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孔令辉的铁杆球迷,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见到他。可机缘巧合,让我没见孔令辉,却遇到了一个酷似孔令辉的小孔迷。 那天中午放学,经过体育馆门前时,我看到一个非常熟悉的背影,再定睛一看,我惊讶得几乎叫起来:“呀!那不是孔令辉吗?是不是中国乒乓球队来淮阴集训了?” 我不禁激动起来,三年前中国乒乓球队来过淮阴,我那次就没见着孔令辉。这回可不能错过了,我顾不得多想立刻跑上去叫了声“孔令辉!”  相似文献   

2.
可以食无鱼,不可出无车。对于爱车族来说,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得意时畅游车河,享受风驰电掣的乐趣;失意时乘风而去,将所有不快暂且忘记。汽车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机器,它是伙伴,是朋友,甚至是亲密的爱人。在北京街头,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一辆蓝色保时捷双门跑车。也许您并不认识它,不过没关系,您一定认识它的主人——孔令辉。作为一名爱车族,孔令辉的车龄还不到两年。2001年3月,孔令辉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帕萨特。说起来,孔令辉和帕萨特结缘完全是“包办婚姻”。在孔令辉夺得悉尼奥运会单打金牌后,他所在的三精俱乐部决定奖给他一部车。尽管如此,刚开上车的孔令辉还是兴致勃勃。虽然上路时难免碰到各种意外,初学乍练的他也没少磕磕碰碰,但世界冠军毕竟身手敏捷,只用了三四个月,他便迅速提高了车技。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2007,(1):64-64
西安读者王静问:我是孔令辉的“粉丝”,在他退役后,很想保留他在赛场或运动员生活中的纪念品,不知编辑部是否还有他的“写真集”,怎样邮购。  相似文献   

4.
三十而立。当30岁的孔令辉第6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上,距他第一次在天津夺得男单世界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他说,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乒赛上用胜利庆贺一下。  相似文献   

5.
让直板“疲于奔命”——孔令辉反手侧拉接调右压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100-101
这组图体现了孔令辉灵活的战术运用——先压马林反手再空正手,然后再压马林反手,落点上的变化非常大。这种战术套路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依托。马林在接发球上无法夺得生动,于是他作好了下一板拉的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孔令辉利用假动作,通过反手侧拉的技术打落点,压制住马林,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和落点变化意识报有威胁。随后孔令辉反手一“抹”,用旋转和落点优势,迫使马林大范围跑动击球,这样就为下一板进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孔令辉的这套战术运用是横板打直板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6.
夏娃 《乒乓世界》2006,(12):10-12
10月13日,在大学时代曾经是孔迷后来成为我朋友的刘岚,绘我发来一条短信:"夏娃姐,孔令辉退役了?虽然知道会有这一天,也认为自已习惯了他慢慢淡出,可真到这一天到来时依然接受不了,这是一种心痛和酸楚的混合。也许你能了解,孔令辉对于我们这代人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偶像含义,真的无法割舍,请求《乒乓世界》出一个专辑来为他做个纪念,也是给我们留下永远的记忆。"孔令辉当时坐在我前面几排,认真听着国家二队教练员的竞聘陈述。我先把这条短信转发给他,然后回复刘岚:"第12期杂志做专题的事情,我昨晚就跟孔令辉谈过了。我对他说,这个专题不是为你,而是为了你的球迷做的。很快,我收到只有两个字的回复:"哭谢"。  相似文献   

7.
近看孔令辉     
周围认识的女孩子,没有几个不喜欢孔令辉的。但凡一说起来,总是一割心驰神醉的样子。原因很简单,他人长得帅,球打得漂亮。大家爱屋及乌,不免猜想起乒乓球场外的孔令辉是怎生一副模样。谁叫孔令辉是偶像呢,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承不承认,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身为偶像,自然就会被球迷关注到事无巨细。所以诸如“球场外的你是什么样子呢”,这类问题总会问到孔令辉头上,弄得他又要下  相似文献   

8.
在人们眼里,孔令辉能成为众人心目中的“乒乓王子”,是件顺理成章的事,他有位从事乒乓球教练工作的父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在他父亲孔祥智眼中,儿子并没有超乎寻常的天赋,在儿子成长的道路上,尤其是早期教育上,他花费了太多的心血,不单是严父,而且更是一位严师。普通学员孔令辉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跟乒乓球打交道了。孔祥智每天从幼儿园接了儿子后,总是到乒乓球队的训练馆里去玩上一阵儿。那时孔令辉只是在台子下面钻来钻去,自己跟自己玩捉迷藏,偌大的乒乓馆真像是一个“迷宫”。孔令辉四岁多时转到省政府第一幼儿园,…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5,(10):22-22
1995年天津世乒赛单项比赛开始后,中国男队教练忙不过来了.走下了总教练岗位多年的许绍发临时被拉去给孔令辉做场外.那场比赛,孔令辉击败了前一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盖亭。许绍发说:“孔令辉是一个很有头脑的运动员.将来一定有大的出息。”  相似文献   

10.
陈洁  夏娃 《乒乓世界》2005,(5):59-59
梅兹初露锋芒是在2001年大版世乒赛上。在男单32进16的比赛中,他与孔令辉打满了5局,尽管最后惜败,但他正反手强有力的爆冲致使孔令辉的球板出现了破裂。那年他刚满20岁。  相似文献   

