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其实,学校的教师就犹如树根,自身的潜力需要管理者善于发现并雕琢,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职业前景。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才能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选择好的投资时机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资技巧之一.
他认为.投资艺术其实就是对时机把握的艺术,选择了错误的时机就注定是失败的投资;而抓住了好的时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3.
叶万安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1):39-39
漫画中,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在路边发现了一个树根,他想:“我要是能把它做成根雕,那该多好啊!”于是急忙去找来一辆小推车。而赶到时,树根早已被一个人抡起斧头三下五除二劈成了木柴。同样一个树根,在不同人眼里,价值竞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4.
5.
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才会有学习探索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做各种尝试,这是取得成功的开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每一个着力点,培养和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做开聪启智的良师。 相似文献
6.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弱省、如何抓住中西部开发这一良机,扭亏增盈,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力发展湖南县域经济乃是一个有效途径,就我省县域经济现状作业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我省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抓住时机,建设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建设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应抓住时机,搞好实验室建设。本文介绍了我校实验改革建设三年多的成果,与工作在实际室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6)
这样的题目也许会让那些正在跳槽和将要跳槽的读者稍作停留,看看这人是怎么说的,不定会对自己即将进行的跳槽计划会有些帮助中文系的弄墨人我的一位朋友,中国矿大文法学院毕业,文章写得贼棒,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很多刊物发表了文章。此君虽然学的是中文,喜好却并不止于文学,也许是性情使然,也许是传统情怀,他嗜好把玩笔墨,最擅长的就是隶书。除此之外,他还爱对现 相似文献
9.
瞿嘉福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1):24-2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般委员会1999年11月批准颁发的《全民教育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下称《宣言》),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新指向。如何摆脱传统的借借还还,而去做“促进文化和社会意识与敏感性的活动”、“发展和支持孩子们阅读、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一则寓言: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把剩下的树根扔在野外。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树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美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雕塑家喜爱它、发掘它的潜力,树根就会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拘泥于教学计划是否完成,在三维目标中,不能过分强调知识技能是否训练到位,而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是否在教学中是否生成。我们要把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变成过程开放、动态生成的“生成性课堂”。 相似文献
12.
徐轶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9):40-40
随着悦耳的铃声,孩子们已经做好课前;隹备。当我走上讲台的一霎那,我发现教室的气氛与往常不一样,孩子们都好奇地望着我,一张张天真的小脸上眼睛都发亮了。忽然,一个稚嫩的声音:老师,你发型变了!好美呀!于是,三十多双眼睛都毫不掩饰地落在我的刚刚经过修剪的头发上:说不上美,只是由长发变成了短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幸福就写在脸上,那种被人关注、欣赏、赞美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13.
15.
16.
17.
18.
19.
张伟明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4):72-72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习惯于从既定的教案出发.用一连串的发问“牵”着学生,学生跟在教师后面,亦步亦趋,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知识或结论.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学生也许能“多、快、好、省”地接受知识,也许能暂时得到一个像样的“分数”.基于此,课堂教学结合学习内容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高一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并且有一种畏惧心理,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及时地扭转,必将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厌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问题,是活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相似文献