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学习之友》2010,(4):64-64
节气是一部简要的农事历,为世界所仅见。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节气入联,堪称双璧。 民间流传的节气对联,精巧剐致,造语自然。传说明代有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夜宿山中茅屋。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时八载的抗日战争终于取褥了伟大胜利。全中国普天同庆。四川雅安一个叫刘锡昌的读书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10,(2):64-64
旧社会,盗贼横行。老百姓为过安生日子,常在村中设更夫巡逻。有的还筑起围村高墙,在街口建造闸门。某村有个规矩,每逢春节,闸门上的春联由各户轮流来贴。  相似文献   

4.
钱超平 《初中生》2009,(7):26-27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语言凝练,因而被称为“诗中之诗”。对联种类繁多,风格迥异。下面说说节气联,它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0,(7):64-6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是,有侵略就有反抗,中国人不可侮。在抗日战争中,不少爱国者运用对联这一武器,动员人民,打击敌人,至今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潮阳县有一间理发店,当时曾在门前贴出这样一联:“日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对联以唤起国人同仇敌忾为主旨,又很切合理发店的特色,被时人视为妙作。  相似文献   

6.
秦川 《学习之友》2010,(9):64-64
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中秋夜赏月,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妙联,而今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曾记得,四川巫峡瑶台有一副赏月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相似文献   

7.
《学习之友》2010,(1):64-64
明朝时,福建侯官(今福州)有个名叫徐英、字振烈的屠夫,因排行第五,乡人都称之为徐五。他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但颇有文才。某年除夕,他自署一联云:“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语句绝妙.而对于穷困生活深深的感慨,已寓于其中。一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0,(6):64-64
端午联 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联。一年端午节,赐宴群臣,席问出一上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钟胜天 《学习之友》2010,(10):64-64
国庆联 “改变一穷二白。推翻三座大山,四裔归心。五族共和。六洲瞩目。溯七一党诞生,八一军始建,从兹九土腾光,十一红旗升旭日。历册年风雨。百姓托安危,请听海祝千春山呼万岁。”此为福建省莆田市教育工会于1989年为庆祝新中国诞生40周年的征联出句,内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卅百千万”等数字,至今无人能对。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之友》2010,(3):64-64
明朝才子唐伯虎的“风流故事”虽多半靠不住,但其人性情不羁,则是真的。据说某商号请他写春联,他先写了一卧颇为典雅的,老板看不懂,求他再写,他遂写道:“门前生意,好比六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全用俗语,于是主人大悦。  相似文献   

11.
12.
哑联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动作、手势、实物或通过某种情态,或借助周围的物象表情达意的,因此另有情趣。现略举四例,以供欣赏。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对联被用作匕首、投枪.充分发挥了战斗作用。 日本统治台湾后的某年春节.洪月樵向社会征联,获第一名的是:  相似文献   

14.
对联拾趣     
钱联明代,浙江海宁县城内有南安知府张津写的一副楹(yíng)联:宽一分则民可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林则徐有一副谈钱的对联,很值得玩味。上联是: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下联是: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相似文献   

15.
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关于弥勒佛的佳联妙对,既令人捧腹,又叫人深思。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是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似文献   

16.
上几期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对联的知识、趣话,这次向同学们再介绍一下名联佳对。  相似文献   

17.
酒联拾趣     
某酒店经营不善,生意清淡。店主花钱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此联一出,酒店的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相似文献   

18.
贬竹联拾趣     
李秉鉴 《语文知识》2006,(10):17-17
竹子中空多节,凌风傲雪,不畏严寒,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颂竹的诗文不计其数。但是,也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竹子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我们已经谈了对联的来历及对联的特点,还谈了写对联的技巧(几种方法),这里,我再给同学们讲一讲对联趣话,让我们在看故事的同时,再了解一下古人作对是怎样进行巧妙的构思,怎样运用娴熟的技巧的。这些小故事,在给人以愉悦美感的同时,更折射出智慧之光,从而使人获得丰富的启迪,在笑声里潜移默化地颖悟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20.
巧联拾趣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它最初题在“桃符板”上,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就曾写道:“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板”上刻的是两尊门神像,名字叫做神荼和郁垒,神话传说中说是能够驱妖辟邪。据(《蜀椿杌》载,有一年的除夕,后蜀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挂干寝门,“以其词不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