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河南地处中原,宋之前,一直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地方古籍文献是中原文化的载体,要了解和研究中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中原文化,离不开河南地方古籍文献。如何充分认识和利用河南地方古籍文献,直接关系到文化强省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完颜亮是生长于东北、叱咤风云于中原的女真族君王作家,其豪放粗犷雄健的文学艺术风格是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反映,是其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也体现了女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不仅影响了金代和南宋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河南碑刻墓志等石刻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新出土碑志所记中原文献多不见于古今书目。是以河南出土碑志为主,辑考新见中原文献,对《中原文化大典·著述典》略作增补。  相似文献   

4.
宋金鼎革之际 ,战祸连绵 ,中原板荡 ,宋高宗甫即位便仓皇南逃 ,中原士民随驾南迁者甚多。不少人辗转流徙 ,迁至浙江、江西、广东等地 ,后来便定居在那里。大批中原士民南迁 ,将中原地区的文化传播到了江南。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 ,南迁的中原士民卜居于此者最多。在饮食、民俗、说唱艺术等方面受汴京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白鹤梁题刻文献是研究宋代涪州的重要资料,今将题刻文献与其他古代典籍相互结合,对南宋时期的涪州知州进行考察,梳理其基本任职情况,整理出近40位知州。这些知州每任时间基本不超过2年,符合宋代的相关规定。其中,贤能之士辈出,但也不乏庸贪之员。个别知州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则推动了南宋时期涪州地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坎坷,但矢志不渝地主张北击女真,恢复中原。他61岁时,回顾过去,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楚辞研究史上,不少文人学者不同程度地用北方中原儒家经典诠释、注解、附会屈原及其作品,认为屈原及其作品是受儒家的影响,片面强调屈骚之理性精神是屈原北学中原文化的结果。这一研讨方法已凝固为一种思维定势,困惑着当代楚辞研究。从潜在于史料文献表象下的华夏血缘谱系审度,南方荆楚文化系统和北方中原文化系统是作为地域文  相似文献   

9.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一生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怀着收复中原的愿望,先后向朝廷上《美  相似文献   

10.
陈宅书籍铺是南宋临安最重要的书坊之一,其刊刻的古籍世称书棚本,对于传播南宋江湖派诗人的作品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出版史和文化史上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陈宅书籍铺的兴衰,也是南宋出版业的历史缩影。但是,围绕着陈宅书籍铺的历史,主要是陈起之陈宅书籍铺和同时人陈思之陈宅书籍铺的位置和相互关系,学界长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通过考查文献和史籍可知,两家陈宅书籍铺实际同为一家,陈思即陈起之子续芸。陈起父子两代均对南宋时期的出版业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与中原王朝北宋、南宋、辽、金鼎足而立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与中原王朝的频繁接触,相互往来,儒学对西夏党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植根于农业社会土壤中的儒家思想文化具有稳定、和谐、整体化的发展模式和强烈的辐射渗透力,对于由单纯牧业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的党项族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儒学在西夏党项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滇和巴蜀是我国起源较早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中原汉族很早就有着自然的交流.然而,战国秦汉时期两者受到中原汉族文化的巨大影响.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论述滇和巴蜀之汉化过程,并分析两者汉化不同特点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魏早期营造文化胡汉杂糅,文明太后汉化改革以后,北魏营造文化开始中原化,至孝文帝时期营造中原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北魏将鲜卑民族美学与石窟艺术融入营造文化之中,形成了独特而绚丽的鲜(卑)汉营造文化。以文献和考古为据,在古建筑营造理论指导下,对北魏营造文化的杰出代表洛阳太极殿进行营造复原和图纸作业不失为文物保护的一个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挖掘中原文化内涵,释放文化活力,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大计”的应有之义。以河南省为研究样本,从中原文化吸引力、中原文化传播力、中原文化内生力、文化事业投入力与文化产业贡献力五个方面,构建中原文化软实力资源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2009—2018年10年间中原文化软实力综合情况,剖析目前中原文化软实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从培育中原文化吸引力、扩大中原文化传播力、夯实中原文化内生力、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增强文化产业贡献值等五方面入手,指出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中原文化发展的特点入手,分析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6.
《昼帘绪论》是南宋胡太初撰写的一部官箴书,较为系统地总结提炼了宋代州县政治体系中的官箴文化。《昼帘绪论》中的官箴文化主要体现在"清廉""慎行""勤政"三个方面,该书文字简练而内容丰富,既有为政之理论观点也有为政之实施举措。《昼帘绪论》中的官箴文化,既为我们了解南宋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材料,在后世影响层面亦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福州的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是中国东南部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南宋末与南明,都建成临时京都,因此,除成为中国古代乃至今日的全国重要港口外,还是一个人文基本、文风鼎盛的文明古邑。一、福州的重教之风自古有之福建在春秋时期属于东越,为越国管辖领土,因此她是“百越”族的一支,由于福建简称闽,史书上称“闽越族”。福州又是“闽越”的都城,吸取了吴越文化,随着中原人的南迁,又与中原文化融汇,闽文化遂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西晋前,福州的学校教育情况,无从考证。据史籍记载,福州在封建时期的学校教育始于…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使中原文化成为学者普遍瞩目的区域文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对中原文化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尽管研究成果已斐然可观,但从民间视野关注中原文化者极少。民间视野下的中原文化研究不仅可以确定中原文化之标志性文化,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体认中原文化之标志性本体特征。中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和祖根文化是在中原发轫并影响全国的中原标志性文化,其所具有的根源性、延续性和适应性特征也是中原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性本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为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也将成为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出发点,从中原文化的特质内涵和价值功能中探析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文化支持,寻求构建中原文化三大支撑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原文化的内涵应突破平面罗列式的研究方法,注重中原文化内涵构成的体系性.中原文化内涵的体系性研究可以贯穿于中原文化的内容、中原文化的特征、中原文化对于华夏文明的影响等关于中原文化核心理论内容研究的全过程.立体而全面地构建起中原文化内涵的体系,对于深化中原文化理论研究、展示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