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天津教育》2009,(10):13-13
从小学开始,韩国许多学校就规定,无论任何情况,都必须对教师使用敬语。学生在对教师讲话时,日常口语中使用的“年龄、名字、睡觉、吃饭、在、说话、家里、见、给、亲自”等词语都必须用“年岁、姓氏、安寝、进餐、安在、讲话、府上、拜见、呈、躬亲”等书面语来代替,以示尊敬。在教师面前,学生不使用谦称也被视为无礼的表现。如,“我”、“学生”要换成“在下”、“弟子”等。  相似文献   

2.
"连"字句中"都"与"也"的语义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数理语言学角度对“连”字句进行语义解读,发现“连”字句激活了层级性预设或说“格”代数,并运用模型论和“格”代数哈斯图进行了直观展示,也由此将“都”和“也”分化为表示横向总括、类比的“都1”、“也1”以及在层级性哈斯图中表示纵向总括、类比的“都2”和“也2”。从“连”字句出发,本通过对“都”与“也”的句法对立分析入手得出二的语义认知对立:“都”在“格”代数哈斯图中强调上限或下限(即端点);与“都”相对,“也”不凸显端点,而强调哈斯图中段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连”字句的本质是将层级预设中两个以上的论元映射到唯一的一个值上,形成了一个补集为空集的特征函数。“都”与“也”的语义认知对立不只是在“连”字句中,在让步复句、比较句等其他句式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这方面的研究为包括“连”字句在内的涉及“都”与“也”语义认知对立的各句型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们每日每时都与它打交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无一不与它有关,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但却可能对它熟视无睹,不认识它的真面目。它魅力无穷,魔力无限,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变“瓦釜”为“黄钟”——它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高屋建瓴”是一个较高频的成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时常遇到或用到它。关于该成语的意义似乎不存在争议,无论是字典、辞典、教科书,还是“百度百科”“360百科”等互联网媒体,都基本解释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都把该成语的比喻义解释为“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这个理解不存在问题,然而把其本义解释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这点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值得商榷。本文从其出处、训诂入手,就其本义作探析和辨证,认为其本义应该是“下大雨时高屋倾泻瓦沟水”。  相似文献   

5.
“见危不救”应否定为犯罪,必须在对“见危不救”准确界定和分类的前提下,通过对法理学中法律的道德基础、人性基础、价值基础、法律的创制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等内容的分析比较,通过对刑法学中立法意义上的犯罪本质之规定性、刑法因果关系、刑罚目的和价值的剖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任何不加分析地一味主张“应该”或“不应该”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现行的教学教材中尚缺乏有关逻辑知识的系统内容,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内在逻辑内容.对于表达“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等逻辑概念的“不”、“或者”、“并且”、“如果……,那么……”、“当且仅当”等常用数学词语,学生在学习中较难掌握这些逻辑术语的准确意义,还常常发生种种逻辑错误.1不理解析攻关系的意义据调查,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7<10是真的,而对于7<10为真命题,他们还无法接受.由于教材中从未严格定义过“或…  相似文献   

7.
个性的形成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在人生漫长岁月中,每个人同时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不可能都是纯洁的,一旦某一方面出现不健康的因素,就会对人的个性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每个人的个性中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了解了自己个性中的不足,才能加以改正,使自己的个性日趋完  相似文献   

8.
木马是我们网上安全的一大威胁,中了木马就会有私人资料被窃、密码丢失等各种危险,比如臭名昭的“广外女生”、“网络神偷”等,但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木马专杀工具:在众多的木马查杀软件中,“木马防线”绝对是一个精品,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网上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土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两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二者在很多地方类同或相似,如都反叛主流心理学,都注重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都强调主位研究、同文化研究和生态学研究等方法与策略。但二者在研究对象、内容与范围、研究的根本目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等方面也有不同之处。基于二者的类似之处以及“本土”或“本土化”易引起误解和其内涵不明确、不确定等原因,应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都采用文化心理学这一概念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湖北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成都商报》1月3日)  相似文献   

11.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朝前走。”这是人们对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形象描述。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经济的调控,如美国罗斯福新政、新中国初期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等,对规范当时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拜金主义”的影响,市场法规的不健全,滋生了一系列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以后,“满堂灌”方法越来越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更多地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无论什么模式都离不开“提问”.因此,对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但当前数学课堂中诸如目的不明确、零碎不系统、忽视思维过程、无视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不留思考的余地、用语不妥、意思不明、甚至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等之类的无效提问仍然不同程度地在课堂中存在.在此,本人就相关课例片段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了一些反思,以期与各位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物理课件时,常要输入一些特殊符号(如92^238U、F→、υ-、∑i=1^nI等),大家一般都在WPS Office中输入,然后“粘贴”到“幻灯片”中,这样使得这些符号和内容不能形成一个整体显得不太自然、流畅.这里将本人偶得的“收获”(直接在PowerPoint中利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各种特殊符号和公式)介绍给大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乃楣 《上海教育》2005,(6A):47-48
学生的“前在”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潜在”即学生潜在的尚未被挖掘,有待在学习活动中被发现并激发的能力。学生从发展的“起点”到“终点”及“过程”都是不相同的。这里提出的“差异”,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基础、不同学力等。一直以来,学生间的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的过程中,几乎每所中学的图书馆都普遍存在着教师借书册数过多、过期不还、丢书不赔等令人头疼的问题。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馆藏图书比较丰富,教职员工人数较多,图书借出量较大。过去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得也不到位等原因,至使学校图书馆工作一度处于缺乏规范管理的无序状态,书库里“死书”、“活书”共存,教职员工的借书“死卡”、  相似文献   

16.
一皓 《师道》2011,(1):6-8
见到何文浩,与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本以为一介文弱书生,没想到却是高高大大、烟不离手的壮汉。电话几次打到他家,都找不到他。他爱人说:“没回来,还在学校。”“高考都结束了,学生都放假了,还去学校?”记者问。“他就爱在那儿呆着,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寒暑假中要找他,也得去学校。真可谓“三百六十日,夜夜当秉烛”。  相似文献   

17.
在谈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时,众多的议论,却无一不把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形象勾勒成一副凶神恶煞的嘴脸,更有甚,把课程改革中许多由于社会政治、资金投入、地理环境、考试制度等造成的问题都归咎于教师和学校教育,这让教师们实在担待不起;与此同时,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人本主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正反译法 所谓的正反译法是指原文中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而译文中从反面表达的一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判断正面表达和反面表达,主要是看在英语里是否用了no,not,never等否定词,或者de-, dis-, in-, im-, il- ,un-,-less等表不否定的词缀的词;在汉语里是否用了“不”,“无”,“勿”,“别”,“未”,“没(有)”,“否”,“非”,“免”等否定字眼。这里应该指出,英语连词中的unless,until, less than, still less,等都属于正面表达,因为…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在中国,许多人喜欢数字8,因为它与“发”音相近,意为“要发财”;但许多人讨厌数字4,因为它与“死”音相近,因此,在有些地区,凡是带有4的车牌号、电话号码等都要便宜一些。而在英美等西方人眼里,最不吉祥的数字是13,他们认为13是倒霉事、坏运气的象征,因此,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育》2004,(7):4-4
“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叮,臭虫不咬!”中国大陆中小学校园最近流行这类搞笑式童谣。“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坐在马桶间”等都是孩子们喜欢说的童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