11.
从1988年进北京,十多年来孔令辉一直住在运动员大楼里。直到2000年,25岁的孔令辉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父母从哈尔滨到北京过年时可以有个栖身之地。孔令辉忙,当教练的父亲孔祥智也忙,所以装修房子的事情就交给母亲谷淑霞了。12月中旬的一天,谷淑霞又匆匆赶到北京,这一个月,她在两个城市之间已经往返四趟了。谷淑霞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尽管孔令辉不喜欢张扬,一再嘱咐母亲不要跟人提他做过的事情,但是毕竟我们很熟了,谷大姐没把我当记者,聊着聊着,就把儿子做过的好事给“抖落”出来了。“从悉尼…  相似文献   

12.
喜欢孔令辉的人一直很多。自天津世乓赛上他夺得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至今,他收到上万封球迷来信。不少读者给我写信,问孔令辉的通讯地址。回过信后,又有人再来信。于是,因为孔令辉的缘故,我和一些女高中生、女大学生成了朋友。“你说孔令辉到底是什么性格的人?”问这话的女孩子专程从天津赶到北京找我,她三句话离不开孔令辉。关于这位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我差不多可以对答如流,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我问住了。很难说孔令辉的性格到底是开朗还是内向。大多数场合他话不多,但是他和一些同龄伙伴谈天说地时,又能感受到他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3.
尽管前4局孔令辉3比1领先,但场上并没有显出他占多大优势。之所以能领先,一是孔令辉在思想上比较集中,二是战术上用得比较正确,先给施拉格的正手,然后再送他反手。后来施拉格能连赢3局,反败为胜,主要暴露出孔令辉在前三板上没有优势,相持也比不过对方。在比分咬得不是很紧的情况下,孔令辉的正手还有一定的优势,一旦比分咬紧,正手的使用率下降,整体的威胁也就要差一些。双方反手相持时孔令辉也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上期载:马文革在1991年那段逆境中的日子的所有表现及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处在低迷状态中的所有决心,都在孔令辉年轻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让他至今仍回味无穷。而与此同时,孔令辉的每一天每一刻都发生了慢慢的变化,他感觉不到自己正走在一条光明的大道上。找在孔令辉的家里曾见到过几帧刘国梁着西装革履在柔光镜下拍的明星照,虽是一时兴起之作,但有板有眼,非常上相;孔令辉也有一套这样的明星照,不过他穿着便装,坐在那里傻傻地笑,像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这对叱咤世界乒坛的宝贝兄弟(12月10日,孔令辉又夺得了亚洲杯乒…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6,(7):I0023-I0023
花二百多万买个摆设,宁波海天今年看来只能为保级而战!今年摘牌虽然花钱最多的是陕西银河和山东鲁能,但从买的是否物有所值来看,购买孔令辉的宁波海天和购买阎森的北京铜牛才是真正的冤大头。依我看,孔令辉的价值不超过50万,阎森最多20万。截止前三轮,孔令辉出场六次,单打一胜三负,双打一胜一负,而且对手也不是特别强。取得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明200多万的孔令辉比500万的马林还要贵!至于花100多万买个板凳队员的北京铜牛,就更不用提了。孔令辉和阎森的战斗力现在是越来越差,在乒超生存会越来越困难,激流勇退是应该的,像孔令辉我觉得他会成为一个好的教练。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5,(12):18-19
入选理由:一个是永远的乒乓王子.岁月流逝,他已不再年轻.从2000年开始到上海世乒赛前.他已经五年没有在三大赛的单项比赛中染指金牌.一个是当今的人气之星.青春洒脱,一年前饱尝奥运苦酒。十年前,孔令辉将中国乒坛带入到了偶像时代.他阳光.他充满活力.生活中的他却急躁倔犟.十年后.王皓接过了孔令辉手中的接力棒,偶像加实力的中国乒坛依旧生机勃勃.他英俊.他不善张扬.竞技场上却总让人感觉霸气不足,但他终于拿到了单项比赛的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6,(7):32-32
常常在乒乓球的网站上看到阎森的"粉丝",让我特别意外的是,关注阎森的这些朋友,常常用深情的笔调把经历坎坷的阎森描述成一个"悲剧英雄"。其实,阎森在我的眼里是一个憨厚而温和的人。两年前很多媒体大肆炒作他和孔令辉的关系时,他表现出的低调和大度为他赢得了很多赞扬声。而在反复被媒体要求评价各个队友时,他表现出来的专心和真诚深深触动了我。喜欢以酒会友的阎森曾说过,他退役后的梦想是开一家以运动为主题的酒吧,可以作为他和朋友们相聚的场所。在完成这个梦想之前,我们期待还能看见阎森为我们重现6年前他与好友一起夺冠后狂喜庆祝的经典场面。  相似文献   

18.
上期载:是上天成就了孔令辉,还是孔令辉自己成就了自己——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但现在任何人——我、你、孔祥智、孔令辉恐怕都不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 * * “孔令辉的确很幸运。小学上的是继红校,上小学后正赶上学校成立乒乓球队,他的班主任也特别支持他在乒乓球队,所以乒乓球队成立第一年他就进去了。这时省  相似文献   

19.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6,(12):28-29
邢台热身赛上,孔令辉以女队教练身份公开亮相,他最后一个出场,却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做了十多年的乒坛偶像,人气依然不减当年。无论在场外看球,还是做临场指导,孔令辉都是一脸的轻松,他笑称那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主管的队员。比赛结束,晚宴开始前的一点空余,孔令辉留出来作为采访时间,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采访进行得犹如打仗一般,他反应快,语速快,我生怕稍微停顿一下,他就会问:"差不多了吧?"可身份变成了"孔教练",仿佛也让他多了一份耐心,跟我们聊着他的工作、生活,还有球迷。  相似文献   

20.
边际 《新体育》2006,(7):27-27
德国不莱梅世乒赛期间.孔令辉给父亲买了一块手表.但回国后,各种活动纷至沓来.一个月过去了.这块表还静静地躺在他宿舍的抽屉里。"父亲节具体是6月的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