕴转化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2.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相似文献   

13.
陶沙 《教学随笔》2010,(12):33-34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诏罢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回洛阳,白居易因病免去苏州刺史也回洛阳。于是他俩在路过扬州时相逢了。故友相见,分外亲切。在酒席宴上,自居易先写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刘禹锡有感于此诗,便写了这首诗相酬答。  相似文献   

14.
赵娟 《现代语文》2006,(1):22-22
刘禹锡是中唐名的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学家,刘禹锡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诗作,赢得了“诗豪”的美誉;作为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其《天论》上、中、下三篇中,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重要观点,体现了一名唯物主义无神论的战斗精神。然而,刘禹锡却不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刘禹锡也不例外。他青年登科,一生致力于革新事业,但政治厄运的阴影始终伴随着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他一生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拿起学的如椽巨笔,凭借着坚毅的性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亮丽的一笔,因此他的诗歌自始至终都是洋溢着一种斗争精神,无怪乎明人胡震亨评价道:“刘禹锡播迁一生,晚年洛下闲废,与绿野(裴度)、香山(白居易)诸公优游诗酒问,而精华不衰,一时以‘诗豪’见推。”(《唐音癸签》)  相似文献   

15.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文学思想。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只有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在古诗教学中,“知人论世”的运用出现了若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实践为例,就古诗教学如何用好“知人...  相似文献   

16.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字词并为下面加点字注音。酬()见赠()长·()2.选出对本诗中心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或两项。()A.写出了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B.表达了对老友的无尽怀念之情。C.通过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回顾,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旧友怀念之  相似文献   

17.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为例,从“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融合”“自我视野与他人视野的融合”两方面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诗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思维与情感深度参与,使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真正发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以诗文会友,用诗文寄托情思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传统,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酬赠诗。它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酬者就是酬谢之意,酬赠诗多是表达自己的感谢而赠予对方的诗。与今人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除了朋友间的互相唱和之外,诗人也常常赠诗给亲友,用  相似文献   

19.
<诗经>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明恋人牵手的结盟,殊不知执手中是开始,如求偕老,则是生死契阔、至情不渝,而且彼此可以用生命交换的过程.这样的情感在平常岁月里都罕见,何况在那个蔑视爱、否定爱,把人与人之间的相慰相勉看作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年代里.  相似文献   

20.
李白的《赠汗伦》别具一格,在卉往今来众多的送别诗中带给我们独特的美感,诗歌融人情之美于自然之美中,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