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主要气候类型归纳温度带名称成因特点分布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0之I’q热带沙澳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的季风移动(夏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成因)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北纬100至北纬2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  相似文献   

2.
高梅 《地理教育》2006,(6):29-30
一、东亚、南亚 1.气候特点:东亚、南亚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分为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东亚季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南亚季风冬季少雨,夏季多雨,全年高温.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有所不同,东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相似文献   

3.
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容的深刻性教学内容的深刻性不完全在于把一个知识点拓展到多深多难,而是对一个问题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揭示出它的来龙去脉,分析清楚它的内在道理。本校田佩淮特级教师的讲课比较细致,这细致实际是对地理教学内容深刻、独到的分析和思考。如三圈环流的七带六风,没有考虑到地球表面性质有差异,如果考虑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热低压、冷高压会产生海陆间气压的对峙而破坏同纬度均一的气压场,大多数教师都可以分析到这一步,然后引入季风概念加以论述。但田老师是让学生把图册打开观察海陆分布,去除南半球陆地面积小、赤道多岛屿少陆地、…  相似文献   

4.
一、相同点1.成因: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一月份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月份亚欧大陆内部气温很低,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势力强大的高压区,蒙古高压与此时位于赤道以南的赤道低气压带之间产生很大的气压差,形成了冬季风——东北季风。7月份季风的形成原因主  相似文献   

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了海陆间的气温差异。在同一纬度上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海洋上的气温高于大陆。这种现象反映在等温线分布图上 ,就是等温线向什么方向弯曲的问题。这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也是试题考查的热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明白 ,还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它 ,避免忘了又记 ,记了又忘的现象发生。实际上 ,海陆间气温差异是随季节而变化的 ,显然这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种现象肯定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相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学生已经学过的较为熟悉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用旧知识来记忆新知识。于…  相似文献   

6.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南北差异、东西变化都很大。在学习我国气候这部分内容时要善于从复杂性中寻找规律性,辨别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熟悉我国气候的特征。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  相似文献   

7.
一、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机制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赤道以北的印度洋,由于海域狭窄,虽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海区,但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远不如同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低纬度海区发达。而是由于受到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即南亚季风占了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就叫做季风。其形成原因简单地讲是大气环流变化的结果,具体来说,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冬夏不同季节高低气压形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冬夏方向截然相反的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9.
一、印度半岛大部及中南半岛中部的热带草原带 众所周知,印度半岛及中南半岛北部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一、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影响了能量的吸收和辐射。在接受同样的太阳辐射时,广大的水面比巨大的陆面增效慢些,冷却也慢些。  相似文献   

11.
微课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是其主要目标,为了进一步强化微课教学的效果,文章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候的影响”一节为例,分析了利用微课教学的关键要素。利用微课突破初中地理教学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结构,做出教学诊断和教学设计;要多种手段增强学生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师生要科学评价,以增强微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热力差异的影响 ,使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称为季风。它会使天气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于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且面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 ,热力差异非常明显 ,亚洲大陆及其邻近海洋的海陆分布形势 ,以及高空行星风系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 ,形成了亚洲特有的季风气候。亚洲季风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北起俄罗斯远东滨海区 ,经日本、朝鲜、中国 10 5°E以东地区 ,至东南亚、南亚等。根据季风所在的位置可分为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一、季风的形成(一 )海陆热力差异是东亚季风形…  相似文献   

13.
热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特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非律宾群岛北部和南亚的印度半岛。亚洲大陆与印度洋、太平洋显著的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是产生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原因,尽管成因相同,然而两半岛在季节划分上却有所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14.
地区间冷热不均 ,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气压差异又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 ,这样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一、热力环流的主要类型小尺度范围内 ,下垫面只要存在冷热不均 ,就能引起环流 ,例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山坡山谷冷热不同、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产生热力环流。图 11 海陆风 如图 1所示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 ,陆地增温快 ,气温比海上高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 ,空气由大陆吹向海洋 ,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 ,而此时海洋上…  相似文献   

15.
一、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机理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不十分发达,而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在北半球冬季(从10月至来年的3月~4月),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所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  相似文献   

16.
热力环流知识迁移谭启明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运动的重要基础内容。我在讲授这一内容时,有意识地把知识进行迁移,通过迁移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起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热力环流就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  相似文献   

17.
季风是指一年中某区域大范围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改变,并且方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的风.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也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同时,季风的形成还与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汉英被动式在句法结构、语义特征以及使用频率上存在的一系列差异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通过对比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与西方文化中"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以及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语言特征,帮助学生弄清汉英被动式的种种差异及其成因,从而使学生尽可能地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被动式。  相似文献   

19.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是除数中小数点的处理。这一内容是建立在“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已有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一、局地大气环流类型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在大范围气压场影响下的大气环流,与全球性的大气环流相比,在小范围内由于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状况等引起的气流,叫局地环流,它不能改变大范围的气候,却对小范围的气候影响很大,往往形成局地小气候区。(一)海陆风。只局限于沿海,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不同,也可以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风向转换以一天为一周期。如图1所示: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同高度的陆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